專利獎金獎,含金量有多高?
“中國專利獎”由國家知識產權局于1989年設立,已評選17屆,評獎標準不僅會考量項目的專利技術水平和創新高度,還會考量專利在市場轉化過程中的運用情況。在本屆中國專利獎頒獎大會上,來自全國一千余項專利參評,最終只有二十項專利獲金獎,五百余項獲專利優秀獎。該獎項設立26年來,煤炭行業僅有三項發明專利獲得金獎,其中神華集團獲得兩項。
“中國專利獎”是對發明創造給予獎勵的政府部門獎,是我國知識產權領域最高獎,也是聯合國世界組織與我國共同授予的科技獎項,在國際上具有廣泛影響力。在國資委《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暫行辦法》中,中國專利金獎與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等重大科技獎勵并列作為中央企業負責人“科技創新特別獎”的獲獎條件。
1 揭秘一種礦井地下水的分布式利用方法
在全國96個國有重點礦區中68個位于缺水地區,缺水礦區占71%。礦井水一直被視為井下危險源,為了井下生產安全,國內外一直將礦井水外排到地表,由于礦井水大量外排,本來缺水的礦區不但浪費了水資源,而且還造成了地下水破壞和地表生態損傷。
尤其是在西部晉陜蒙寧甘地區,這里是我國煤炭主產區,煤炭產量占全國的70%以上,然而水資源總量卻僅占全國的3.9%左右,蒸發量是降雨量的6倍以上。
《一種礦井地下水的分布式利用方法》突破了傳統礦井水處置理念,不但儲水于井下,有效解決外排蒸發損失問題,而且可以監控儲存的礦井水,確保井下儲水安全,為保護利用我國每年煤炭開采損失的60億噸礦井水開辟了一條全新途徑。
經過近20年的技術攻關,神華相繼研發了煤礦地下水庫和煤礦分布式地下水庫水資源保護利用技術,在陜西和內蒙交界的神東礦區形成了煤礦地下水庫技術體系,解決了水源預測、水庫選址、庫容設計、壩體構筑、安全保障、水質控制等六大技術難題,建成了神東礦區地下水庫示范工程。
目前,在世界唯一兩億噸級的神東礦區建成了35座煤礦地下水庫,年供水超6千萬方,年直接效益超8億元,供應了神東礦區95%以上的生產、生活、生態用水;還給周邊電廠(神華國能集團大柳塔電廠和上灣電廠)供水;正在建設煤制油項目的供水工程(日供水3.2萬方)。
國土資源部已將煤礦地下水庫技術作為先進技術組織在全國推廣應用,國家能源局將煤礦地下水庫技術列入“國家十三五能源規劃”技術推廣目錄,國家科技部已將分布式煤礦地下水庫技術列入中美能源合作的議題之一。世界煤炭協會正在制作煤礦地下水庫技術專題案例,已面向全球在各大煤炭企業推廣。
如果在西部礦區推廣這一技術,每年可有效保護30多億噸礦井水,相當于1.5億千瓦裝機容量火電廠(耗水14億噸)、1億噸煤制油(耗水6億噸)、1000億立方米煤制天然氣(耗水7億噸)、2萬口頁巖氣井(耗水3億噸)一年所需的水資源總量。新增水資源可為地區經濟發展帶來數千億元的經濟增加值,對支撐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2 揭秘一種煤炭直接液化的方法
2012年,以張玉卓院士為主發明的《一種煤炭直接液化的方法》獲第十四屆專利獎金獎。
《一種煤炭直接液化的方法》是一項煤炭清潔轉化的重大技術,并成功建成了世界首套百萬噸級煤直接液化示范工程,實現了安全穩定運行,使我國成為世界唯一實現百萬噸級煤直接液化技術工業化的國家,對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一種煤炭直接液化的方法》提供了一種煤炭直接液化工藝,具有煤直接液化加氫可靠性高、反應器利用率高等特點,整體工藝流程合理并具有集成創新性。在工藝穩定性、油收率和相同反應器最大處理能力等方面優于現有工藝,其綜合技術水平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在神華集團獲得中國工業大獎的獎勵文件中曾得到這樣的評價 :“神華集團煤直接液化項目產業化工藝實現突破,已形成了對產業化運營具有重大技術價值和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神華煤直接液化技術,其綜合技術水平達到國際領先,關鍵技術是中國最有價值的知識產權之一,煤直接液化工程在世界范圍內都具有開創性和探索性。”
3 揭秘沿空留巷Y型通風采空區頂板卸壓瓦斯抽采的方法
該發明被譽為煤炭行業內50年來最具影響力的創新成果之一。該發明專利成功破解了深井高瓦斯、高地壓、低透氣性煤層群復雜特困地質條件下,煤礦安全綜合開采的世界性難題,真正在大面積區域消除了瓦斯威脅,是煤炭安全高效開采領域的一項重大技術革命。
我國煤礦地質條件特殊,構造十分復雜,瓦斯含量高而滲透率低,很難在開采前將瓦斯抽出。因此,在煤礦開采中容易出現瓦斯爆炸等事故。如何在煤礦開采前將瓦斯氣體抽出,實現安全生產,一直是困擾我國煤礦開采行業的一大難題。袁亮領銜研發的專利“沿空留巷Y型通風采空區頂板卸壓瓦斯抽采的方法”,將瓦斯治理、煤炭開采、工作面降溫等安全技術難題統籌考慮,解決了采煤工作面上隅角瓦斯積聚問題,提高了煤炭資源回收率,抽采的高濃度瓦斯直接利用,實現了綠色開采。同時,開創了瓦斯綜合治理技術服務的先河,成為面向全行業推廣的煤與瓦斯共采關鍵技術。
截至目前,該項技術已在皖北、淮北、鐵法、西山煤電、華晉焦煤、陜煤化集團等全國類似條件礦區200多個工作面得到應用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