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管理有關規定,經審查,我部擬對12個建設項目作出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決定。為保證此次審查工作的嚴肅性和公正性,現將擬竣工環保驗收決定的建設項目情況予以公示,公示期為2016年5月31日-2016年6月7日(5個工作日)。
聽證權利告知: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內申請人、利害關系人可對以下擬作出的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決定要求聽證。
聯系電話:010-66556430、66556045(行政審批大廳)
傳 真:010-66556430
通訊地址:北京市西城區西直門南小街115號
郵 編:100035
一、擬作出竣工環境保護驗收合格決定的建設項目
一、項目名稱:丹東至拉薩國道主干線青藏公路格爾木至拉薩段改建完善工程項目
建設地點:北起青海省格爾木市,南至西藏自治區拉薩市。
建設單位:西藏自治區重點公路建設項目管理中心
驗收監測(調查)單位:環境保護部環境工程評估中心
項目概況:項目途經格爾木市、安多縣、那曲、當雄縣、堆龍德慶縣、拉薩市,按二級公路標準建設完善,設計行車速度80公里/小時,局部路段40公里/小時,線路實際全長1122公里,進行整治改建路段共計528.74公里,包括路面補強338.3公里,重修路基路面190.44公里。新建服務區7處,新建大橋2座、中橋2座、小橋5座,重建橋梁7座,加固維修橋梁18座,增設、重修各類涵洞145道,維修涵洞12道。工程總投資10.3億元,其中環保投資8525萬元。
環境保護措施落實情況:
1、項目臨時用地盡量選擇利用青藏鐵路修建、維護和歷屆整治留下的場地,未另建開采場,未在保護區內設置取棄土場和施工營地。未產生棄土方量,產生的挖方均被利用為保溫護道填筑。新建服務區選址在工區建筑用地區域,未新征土地。沿線共設置取土場17處、沙礫料場9處、石料場5處,均已平整、自然恢復。在五道梁區間動物遷徙的主要通道設置了300米旱橋,有利于藏羚羊等野生動物的遷徙及覓食。
2、工程對8處學校、醫院和敬老院的特殊敏感路段設置了禁鳴標志牌和減速牌。
3、新建的雪水河大橋和106中橋安裝了橋面徑流收集系統。施工期設置了泥漿池、隔油池處理施工廢水,未排入沿線河流水體。
5、工程沿線新建的7處服務區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處理。
6、建設單位制定了危險物品應急處置預案,并已在西藏自治區環境保護廳備案。
公眾參與情況:公眾意見調查收回有效調查問卷80份,其中沿線居民50份,司乘人員30份,沿線居民大部分為藏族,司乘人員大部分為漢族。48名受訪居民對本工程環境保護工作表示滿意或基本滿意,2名對交通噪聲及施工廢水排放等問題表示不滿意;23名司乘人員認為公路整體景觀協調,7名表示不知道或不協調。項目建設和試運營期間,當地環保部門均未收到相關環境問題的投訴。
二、項目名稱:神華寧夏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石槽村煤礦及選煤廠新建工程
建設地點:寧夏自治區銀川市
建設單位:神華寧夏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驗收監測(調查)單位:環境保護部環境工程評估中心
項目概況:工程建設規模600萬噸/年,設計服務年限71年。主要建設內容包括主斜井、副立井、回風斜井及選煤廠等主體工程,配套工程和水、電、暖等公用工程及環保工程。工程實際總投資約26.93億元,其中環保投資約3272萬元。
環境保護措施落實情況:
1、工業場地及道路兩側采取綠化、硬化、排水溝等措施防治水土流失。編制了沉陷區生態恢復方案,開展了首采工作面的地表巖移觀測工作,對井田上方受沉陷影響的永利村216戶居民實施了搬遷安置,與寧夏靈武市寧東鎮政府簽訂了拆遷補償協議。
2、制定了地下水監測計劃,驗收調查期間,開展了水位觀測。建設了處理能力為19200立方米/天的礦井水處理站,礦井水處理后回用于井下生產、洗煤廠生產補充水、井下消防、防火灌漿、工業場地和道路灑水。建設了處理能力為720立方米/天的生活污水處理站,生活污水處理達標后全部回用。煤泥水實行一級閉路循環,不外排。
3、配套建設了封閉筒倉儲煤,輸煤棧橋采用全封閉結構,在皮帶輸送機、輸送機轉載點及篩分
破碎設備等安裝噴霧灑水、袋式除塵器等裝置,購置灑水車對運煤道路等易產塵地區進行灑水降塵。鍋爐煙氣經脫硫除塵后外排。
4、選用低噪聲設備,對
提升機、通風機、篩分破碎設備、鍋爐房鼓引風機、壓風機等高噪聲源采取了隔聲、減振、消聲等措施。
5、洗選矸石部分送往寧夏國華寧東發電有限公司進行綜合利用,部分送往排矸場堆存。鍋爐灰渣由建材企業進行綜合利用。生活垃圾由靈武市寧東市容管理中心進行統一處理、處置,生活污水處理站污泥經壓濾后用作綠化的肥料。礦井水處理站污泥摻煤銷售。廢機油由有資質的單位進行回收利用。
6、制定了環境風險應急預案,并已在當地環保部門備案。
公眾參與情況:公眾參與發放個人調查問卷60份,團體問卷2份,共計回收62份。調查結果表明,62位被調查者或團體對項目環保工作表示滿意。驗收調查期間,地方環保部門未接到與本工程有關的環保投訴事件。
三、項目名稱:平朔煤炭工業公司東露天煤礦(含選煤廠、鐵路專用線)
建設地點:晉北煤炭基地平朔礦區東北部
建設單位:中煤平朔集團有限公司
驗收監測(調查)單位:北京欣國環環境技術發展有限公司
項目概況:工程建設規模2000萬噸/年,服務年限75年。主要建設內容包括采掘場、外排土場、地面生產系統、道路、鐵路專用線等。工程實際總投資約120.94億元,其中環保投資約3.43億元
環境保護措施落實情況:
1、編制了本工程生態恢復方案,完成了麻地溝外排土場邊坡、平臺的生態恢復,開展了北排土場的生態恢復。已按照補償標準支付了征地搬遷補償費,搬遷安置工作由平魯區人民政府和朔城區人民政府負責。
2、對采掘場周邊梨陽坡、榆嶺、薛家港三個村莊的水井進行了跟蹤監測,制定了供水應急預案。驗收調查期間基本無礦坑排水。在主工業場地新建規模為960立方米/天的生活污水處理站,生活污水經處理后用于綠化、道路灑水及生態恢復,不外排。在副工業場地新建規模為120立方米/天的生活污水處理站,生活污水經處理后回到主工業場地煤泥水濃縮池回用,不外排。
3、建設了全密閉式輸煤棧橋,原煤筒倉、產品煤倉、裝車倉和矸石倉,采掘場鉆孔機均設有集塵裝置,剝離作業采取多排垂直深孔微差松動爆破方式。副工業場地2臺8噸/小時燃煤鍋爐的煙氣經脫硫除塵后通過40米高煙囪排放。
4、選用了低噪聲設備,對高噪聲設備采取廠房隔音、基礎減振等降噪措施。鐵路專用線附近的上街安裝了聲屏障。
5、洗選矸石運至排土場排棄,土巖剝離物統一運至排土場堆放,工業場地生活垃圾收集后由環衛部門統一處理,生活污水處理站污泥用于排土場生態恢復,煤泥外售,廢機油收集后由中煤平朔宇辰有限公司油脂化工廠回收利用。
6、制定了環境風險應急預案,并已在當地環保部門備案。
公眾參與情況:公眾參與共發放個人調查問卷235份,收回有效問卷232份,228人對本項目的環保工作表示滿意或基本滿意,4人對本項目環保工作表示不滿意,不滿意的原因是希望搬遷。驗收調查期間,地方環保部門未接到環保投訴。
四、項目名稱:山西潞安礦業集團慈林山煤業有限公司夏店煤礦1.8Mt/a產能釋放項目
建設地點:山西省長治市襄垣縣
建設單位:山西潞安礦業集團慈林山煤業有限公司
驗收監測(調查)單位:山西潞安礦業集團慈林山煤業有限公司
項目概況:工程建設規模180萬噸/年,服務年限15.5年。主要建設內容包括主斜井、副立井、副斜井、東回風斜井、西回風立井等主體工程及輔助工程,礦井水處理站、生活污水處理站、鍋爐煙氣脫硫除塵設施等環保工程以及供熱、供排水、供電等公用工程。工程實際總投資約63503.48萬元,其中環保投資約3809萬元。
環境保護措施落實情況:
1、建立了地表巖移觀測系統,對開采形成的沉陷區進行了土地復墾與生態恢復,對井田范圍內的7個村莊留設了保護煤柱。編制了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方案。舊排矸場已封場綠化。
2、建設了一座7200立方米/天礦井水處理站,礦井水經處理后回用于生產生活,多余礦井水量經處理達標后排入濁漳西源。建設了一座1000立方米/天的生活污水處理站,生活污水經處理后廢水全部回用于選煤廠生產補充用水,不外排。
3、建設了全封閉輸煤棧橋,原煤筒倉。皮帶輸送機、輸送機轉載點及篩分破碎設備等安裝了噴霧灑水裝置,工業場地鍋爐的煙氣經脫硫除塵后通過60米高煙囪排放。
4、選用低噪聲
機械設備,對鼓風機、引風機、通風機等高噪聲設備設置了消聲器,各類泵體設置了減振基礎等措施。
5、新建井筒矸石排入舊排矸場,目前已完成封場綠化;試生產期間掘進矸石全部井下回填。爐渣、脫硫渣全部運往襄垣縣同茂建材有限公司作為矸石磚生產材料,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處理站污泥統一送至金谷源垃圾處理有限公司處置。礦井水處理站產生的煤泥經脫水后全部外售。
6、制定了環境風險應急預案,并已在當地環保部門備案。
公眾參與情況:公眾參與共發放調查問卷100份,收回有效問卷100份,均對本項目的環保工作表示滿意。施工及試生產期間,地方環保部門未接到環保投訴。
五、項目名稱:山西汾西中興煤業有限責任公司中興煤礦煤炭產業升級改造項目(300萬噸/年)
建設地點:山西省交城縣嶺底鄉
建設單位:山西汾西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驗收監測(調查)單位:北京欣國環環境技術發展有限公司
項目概況:工程建設規模300萬噸/年,設計服務年限為49.5年。主要建設內容包括綜合辦公樓、主斜井、回風立井、動篩排矸車間、原煤輸送系統、原煤產品倉、礦井水處理站、生活污水處理站、鍋爐房及瓦斯抽放泵站等。工程實際總投資約14.87億元,其中環保投資約1.04億元。
環境保護措施落實情況:
1、編制了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方案,對工業場地、井田邊界、井田內安則、光足村等環境保護目標留設了保護煤柱。
2、建設了一座礦井水處理站,處理規模4800立方米/天;建設了二座生活污水處理站,處理規模分別為1000立方米/天和500立方米/天。處理后的礦井水和生活污水全部綜合利用,不外排。
3、建設了全封閉輸煤棧橋;篩分車間和原煤倉安裝袋式除塵器和密閉式吸塵罩;工業場地鍋爐的煙氣經脫硫除塵后通過煙囪排放。
4、選用了低噪聲設備;各類電機、通風機、鼓風機和引風機采用了減振、消音器、隔聲等降噪措施。
5、試生產期間,掘進矸石部分回填井下,部分送山西北陽冶金能源有限公司綜合利用,剩余送洗煤廠矸石場堆存。鍋爐灰渣和脫硫物送山西宏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綜合利用。礦井水處理站污泥與煤泥一起銷售;生活垃圾與生活污水處理站產生的污泥送至交城縣生活垃圾處理場處理。
6、制定了環境風險應急預案,并已在當地環保部門備案。
公眾參與情況:公眾參與共發放個人調查問卷160份,收回有效問卷153份,138人對本項目的環保工作表示滿意或基本滿意,14人對本項目環保工作表示無所謂,1人對本項目環保工作表示不滿意,不滿意的原因是認為煤礦開采影響用水、運煤產生揚塵。驗收調查期間,地方環保部門未接到環保投訴事件。
六、項目名稱:山西三元煤業股份有限公司兼并重組整合項目(3號煤層開采)
建設地點:山西省長治市
建設單位:山西三元煤業股份有限公司
驗收監測(調查)單位:北京中環格億技術咨詢有限公司
項目概況:工程建設規模220萬噸/年,服務年限16.9年。主要建設內容包括主立井、副立井、回風立井、瓦斯抽放站及選煤廠等主體工程,機修車間、坑木加工房等輔助工程,原煤倉、產品倉、矸石倉、鐵路專用線等儲運工程,給排水、供熱等公用工程,辦公樓、單身宿舍等行政福利設施,礦井水處理站、生活污水處理站等環保工程。工程實際總投資約1.27億元,其中環保投資約3810萬元。
環境保護措施落實情況:
1、建設過程中實施了攔擋、排水、土地平整和植被恢復等水土保持措施。設立了地表巖移觀測點,制定了生態環境綜合整治計劃。對已開采區沉陷造成的地表裂縫、積水等生態環境問題,采取裂縫充填、平整、矸石回填、資金補償等措施進行整治。對長晉高速公路、太焦鐵路、濕地公園、長治市主城區規劃范圍、井田內村莊等敏感目標留設保護煤柱。
2、建立地下水動態監測體系,設置了9個水位監測井。建設了一座7000立方米/天礦井水處理站和一座400立方米/天的生活污水處理站,礦井水和生活污水經處理后回用于井下生產用水、選煤廠生產補充用水等,不外排。
3、建設了原煤、產品煤封閉式煤場、矸石方倉及全封閉輸煤棧橋;洗煤主廠房、動篩車間安裝了多管沖擊式除塵裝置;工業場地鍋爐房配備了麻石水膜脫硫除塵器,煙氣處理后經50米高煙囪排放。
4、選用了低噪聲機械設備,對高噪聲設備設置了減振基礎、隔聲罩、消聲器等,各類泵體設置了軟橡膠接頭、橡膠墊或彈簧減震器。車間和瓦斯抽放泵房采用隔聲門窗。
5、掘進矸石不出井,洗選矸石部分運往長治縣保順新型建材有限公司進行綜合利用,部分用于沉陷積水區土地復墾,不設矸石場。鍋爐灰渣由長治縣保順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回收利用,生活污水處理站污泥、生活垃圾外送長治市郊區環衛處統一處理。礦井水處理站污泥摻入產品煤銷售。
6、制定了環境風險應急預案,并已在當地環保部門備案。
公眾參與情況:公眾參與共發放調查問卷100份,收回有效問卷100份,均對本項目的環保工作表示滿意。驗收調查期間,地方環保部門未接到環保投訴。
七、項目名稱:陜西德源府谷能源有限公司陜西省神府礦區三道溝煤礦建設工程
建設地點:陜西省榆林市
建設單位:陜西德源府谷能源有限公司
驗收監測(調查)單位:北京中環格億技術咨詢有限公司
項目概況:工程建設規模900萬噸/年,設計服務年限76.3年。主要建設內容包括主平硐、副平硐、回風斜井等主體工程,原煤倉、矸石倉、場外道路等儲運工程,材料堆場、維修車間、綜采設備庫等輔助工程,供水工程、供電工程等公用工程,礦井水處理站、生活污水處理站等環保工程。工程實際總投資約34.60億元,其中環保投資約6914萬元。
環境保護措施落實情況:
1、編制了礦山生態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方案,對沉陷區的土地復墾和生態整治提出了具體方案和整治費用。對地表裂縫進行了填堵,塌陷區裂縫已進行了恢復。對服務期已滿的排矸場進行閉場并覆土造地,目前用作倉庫;對八盤區上方的杜松縣級自然保護區留設了保護煤柱,在工作面上方走向、傾向各布置一條觀測線及六個觀測點。
2、初步設計針對可能導通區域留設了防水煤巖柱,在開采飲用水可能受到影響的12個村莊下覆煤炭資源時,將對村莊水井進行觀測,若出現飲水問題,立即采取措施保證村莊正常用水。建設了1座處理能力為1440立方米/天的礦井水處理站,礦井水經處理后用于井下消防灑水、黃泥灌漿用水、生產系統除塵沖洗用水,其余送往府谷電廠,不外排。建設了1座處理能力為1000立方米/天的生活污水處理站,生活污水經處理后用于澆灑道路及綠化等,其余送往府谷電廠,不外排。
3、工業場地采用封閉式原煤倉、塊煤倉和矸石倉;煤炭運輸采用全封閉輸煤棧橋;篩分破碎車間
破碎機處設置扁布袋除塵器;破碎車間、原煤轉載點、儲運等產生煤塵地點設置噴霧灑水裝置進行除塵;煤礦配有灑水車,適時對場內道路進行灑水抑塵。采暖依托府谷電廠高壓蒸汽供熱,工業場地不設鍋爐房,風井場地供熱采用電鍋爐。
4、選用了低噪聲設備,合理安排作業時間,落實了降噪措施。
5、掘進矸石全部用于回填采空區或廢棄巷道;手選矸石運至矸石場平整場地。生活垃圾收集后送電廠灰場垃圾專用填埋區填埋。礦井水處理站污泥濃縮脫水后壓成泥餅送至電廠作為燃料使用。
6、制定了環境風險應急預案,并已在當地環保部門備案。
公眾參與情況:公眾參與共發放調查問卷60份,收回有效問卷60份,均對本項目的環保工作表示滿意。施工及試生產期間,地方環保部門未接到環保投訴。
八、項目名稱:神華集團包頭礦業有限責任公司李家壕煤礦建設項目
建設地點: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
建設單位:神華集團包頭礦業有限責任公司李家壕煤礦
驗收監測(調查)單位:環境保護部環境發展中心
項目概況:工程建設規模600萬噸/年,設計服務年限為25.14年。主要建設內容包括礦井生產設施、輔助生產設施、選煤廠、進場公路和鐵路裝車站等。工程實際總投資約28.16億元,其中環保投資約8794萬元。
環境保護措施落實情況:
1、對采空區地表已出現的裂縫和塌陷區域采取了填充、平整等恢復措施,并在采空區設置了警示牌;在銅匠川、規劃世紀大道與南側電力走廊留設了保護煤柱。受井田可采面積的變化,可采范圍內村莊變更為9個,需搬遷的馬家溝(首采區)、林家壕(首采區)、敖包圖、韓家溝四個村莊位于城市禁采區內,不再進行搬遷;位于首采區內的郭家梁、張家圪坨、寨子梁已全部搬遷。
2、設立了4個地下水長期動態監測點,并制定了供水應急預案。建設了1座處理能力為4500立方米/天的礦井水處理站,礦井水經處理后用于井下生產和洗煤廠補水。建設了1座處理能力為1500立方米/天的生活污水處理站,生活污水經處理后用于選煤廠補充水。
3、輸煤系統采用封閉帶式輸送機,并在皮帶走廊內安裝噴霧灑水裝置。在篩分破碎機、皮帶運輸機、轉載點上方均布設了除塵器。鍋爐房4臺鍋爐均配有麻石水浴脫硫除塵器,煙氣處理后經50米高煙囪排放。
4、對產噪點采取合理布局,選取低噪設備,對噪聲源采取隔聲、減振、加裝消聲裝置等措施以減輕噪聲對周圍環境的影響。
5、施工期掘進矸石用于工業場地及路基的鋪墊;生產期掘進矸石用于填充井下廢棄巷道不出井;選煤廠的洗選矸石目前堆存于場區南側臨時矸石場內,矸石場建設攔渣壩,采取分臺階堆放。
6、制定了環境風險應急預案,并已在當地環保部門備案。
公眾參與情況:公眾參與共發放調查問卷100份,收回有效問卷100份,均對本項目的環保工作表示滿意。施工及試生產期間,地方環保部門未接到環保投訴。
九、項目名稱:中國石化鄂爾多斯大牛地氣田開發及榆林-濮陽-濟南輸氣管道工程(氣田部分)
建設地點:陜西省榆林市、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
建設單位: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華北分公司
驗收監測(調查)單位:環境保護部環境工程評估中心
項目概況:鄂爾多斯大牛地氣田開發工程開發面積564.1平方公里,年產氣量21億立方米。工程建設采氣井620口,集氣站29座,配套集氣干線102公里,單井集氣管線及甲醇管線1018公里,以及站外道路、生活基地、消防救援應急中心、甲醇廢水處理站等公共輔助設施。氣田開發工程總投資56.48億元,其中環保投資9198萬元。
環境保護措施落實情況:
1、氣田開發工程嚴格控制施工范圍,嚴禁施工車輛隨意開辟施工便道,工程永久占地較環評階段減少45.8公頃,臨時占地較環評階段減少402.6公頃;在草地、濕地、林地、農田等有植被地段地表開挖時,嚴格實行分層開挖分層回填措施;距紅堿淖較近的井區選擇秋冬季施工,避開鳥類繁殖期;施工結束后,通過補栽樹苗、播撒草籽等措施對林地、牧草地進行植被恢復并采取補償措施;對穿越沙丘地段采取草方格或秸稈固沙措施;管道穿越河流全部選擇枯水期施工,施工結束后采取了河床恢復平整、河岸水工護坡措施;對一期工程遺留的井場采取了場地平整及植被恢復措施。工程按環評批復要求取消建設紅堿淖縣級自然保護區(1997年陜西省神木縣批復)范圍內的15口采氣井,對環評階段已建設的3口探井進行了封井處理。
2、工程29個集氣站的含甲醇廢水全部送往甲醇廢水處理站處理后,再生甲醇送集氣站回收利用,廢水全部回注地下1000米的長2層;工程通過改造甲醇精餾塔,使處理后的廢水中甲醇含量由改造前的0.2-2%降低到<0.1%;廢水處理中產生的污泥送原有工程焚燒爐進行高溫焚燒處置。生活污水經一體化處理設施處理后用于營地綠化。采氣井場鉆井過程產生的泥漿和巖屑置于防滲泥漿池中,周邊設置防雨水圍堰,鉆井泥漿循環利用,完井后剩余泥漿就地添加固化劑固化后填埋,并覆土綠化;在地下水埋深較淺區域,鉆井泥漿運至地勢較高區域進行填埋處置。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各施工區均配有值班專車,定期將垃圾外送至地方環衛部門指定的接收地點處理。
公眾參與情況:公眾意見調查采用發放調查問卷的形式征求氣田開發工程項目區范圍內居民、職工和當地環保部門的意見。共發放調查問卷70份,收回67份。其中,36人對氣田開發工程環保工作表示滿意,31人表示基本滿意。
十、項目名稱:無錫榮成紙業有限公司三期工程年產40萬噸A級芯紙及40MW自備熱電站項目
建設地點:江蘇省無錫市
建設單位:無錫榮成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驗收監測(調查)單位:中國環境監測總站
項目概況:工程主要建設內容為擴建兩條20萬噸/年A級芯紙生產線,配套建設一爐一機的自備熱電站,其鍋爐規模為220噸/小時,發電機組為抽汽凝式40兆瓦。工程總投資19600萬美元,環保投資1.172億元人民幣。
環境保護措施落實情況:
1、造紙網部濃白水直接排至白水池,回用至造紙的沖漿工序和制漿車間,制漿過程中濃縮工序產生的濃白水經白水池,回用至前段工序,其他工段廢水和上述其余廢水一同排入污水處理站處理后排入京杭運河。
2、熱電站鍋爐采用低氮燃燒技術,煙氣經四電場靜電除塵、氧化鎂濕法脫硫、SCR脫硝處理后通過100米高煙囪排放。燃煤裝卸、輸送過程采用密封棧橋,并設置布袋除塵器進行粉塵收集。A級芯紙生產過程產生的少量水蒸汽直接排放。
3、主要噪聲源有設備運行噪聲和排氣噪聲,主要采取隔聲罩、消聲器或隔聲室等措施減少對周圍環境干擾。
4、一般固體廢物廢塑料、鐵絲鐵釘、廢橡膠、草繩等、砂礫、纖維粗渣、渣漿、重渣、污泥等全部委外綜合利用或處置。危險廢物廢機油、廢包裝桶等委托有資質單位處置。熱電站產生的飛灰、爐渣、硫酸鎂、脫硫渣外委綜合利用,灰渣綜合利用不暢時租用惠聯熱電的灰庫作為臨時應急堆放場地。
5、原有2臺20噸/小時、1臺15噸/小時鍋爐已拆除,1臺45噸/小時循環流化床鍋爐已停用。對原有污水處理站進行了改造。江蘇天鴻化工有限公司2臺35噸/小時鍋爐已停用,氮肥生產線已停產,洛社鎮4家印染廠已經關閉。各排污口已按要求建設,設置標志牌。廢水排放口已安裝TOC、氨氮在線監測儀,煙氣排口已安裝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在線監測儀,并與無錫市惠山區環保局聯網。
公眾參與情況:本次調查發放調查問卷100份,收回100份。其中61個周邊被調查群眾對該項目的環保工作表示滿意,39個被調查群眾表示基本滿意。
無錫市環境保護局和惠山區環境保護局反映衛生防護距離內敏感點拆遷完畢后未接到與本項目有關的環保投訴。
十一、項目名稱:羅家寨、渡口河凈化氣集輸管道工程(南壩-屏錦段)
建設地點:四川省達州市,重慶市梁平縣
建設單位: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氣田分公司
驗收監測(調查)單位:北京中油建設項目勞動安全衛生預評價有限公司
項目概況:工程起自南壩首站,止于屏錦分輸站,途經四川宣漢縣、開江縣和重慶市梁平縣,線路全長111.94公里(含宣漢縣與開江縣交界大梁山翻越段3.92公里),管徑813毫米,設計壓力7兆帕,設計輸量1250萬立方米/日。工程總投資6.55億元,其中環保投資5388萬元。
環境保護措施落實情況:
1、穿越河流段選擇在枯水期施工,施工結束后在兩岸岸坡采取了漿砌石護岸、石籠防護等措施。施工期生活污水經化糞池處理后用作家肥,施工結束后對化糞池進行了消毒處理,并用隧道棄渣進行回填。試壓廢水經沉降后排至附近農灌水渠,廢渣集中收集后運至環保部門指定地點填埋。施工過程中產生的棄土棄渣送棄渣場堆放。施工人員生活垃圾統一收集后運交市政垃圾場。各站場生活污水經糞池處理后,定期由附近農民拉運作農家肥。少量生產廢水存存放于站內50立方米排污池(防滲)自然蒸發。
2、工程按照不同地段控制施工作業帶范圍,其中水田14~16米、旱地12米、深丘山區段14米、林地段12~14米、其余地區16米。工程分段施工,隨挖、隨運、隨鋪、隨壓,不留疏松地面;工程管線采用溝埋敷設,開挖管溝采取了分層開挖、分層堆放、分層回填措施,施工結束后及時進行了地表恢復。穿越林地段施工前對沿線珍稀物種進行了排查并對20厘米以上樹木進行移栽,施工結束后采用草灌結合方式恢復生態。工程永久占地按有關法規履行了相關手續并予以了補償。大梁山隧道進口進行了封堵,出口端進行封堵后采用引水管道引出部分泉水作為當地居民用水水源。
公眾參與情況:調查共發放245份個人意見調查表,回收有效問卷236份,其中個人問卷230份,黑天池家庭問卷5份,團體問卷1份,均對本工程建設環境保護工作的總體態度表示滿意或基本滿意。施工期黑天池村關于用水受影響的投訴現已得到解決。
二、擬作出竣工環境保護驗收不合格決定的建設項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