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雪兆豐年。1月4日,2018年銀川的第一場雪不期而至,一夜之間,“塞上江南”銀川銀裝素裹,晶瑩剔透。
窗外雪花飄飄,寒風刺骨;室內信心滿滿,激情高漲。在寧夏回族自治區人大會議中心,來自國土資源部、中國國土資源經濟研究院和寧夏、浙江、山東三省(區)國土資源廳有關人員組成的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水平調查評估試點工作調研組,圍繞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水平調查評估試點工作,談進度,話做法,提問題,理思路,明目標。
“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水平調查評估是提升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水平,實現礦產資源全面節約和高效利用的一項重要工作。新年的第一場雪,為我們的這次調研工作更為今年的試點工作順利推進帶來了好的兆頭。”主持會議的國土資源部礦產資源儲量司監管處調研員尹仲年開門見山地說,“寧夏在試點方面走在了前頭,我們通過此次調研,進一步厘清思路,明確路徑,創新方法,確保試點工作如期完成。”
調查評估正當時
要樹立節約集約循環利用的資源觀,用最少的資源環境代價取得最大的經濟社會效益。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一次集中學習時的重要講話,為未來我國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然而,多年來,我國在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水平方面一直是一本糊涂賬,尤其礦產綜合利用率是人云亦云、以訛傳訛,業內盛傳已久的“我國礦山綜合利用率僅為20%,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說法,始終沒有一個準確來源和出處,不僅不利于礦產綜合利用水平的提升,還在很大程度上誤導了政府部門的決策。
“節約資源是基本國策。要全面節約與高效利用資源,提升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水平,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必須要澄清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的家底,摸清礦產綜合利用的現狀。只有這樣,才能找出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制定提升的措施和方法,明確未來的方向和目標。”國土資源部礦產資源儲量司司長鞠建華表示。
2016年12月29日,國土資源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了《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水平調查評估制度工作方案》,要求以礦產資源全面節約與高效利用為目標,以礦業權人勘查開采信息公開公示基礎,動態調查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現狀,科學評價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水平,健全完善評估指標體系,構建激勵約束機制,推動礦產資源利用方式的根本轉變。
《方案》的總體目標是,到2020年建成調查評估常態化、科學化、標準化和激勵約束差別化的開發利用水平調查評估制度,基本建立主要礦種“三率”(開采回采率、選礦回收率和綜合利用率)指標體系,提升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水平,促進生態文明建設。
為做好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水平調查評估試點工作,指導試點地區形成可復制推廣的工作經驗,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中發〔2015〕25號)、《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水平調查評估制度工作方案》(國土資發〔2016〕195號)以及《方案》的要求,2017年8月10日,國土資源部辦公廳印發了《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水平調查評估試點工作辦法》的通知,選擇黑龍江、浙江、江西、山東、河南、湖南、寧夏等7省(區)國土資源廳和中國石油(8.530, 0.00, 0.00%)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3大石油公司,開展試點工作。
該《通知》明確了試點工作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工作目標、試點地區和試點礦種、工作內容、任務職責分工、進度安排和保障措施。要求試點工作堅持科學調查、客觀評估、協同推進、提升水平、試點完善的基本原則,在礦業權人勘查開采信息公示的基礎上,通過試點,著力研究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水平調查評估內容、方式、指標、程序、標準等關鍵問題,建立統一調查評估技術標準。按照分類分級管理的要求,探討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協調聯動機制和激勵約束機制。在總結試點工作的基礎上,研究起草《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水平調查評估辦法》,為建立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水平調查評估制度奠定基礎。
“開展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水平調查評估是加快推進礦業領域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舉措,是促進礦業轉型升級發展的重要基礎性工作。該試點工作作為國土資源部2017年確定的24項改革重點任務之一,部領導十分重視,要求年內確保完成。”2017年10月19日,在河南鄭州召開的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調查評估試點工作動員部署暨技術培訓會上,鞠建華強調,“要牢固樹立和踐行新資源觀,采取得力措施,全面推行試點工作,夯實生態文明建設基礎。”
試點啟動開局好
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調查評估試點工作作為一項創新性很強的工作,既沒有固定的模式及經驗可尋,又時間緊任務重不容懈怠,只能在先行先試中探索經驗、發現問題、邊試邊改、不斷提升。
對試點工作推進的難度,國土資源部早已進行了充分考慮和準備。在試點工作啟動動員部署會上,鞠建華就明確指出:“要保證試點工作保質保量按期完成,必須要落實好四項重點工作,一是明確內容,科學調查;二是突出重點,客觀評估;三是完善機制,提升水平;四是及時總結,形成制度。”
悄然間,試點工作已啟動2月有余。試點工作進展如何,有哪些成功的經驗值得總結提升,還存在哪些突出問題亟待解決?新年伊始,作為試點工作重要技術支撐單位的中國國土資源經濟研究院,在部礦產資源儲量司的支持下,組織浙江、山東兩省國土資源廳的相關人員趕赴寧夏進行調研。
“寧夏作為先行試點單位,有許多經驗值得總結推廣和探索交流。我們這次專門組織浙江、山東兩省廳的有關人員一起深入寧夏進行專題調研,就是在一起認真總結前段的經驗,交流探討下步的工作,以更好地指導和推動試點工作。”中國國土資源經濟研究院綜合利用技術處處長薛亞洲坦承。
寧夏作為試點單位,工作走在全國前列。他們抽調精干力量,編制了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并在國土資源部部署開展煤炭和水泥用灰巖2個試點礦種基礎上,又主動加壓,結合寧夏實際,增加了冶鎂白云巖和石膏2個優勢礦種。
“根據部試點工作辦法中實地核查礦山的范圍要求,我們確定了實地核查礦山74個,其中煤礦41個,大中型礦山27個,小型礦山14個;冶鎂白云巖1個,為大型礦山;水泥用灰巖9個,大中型礦山5個,小型礦山4個;石膏礦22個,大中型礦山18個,小型4個。”寧夏廳礦產資源管理處處長呂世民介紹,寧夏廳專門聘請了1名礦產資源開采和安全生產領域的資深專家參與礦山實地核查,并落實了40萬元的試點項目預算資金。目前,寧夏廳已完成實地核查礦山42個,占實地核查礦山總數的57.5%,進展比較順利。
真實準確是調查評估試點工作的生命。為了保證實地核查工作質量,確保試點工作不走過場,寧夏廳抽調專家與技術人員組成實地核查小組,將全區核查礦山劃分為6個核查片區依次開展。同時,制定了實地核查工作指南及調查表填報說明,嚴格按照問詢座談、資料核查、規范采礦權人勘查開采信息公示系統填報方法、現場實地核查、收集歸檔資料等5部分內容進行實地核查。
“在問詢座談環節,我們專門明確了相關內容,包括礦山資源儲量動態變化情況、采礦工藝及指標、選礦技術工藝流程及指標、綜合利用新技術新工藝、綠色礦山建設情況、選礦廠尾礦危水利用情況、企業在礦產資源開發利用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思路、企業對提高我國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整體水平的激勵約束政策建議等情況。以上問題要求企業依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提前以文檔的格式回答并打印,實地核查座談完成,被問詢人簽字后將其提交給核查人。”呂世民說。
談到試點工作成功實施的體會時,呂世民感觸頗深地說:“領導重視是關鍵,企業支持配合是前提,分工協作提高效率是保證,專家參與全程指導是基礎。”
浙江省國土資源廳在試點工作中選擇的試點礦種為普通螢石和水泥用灰巖。為做好此次試點工作,他們制訂了實施方案,進一步明確了試點工作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工作思路和總體目標,細化明確了評估內容、獲取信息數據、開展實地核查、建立評估方法、建設系統平臺和建立評估制度等6項主要任務,確定了5個實施步驟及時間節點。
“我們在召開全省試點工作部署會的基礎上,于2017年12月組織有關礦山企業進行公示信息自查,要求各企業認真核查已經公示的2016年度開發利用信息,發現存在問題的及時予以改正或完善,確保公示信息完整、準確、可靠,為下一步獲取數據和實地核查做準備。”浙江省國土資源廳礦產資源儲量處處長呂曉瀾介紹。
山東省國土資源廳對試點工作也高度重視,制訂了實施方案,成立了相應機構,并按要求在逐步推進中。
“試點工作自2017年8月啟動以來,由中國國土資源經濟研究院負責提供技術支撐的寧夏、浙江、山東都制定了實施辦法,總結出了實踐經驗。尤其是寧夏,積極要求進行試點,在組織、領導、機構、人員、經費、措施等方面都有所創新,掌握了工作主動權,走在了全國前列。”尹仲年稱贊說。
總結提升是關鍵
“先行先試的最終目的就是要總結提升,形成制度,為全面鋪開積累經驗。”鞠建華在動員部署大會上要求,各試點省份要及時總結經驗和做法,不斷完善調查方式、評估方法和指標體系,形成不同階段的總結報告,并研究制定《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水平評估辦法》,為全面實施奠定基礎。
然而,在當前經濟新常態下,開展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水平評估調查還存在諸多問題。就寧夏而言,因去產能和礦山建設未完成、整改等原因,造成停產礦山數量多,無法獲取2016年度末生產礦山實際開采回采率和選礦回收率等指標,勢必會造成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水平評估結果的不全面。同時,有的煤礦設計開采回采率數據,因年度開采煤層厚度不一而難以確定。
對試點工作存在的這些問題,調研組一行認真進行了探討。尤其是煤炭的選礦回收率如何來確定問題,調研組認為,對煤炭的選礦回收率,不應按精煤、中煤和煤泥來統計,而應去繁就簡,只以入選率來統計即可。
“任何一項工作,如果不往前推,就不會發現問題,也就無法得到提升。我們要在認真總結前期工作經驗的基礎上,結合調研組提出的建議,不斷完善工作程序,去粗存精。繼續積極組織核查人員對剩余的礦山企業進行實地核查,并按照實施方案的部署,做好礦山分類評估匯總分析工作,編制完成《寧夏回族自治區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水平調查評估試點工作總結報告》,為此項工作全面鋪開提供示范。”呂世民表示。
“浙江省的試點工作分4個階段,今年1月為數據獲取階段,2~5月進行實地核查,5~7月開展綜合研究,8月總結提升。”呂曉瀾介紹,要通過深入研究和專家論證,確定螢石、水泥用灰巖開發利用水平評估指標項、評估標準和評估程序,并完成全省螢石和水泥用灰巖礦山企業開發利用水平評估,發布開發利用水平評估結果,明確“領跑者”和“不達標者”。全面總結浙江省試點工作情況,研究提出激勵約束政策建議,編寫試點工作總結報告。
“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是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的發展方向,也是開展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水平調查評估工作的目的所在。”薛亞洲說,自然資源審計的核心是對資源利用效率的審計,要通過調查評估-統一登記-離任審計-問責,來提升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水平。通過調查評估摸底,形成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的差別化激勵約束制度。試點省份在試點方面要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要采取不同方式來大膽試大膽闖,為全國下步全面鋪開提供經驗。
對參與調研的3個試點省份的做法,調研組給予了充分肯定,并就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建議。尹仲年表示:“調查評估試點工作沒有固定的模板,要尊重各省的做法,允許他們按照部里的統一要求大膽探索,勇于實踐,為形成制度化提供鮮活經驗。”
瑞雪紛紛揚揚扮靚銀川,思想激烈碰撞明確方向。參加調研的3省份國土資源廳負責人紛紛表示:“通過專題調研和面對面的解疑釋惑,我們進一步明確了試點工作的目標及方向,增強了開展試點工作的信心和勇氣。下一步還要多開展這樣的專題調研,便于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總結經驗、形成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