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晚間,中聯重科發布2017年年度業績預告。公告顯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預計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3億至14億元,較去年同期扭虧為盈,凈利潤同比大幅增長。預計公司每股收益約為0.17元至0.18元。
該公司表示,年初至本報告期末,得益于工程機械行業形勢的回暖以及公司產品結構升級,公司營業收入較去年同期有較大幅度的增長,其中,公司的核心業務——工程機械板塊的營業收入較2016年度實現大幅度增長。
2017年,中聯重科戰略聚焦,打造一個更強更優的工程機械板塊集群。混凝土、起重機械等優勢領域更優更穩,機制砂、干混砂漿、噴射機械、高空作業平臺等新興板塊逐步發力。同時,公司推出智能互聯的產品和服務,牽引市場生態的不斷進化,成為新的業績增長點。
該公司于2016年底推出了新一代智能、綠色4.0產品,中聯重科董事會秘書申柯日前接受采訪時介紹,中聯重科4.0產品基于模塊化和通用化的設計,這種設計方式將有效降低企業成本。4.0之前的產品利潤率是26%-27%左右,現在4.0產品的利潤率都在30%以上。
在2017年的新機銷售收入中,4.0產品的占比已超過50%,某些龍頭產品,如4.0起重機的銷售收入占比甚至超過60%。這也意味著中聯重科產品毛利率正不斷提升,企業盈利能力更加優化。
順應工業4.0時代的“互聯物聯”服務形態,中聯重科的后市場服務進一步優化升級,通過工業物聯網云平臺的搭建和大數據的有效分析,中聯重科服務工程師可在線進行設備的遠程診斷,為客戶提供設備維護、保養、運營等多方面的增值服務,為客戶降本增效的同時實現良好的企業經濟效益。
2017年,緊隨“一帶一路”,中聯重科持續落子布點、完善布局,在沿線地區打造了9個生產基地、20個貿易平臺、10個備件中心庫,參建的海外項目包括科威特大學城以及航空港,卡特爾體育場,俄羅斯地鐵,印尼雅萬高鐵,中老鐵路,巴基斯坦高速公路和能源項目,哈薩克斯坦三大地標項目等,以中東、東南亞市場為核心,中聯重科海外的銷售規模和業務質量都得到了顯著提升。
“我們將加快國際化進程,2018年將新增高空作業平臺業務,未來三年內新建7個全球生產基地。”日前,中聯重科副總裁、海外公司總經理熊焰明在東南亞代理商大會上介紹道。
面對行業復蘇、市場回暖以及“一帶一路”的諸多機遇,已走上了可持續發展通道的中聯重科將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專注創新驅動,在2018年繼續深入貫徹“要質量、要效益、要規模、要可持續性”的發展目標,聚焦工程機械、做強農業機械,全面開拓發力國內外市場,迎來全線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