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德寶爾的成功經驗,創造出了“兩山論”的西安樣本,樹立起了中國砂石骨料行業建設本質型綠色礦山的標桿。在中國砂石協會綠色礦山分會會長林源看來,砂石行業應真正用綠色、和諧、共贏的理念去經營企業,要和政府共贏,和周圍居民共贏,和客戶共贏,和自然共贏。
深秋十月,巍巍秦嶺,萬山紅透,層林盡染。
當記者一行順著蜿蜒崎嶇的水泥公路,來到秦嶺山谷中的陜西瑞德寶爾投資有限公司時,不覺眼前一亮:
勢能發電系統、新能源汽車、收塵裝置等等一些國內外先進的技術和裝備,竟然在砂石骨料這個傳統產業中應用得淋漓盡致;無塵爆破、階梯開采、生態修復、環境重塑等一系列科學高效開采措施的落地,竟使這個生態影響的“原罪者”搖身變成了生態保護的先行者。
“在環保風暴肆虐的寒冬中,砂石骨料行業受到了嚴重‘沖擊’,而瑞德寶爾則一枝獨秀,用‘開發一座金山銀山,保護萬千綠水青山’的經營理念實現了風景這邊獨好,贏得了中央環保督查組的高度肯定,為中國砂石骨料行業樹起了一個‘兩山論’的成功樣板!”中國砂石協會會長胡幼奕稱贊道。
新理念樹立新形象
砂石骨料行業在我國歷史久遠,是一個古老而又傳統的基礎產業。長年以來,砂石骨料多以天然采集為主,亂采濫挖現象比較突出,對生態環境影響較大。近年來,雖然我國砂石骨料已由天然采集向開采制造轉變,但由于礦山企業“小、散、亂”,污染環境、影響生態的狀況并沒有得到根本性遏制,在社會公眾眼里更是成為了破壞生態的一大“元兇”。

中國砂石協會會長胡幼奕(中)在瑞德寶爾投資公司董事長林源(右)陪同下到礦山調研
“砂石骨料是基礎設施建設用量最大的原材料,中國年產量已超過200億噸。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和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的持續增加,我國對砂石骨料的需求量還在增加。”陜西瑞德寶爾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林源話鋒一轉,頗有見地地說,砂石產業是中國城市建設的功臣,也曾是生態破壞的罪人。傳統的砂石行業低端落后、環保意識不強,給公眾和政府留下了不好印象。如何創新理念,通過轉型升級來重塑砂石骨料行業新形象,讓公眾放心、讓政府滿意是砂石行業的當務之急,也是義不容辭的責任。
也正基于此,早在6年前,該公司就立志改變中國砂石行業傳統落后面貌,用耳目一新的姿態重塑砂石產業。立項伊始,他們就以打造本質綠色環保型石礦企業為目標,堅持高起點、高標準、高目標,從礦山設計、開采、建設、加工、運輸,甚至產業鏈延伸都進行了全面的創新。同時,他們在中國砂石協會的指導下,瞄準國內外一流水平,致力打造中國砂石骨料的樣板企業。
知易行難。砂石作為傳統工業,許多地方百廢俱興,尚處于摸索階段,而多年來沉淀下來的固有的管理、發展思維限制了行業的創新發展,尤其是砂石行業規范及相關標準的缺乏,更是加劇了行業轉型升級、綠色發展的難度。具體到一個礦山企業而言,探索的成本太高,甚至有可能失敗。
該公司深知“第一個吃螃蟹”的風險所在,但更知因循守舊、抱殘守缺所帶來的災難性后果。
“砂石行業如果不破舊立新,還沿用傳統的開采加工方式,只能是死路一條!”深思熟慮后的林源最后拍板了,“必須以全新的理念來打造新型綠色礦山,沒有技術外出學,缺少經驗出去取。”在中國砂石協會的協調下,該公司組織相關技術人員,從礦山設計、礦山建設乃至礦山運營等幾方面與全國各地砂石礦山和設備企業合作,并把學習總結到的經驗經過提升,充分應用到自己的礦山建設中。于是,隨著綠色理念和一項項綠色實用技術在這里“安營扎寨”、開花結果,一座現代化的綠色礦山的雛形在秦嶺深處逐漸形成!

從2011年西安市戶縣通過統一規劃、公開拍賣引入陜西瑞德寶爾投資有限公司,在秦嶺黃柏峪采用先進生產方式和環保技術建設現代化的建筑用砂石生產基地,到2017年7月陜西瑞德寶爾黃柏峪砂石項目二期工程建成投產,這標志著瑞德寶爾黃柏峪砂石項目年產能已達2000萬噸,成為西安市重要的綠色砂石供應基地。
“公司短短6年能成為中國砂石礦山的樣本,樹立了砂石礦山的新形象,這是瑞德寶爾的自豪,也是整個砂石行業的自豪,更是新理念在砂石礦山企業的具體實踐。”林源坦承。
新技術鍛造新礦山
該公司的“綠色”不僅僅停留在外表的“漂亮”上,更體現在本質的“美麗”上。他們通過大力推廣應用綠色環保技術和裝備,進一步豐富了綠色內涵,實現了本質型的綠色環保。
“砂石行業的創新主要體現在用創新的手段改變砂石行業傳統的做法,我們在砂石礦山設計上做了很多創新,有些方面甚至是顛覆式的創新。”林源介紹稱,如黃柏峪礦山的骨料下山有7千米的環山路,建設2千米的下山運輸皮帶,上下落差300米,我們充分利用落差勢能來進行發電。目前,我們每噸骨料下山可發電0.5度,每年可發電1000萬度。這套砂石骨料發電系統是世界最大的也是惟一一家骨料發電系統。同時,通過皮帶運輸石料,每年可節約燃油400噸,既可保護環境,減少污染,又能降低運營成本,提高企業效益。
記者在該公司采礦車間看到,一輛輛大型載重汽車在山路上來回穿梭,卻鮮有尾氣排出。
許是窺探出了記者的疑惑,林源笑著揭開了謎底:“這是我們與汽車生產商家聯合開發的新能源重型卡車,車上有電、油兩套系統。在下坡時汽車利用勢能發電并儲存起來,上坡時汽車再利用原先發的電作為動能,如果電能不足,再由油料作為補充。”
“相較傳統的運輸方式,我們運輸石料每噸油耗降低一半。目前中國砂石骨料行業平均每噸骨料用電4~5度,機制砂常規每噸消耗10度電,而我們每噸骨料的用電為2度電,機制砂只有5度電。”林源說。
事實上,漫步在瑞德寶爾的黃柏峪礦山,類似的例子枚不勝舉。礦山開采采用先進的階梯式開采工藝,可充分高效開采資源;利用山體走勢,科學布局生產工序,從根本上實現了節能減排;對生產的粉塵進行回收利用,能有效保護環境,實現資源的吃干榨凈。
“綠色是生命,而環保則是效益而不是成本,更不是負擔。”林源笑著對中國礦業報記者說,“過去,大家都認為環保就是成本,可在瑞德寶爾環保就是效益。我們依靠科技創新,對黃柏峪礦山在環保上做了很多砂石行業過去沒有的嘗試,降低了生產線綜合成本。在行業普遍還未認識到環保的重要性之時,我們在整個礦山到生產系統全程采用國內目前最先進的工藝,將收集的粉塵進行再加工利用,創造的價值將遠遠超過投入成本,這正是環保帶來的效益。”
這種依靠新技術而打造出的全新礦山,自然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好評和政府的信賴。2016年,該公司獲得了“中國能源環保創新企業獎”。2017年,環保風暴席卷全國,該公司卻順利通過了中央環保督查的大考。中央環保督查組與礦山和環保專家來到黃柏峪礦仔細查看3個半小時后,換來的是贊不絕口,并直言瑞德寶爾是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好企業。
新思路謀劃新發展
當前,我國砂石行業正處于轉型關鍵時期,只有淘汰產能落后、非法生產的企業,才能實現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真正目的,才能真正實現行業的變革和提升,讓新興業態——先進的、合法的、代表未來方向的企業產生。
“該公司從最初建設到現在一直堅持綠色發展理念不動搖,成功探索出了一條砂石骨料行業建設綠色礦山的成功之路。目前,該公司已經成為全國各地政府部門和同行學習參觀的樣本,這是瑞德寶爾對砂石行業的貢獻,也是對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和環保建設的貢獻。”胡幼奕贊嘆道。
不能不說的是,正因為瑞德寶爾這樣綠色砂石骨料示范企業的出現,則從源頭上加強了西安乃至整個秦嶺的生態保護。據粗略統計,西安和咸陽兩個城市每年砂石骨料消耗量在1億噸左右。過去,這些供應絕大部分來自于私采亂挖和河道采石,大部分是沒有環保措施甚至沒有合法手續的小型砂石礦山,對生態環境破壞嚴重。而該公司的建成投產,不僅消除了當地政府關閉數百家小采石場后帶來的原料無法供應的后顧之憂,滿足了城市建設對砂石骨料的需求,而且還從源頭上保護了生態環境。
“秦嶺自然保護區北麓西安段,過去有小采石點百余處。近幾年,政府嚴厲打擊非法采礦,絕大部分的采石點被關閉。在此基礎上,政府用壓小上大、疏堵結合的辦法,公開引入規范化企業做現代化礦山,瑞德寶爾正是在這樣的機遇中產生的。”林源表示,“我們目前從設計、建設到運營都堅持綠色環保理念,得到了相關部門的認可和支持,現在西安市非法采砂幾乎絕跡,這也是我們黃柏峪礦山砂石項目對秦嶺保護所做出的貢獻。”
瑞德寶爾的成功經驗創造出了“兩山論”的西安樣本,樹立起了中國砂石骨料行業建設本質型綠色礦山的標桿。在新當選的中國砂石協會綠色礦山分會會長的林源看來,這還不夠。
“我們砂石行業人應該勇于挑戰,拋棄傳統的思維和做法,真正用綠色、和諧、共贏的理念去經營企業,從精神上改變過去的經營理念,緊扣中央精神,把握時代脈搏,要和政府共贏,和周圍居民共贏,和客戶共贏,和自然共贏。”林源表示,“下一步,我們要與全國同行、各地政府合作,推廣瑞德寶爾的先進經驗,沿著‘一帶一路’走出去,把中國的砂石理念帶到國外,以輸出管理為發展戰略,通過5~10年的努力,在中國乃至世界建設更多大型現代化綠色礦山,這是我們的理念,也是我們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