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金華,一個從16歲參加工作的采礦農民工,憑借自身吃苦耐勞、恪盡職守的職業精神,通過創造能力的提升,涅槃為擁有多項實用性發明的高級技工。20年中,他厚積薄發,綜合業務能力已成單位翹楚,在平凡的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業績。今年,薛金華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2012年,在井下工作的薛金華發現井下通風設備由于降溫難經常出現故障,隨之出現的是綜采工作面局部瓦斯集聚這樣的安全問題。安全生產可是重中之重,薛金華腦中的安全弦越繃越緊。就在此時,一部看似與礦井工作毫不相關的電影《龍卷風》卻給了他創造通風設備的啟示。
“看到電影才發現龍卷風的威力如此之大,能把大樹、汽車、房子瞬間卷入空中,如果能把這個原理應用到礦井通風當中,那真是一舉萬利。”薛金華心想。
安全生產,時不我待。薛金華起初通過正常氣流試驗,后來在氣流中加入角度增加風動效果。就這樣,經過半年時間,薛金華創造的氣動通風機雛形乍現,并獲得同事們“不可思議”驚訝的目光。
薛金華發明的氣動通風機于2013年獲得商丘市首屆職工技術創新成果一等獎、省第四屆職工技術創新成果三等獎,并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
好發明要社會共享。氣動通風機為薛金華帶來了眾多榮譽和贊許,可他又誕生了一個更大的想法:推廣。如今,氣動通風機已發明近4年,在這期間,從他手中就造出了近500臺,這些氣動通風機多是贈送給兄弟單位,獲得了一致贊譽。
氣動通風機這樣的發明在薛金華身上并不是唯一,2012年以來,他主創完成52項創新項目。其中,氣動渦流濕式除塵器項目提高了瓦斯的抽采率,有效防止瓦斯超限事故,現已推廣使用,共計為礦井節約資金30多萬元;瓦斯泵冷卻循環水箱項目通過對瓦斯泵用水的有效沉淀、降溫,解決了瓦斯泵長流水現象,每臺水箱每月可節約用水約2000立方米;大型設備拆裝裝置“變形金剛”實現大型設備遠距離起吊安裝,將綜采支架等設備的安拆效率提高4倍。
作為薛湖煤礦綜采車間負責人,薛金華于2012年年初以培養技術核心為目的,建立綜采車間創新小組。4年里,該創新小組已經由當時的5人逐步成長為將近20人的創新團隊。在他們的帶領下,該車間大部分職工都有了自己的小發明、小創造,每月都有技術革新成果出現。自創新小組成立以來,累計創新技術成果100余項,其中1項獲得國家專利,使煤礦科技支撐能力明顯提升,每年為礦井節約創效近千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