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法獲鈣鈦礦材料
Researchers create perovskites via mechanochemistry
近日,波蘭科學院與華沙工業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一種簡單有效的方法來制造鈣鈦礦材料。
鈣鈦礦是指一類陶瓷氧化物,其分子通式為ABO3,此類氧化物最早被發現是存在于鈣鈦礦石中的鈦酸鈣(CaTiO3)化合物,也因此而得名。鈣鈦礦復合氧化物具有獨特的晶體結構,尤其經摻雜后形成的晶體缺陷結構和性能,或可被應用在固體燃料電池、固體電解質、傳感器、高溫加熱材料、固體電阻器及替代貴金屬的氧化還原催化劑等諸多領域,成為化學、物理和材料等領域的研究熱點。
研究人員設計出的這種利用機械力學生產鈣鈦礦材料的方法聽起來像魔法般神奇。將碘化銨(CH3NH3I)與二碘化鉛(PbI2)一起放入球磨機中,經過幾分鐘的混合之后,原材料全部消失,只剩下黑色粉末——鈣鈦礦。利用該方法得到的鈣鈦礦材料被制成太陽能電池后,其效率要比同等材料的電池高出10%。

4、雙結太陽能效率新紀錄
New efficiency record with dual-junction solar cell
能源部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NREL)以及瑞士電子和微中心(CSEM)的科學家們共同創造出了用雙結III-V族/半導體硅太陽能電池將非濃縮日光轉化成電能的新世界紀錄。

最新太陽能電池認證的轉換記錄——29.8%,是由NREL開發的磷化銦鎵頂部元件和CSEM使用硅異質結技術研制出的結晶硅底部元件堆疊構成。雙結器件的性能超過了的晶體硅太陽能電池29.4%的理論極限。
在串聯太陽能電池的應用中,硅異質結技術被認為是當今最高效的硅技術,而使用硅異質結的底電池與高性能的頂部元件相結合,可以得到更高效率的電池。這項技術是一個重要的突破,未來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能源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