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內蒙古大廈,簡樸而莊重。結束了當天的代表團會議,全國人大代表、西部礦業集團董事長張永利走出了會場。見到站在門口的記者,張永利熱情地寒暄起來。身為礦業領域的資深企業家,他非常熟悉黃金行業主要集團企業的領導,同樣對黃金行業的中央媒體也不陌生。
張永利在駐地接受了兩會記者的專訪,從兩會建議到企業轉型升級之路,從生態環境保護經驗到企業文化建設,一個多小時的時間里,張永利全面闡釋了新形勢下他帶領西部礦業集團發展的新探索、新思考、新理念。
兩會建言礦業發展
今年兩會上,張永利帶了兩份建議:一是建立和完善三江源生態補償機制、盡快解決自然保護區礦權退出補償問題;二是關于在全國推廣鎂阻燃材料應用的建議。
在張永利看來,三江源的生態保護關系到全國十幾億人口的用水安全及國家經濟可持續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青海省時提出了“扎扎實實推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扎扎實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扎扎實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強社會治理,扎扎實實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的重大要求,明確了青海省“最大的價值在生態、最大的責任在生態、最大的潛力也在生態”。為了響應黨中央和國家的號召,青海省展開了三江源國家公園建設這一國家戰略性工程。
“三江源國家公園建成后,對保護被譽為‘中華水塔’的三江源具有重要作用,具有較大的公共性和外部性,因此為了更好地保護三江源生態環境,建立和完善三江源生態補償機制也尤為重要。”張永利說,“特別是自然保護區內礦權退出的補償問題,也急需盡快解決。這不僅有利于解決礦山企業的現實困難問題,也有利于三江源國家公園的建設。”
據不完全統計,基于三江源國家公園建設的需要,青海省共退出48宗礦業權,其中勘探權44宗、采礦權4宗,涉及礦業開發成本高達40億元。
另外,青海省具有豐富的鹽湖資源,鎂資源儲量較大,而且鎂阻燃材料耐火性能高、不污染環境。張永利認為,隨著國家加快美麗中國的建設,環保要求越來越高,推廣更加環保的鎂阻燃器尤為必要。
西部礦業二次創業
2017年,西部礦業集團生產經營各項指標實現了新突破、取得了新進展,公司總資產超過500億元,實現利潤7億元,在崗員工人均年綜合收入達到10.73萬元,實現連續2年穩步增長,圓滿完成了“內樹信心外塑形象”的階段性任務,進入了“二次創業再鑄輝煌”的新發展階段。
張永利介紹,“內塑信心、外塑形象、二次創業再鑄輝煌”16個字是青海省委省政府對西部礦業集團“十三五”發展提出的具體要求。前些年,西部礦業集團與其他國有企業同樣面臨虧損局面。從2015年至今,西部礦業集團連續2年實現盈利,職工收入大幅增長,2年內,職工收入增長29%。如今,整個公司內部形成了風清氣正、團結心順的干事創業氛圍,干部職工對企業發展充滿了信心。
要達到“二次創業再鑄輝煌”的目標,西部礦業集團在“十三五”末總資產要達到700億元,銷售收入650億元,人均職工收入達到11.5萬元。在張永利看來,西部礦業集團還需要進一步努力發展,繼續大力開展效率變革行動,大幅度提升管理效率、勞動效率等;同時在發展質量上,實現從一元發展變成多元發展,從礦產資源到鹽湖資源、旅游資源三種資源同時開發,有色金屬、鹽湖化工、建筑地產、旅游文化、金融貿易、科技信息六大產業同步推進的局面。
為此,西部礦業集團重點的項目抓手是采選規模達1800萬噸的西藏玉龍銅礦二期改造升級工程;總投資24億元的青海銅業10萬噸陰極銅項目建成投產,高純鎂砂產業化關鍵技術獲突破,“大青鹽”品牌知名度要越來越高,讓全國人民吃上健康鹽。
張永利認為,在動力變革方面,旅游資源可以作為西部礦業集團后續發展的強大動力。“發展中肯定會遇到各種困難和挑戰,任何困難和挑戰,都需要全體干部職工面對,我們會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所講‘一張藍圖繪到底’,只要堅定了目標和方向,任何困難都會克服。”張永利停頓了一下,望向窗外。不遠處,人民大會堂上方的紅旗正迎風飄揚。
轉型升級的新增長點
西部礦業集團由鉛鋅礦發展而崛起,以采礦、選礦、冶煉為傳統主營業務,過去一年來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調整產業結構,夯實企業管理,加快轉型升級,以“四個轉變”推進落實“四個扎扎實實”重大要求,實現了結構再造、速度再造、生態再造和引擎再造。2017年,青海省政府授予西部礦業集團有限公司“2017年度工業經濟運行突出貢獻獎”“2017年度工業投資貢獻獎”“2017年度優秀企業技術創新獎”。
張永利指出,西部礦業集團近兩年在有色礦業板塊進行技術升級。“我們按照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的要求,集團實現了整體技術升級改革,淘汰了傳統的采礦技術,全部實行充填采礦,改造選廠,提高裝備水平,徹底解決過去選廠效率低、環境差的問題,大大降低了勞動強度,提高了資源綜合利用水平。”他說。
同時,在智慧礦山和花園式工廠建設方面,西部礦業集團制定了近期和長遠規劃,投入5億元,全力提高企業自動化和智能化水平。
張永利介紹,在新型產業方面,西部礦業集團圍繞鹽湖資源,對鹽湖資源進行總體規劃和開發,一是突破鹽湖開發技術,實現年產量1萬噸的產能,同時開發出高純氫氧化鎂材料,可用于耐火材料、建筑材料添加劑等領域,此外還開發食用大青鹽,實現年產量100萬噸。在旅游文化方面,西部礦業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四個扎扎實實”的要求,著力推進生態保護和經濟健康發展,以“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的理念,做大做優做強國有企業的同時,高度關注青海生態資源開發,比如升級改造茶卡鹽湖景區建設、打造出更具影響力的“天空之鏡”品牌。
2016年3月,西部礦業集團牽頭成立青海茶卡鹽湖文化旅游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提出了完善景區功能、改善旅游交通、提升環境品質、豐富旅游產品、保護資源環境五大發展戰略,先后投資4億元分步推進景區全面升級。通過景區開發,茶卡鹽湖昔日以單一食鹽產品加工為主的工業產區舊貌換新顏,基本建立起多品種、精細化、高品質的鹽產品產業鏈,實現了鹽產品食用、醫療、保健等多功能綜合開發新格局;打造了旅游、商貿、住宿、餐飲、物流等配套產業集群,形成了集游購娛、吃住行、科研考察、觀光體驗等為一體的重要旅游目的地,為資源型企業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樹立了榜樣。
今年3月1日,西部礦業集團又與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政府簽訂文化旅游資源開發建設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西部礦業集團在成功開發海西州茶卡鹽湖旅游資源的基礎上,將依托海北州優質文化旅游資源優勢和西部礦業集團資本優勢,推動海北州全域旅游和高原生態旅游目的地建設,把優質資源轉化為經濟優勢、發展優勢,實現優勢互補、互惠互利、共同發展。
“有了茶卡鹽湖的成功案例,西部礦業集團已經與海北州政府簽訂了文化旅游資源開發建設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標志著以創新理念推動海北州全域旅游發展邁出了實質性步伐。同時,西部礦業集團也瞄準了省內其他旅游城市和優質旅游資源,計劃做大做強做優旅游板塊,努力將旅游板塊打造成西部礦業集團轉型升級的新增長點。”張永利興致勃勃地談道。
西部礦業集團走在了資源型企業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的前列。
旅游資源開發也是重點
“隨著國家和社會對環保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要求也越來越嚴,很多人對礦業資源開發存在誤解,認為礦業開發就是在破壞環境,這加大了礦業資源并購和風險勘探風險。礦業發展短期內或將碰到瓶頸。因此,西部礦業集團另辟蹊徑,開發當地豐富的旅游資源,率先探索傳統礦業企業的轉型升級之路。”張永利坦言。
作為礦業企業,西部礦業集團致力于在礦山開發中保護生態環境。西部礦業集團的礦山基本處在環境脆弱的地區,一旦環境破壞,必然會帶來生態難以修復的問題。為此,西部礦業集團及下屬子公司在礦業開發之初,就制定了環境保護規劃,盡量不破壞生態,若不可避免地對生態有影響時實行生態恢復和治理工程。
張永利表示,西部礦業集團近年來投入大量資金用于綠色礦山和智慧礦山建設。應該說,西部礦業在綠色礦山建設方面超前規劃、超前投入,完全按照綠色礦山標準要求自己,取得了顯著的效果,因此在環保督查中得到認可。
“礦山開發不是要效益最大化,而是綜合效益最大化,綜合效益既包括經濟效益,也包括生態效益。超前規劃和超前投入是西部礦業集團的經驗。”張永利認為,新形勢下,礦業開發一定要有把金山銀山變成綠水青山的理念和決心,國家允許開發的資源要合理開發、科學開發,在資源開發過程中,以長期的資金投入保證資源最大限度地不被破壞。在他看來,礦業企業需要把自己當成百年企業來進行資源開發,不能急功近利地追求當年開發當年見效,否則很難建成真正的綠色礦山。
從西部礦業集團的角度來說,他們就是要秉持把金山銀山變成綠水青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開發理念。“將有色資源和生態資源同等看待,兩個資源同時在開發。一方面,我們不能守著金山銀山不開發,只要條件允許,在科學開發、安全環保的前提下進行大力開發;另一方面,生態資源的開發,這是西部礦業集團戰略性轉型的需要,兩手都要加快發展。”張永利說。
張永利希望,人們一提到西部礦業,不只是聯想到有色金屬礦業,還會想到有鹽湖資源、旅游資源。“柴達木盆地中有豐富的鹽湖資源,我們要科學開發;旅游資源是生態資源,我們也要和有色金屬、鹽湖一樣進行資源開發。”他強調。
西部礦業集團創立獨立的旅游文化全資子公司——青海西礦文化旅游有限責任公司,承載西部礦業集團文化旅游板塊的開發和建設任務。
作為傳統資源型企業,西部礦業集團向旅游方向轉型過程中,加強傳統觀念轉變力度,加快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張永利介紹,西部礦業集團一是內部培養一批旅游管理的人才,二是在旅游景區開發過程中,面向社會招聘了急需的旅游人才,三是與大中院校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得到其在旅游專業上對公司形成人才的支持和輸出。
有了核心才有凝聚力
2017年,在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共同主辦的2017年全國企業文化年會上,張永利榮獲2016-2017年度“全國企業文化建設突出貢獻人物”獎。
在頒獎詞上,主辦方如是評價張永利:張永利以文化高度彰顯企業家精神,以極具前瞻性的文化理念推動西部礦業集團全面轉型升級,實現扭虧為盈,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引領了先進企業文化的發展方向。在企業文化建設和傳播中以身作則,引領并形成新的企業文化內涵,構建了以“智慧創造價值,責任成就未來”的企業核心價值觀和“信念、忍耐、嚴實、創新”的企業精神,制定了“成為股東滿意、員工幸福、備受社會尊重和具有國內重要影響力的企業”發展愿景。新建和修訂200余項各類制度,不斷推進企業管理向規范化、精細化轉變,并形成多方位的文化傳播體系,以企業文化活力提升企業發展競爭力,鑄就企業發展新征程,為西部礦業集團持續健康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當記者問道“企業管理有何高招”時,張永利回答說:“企業各有特點,關鍵要有核心,有了核心才有凝聚力。事實上企業只要有了核心,就會有凝聚力,進而有戰斗力。”
在張永利看來,企業凝聚力的產生,在于國有企業黨建工作。近年來,從西部礦業集團到下屬子公司,都在推動國有企業黨建工作,調動黨員積極性,突出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從而推動企業一點一滴的進步。隨著企業發展進步,職工也逐漸對企業發展有了信心,理念上就越發高度認可。大家從而有了向心力和凝聚力,紛紛把工作當成事業來干。
張永利認為,國有企業管理的關鍵在八個字——德行并重,獎罰分明。企業要把合適的人放到合適的位置,把有能力的人放到干事平臺上,給予相應的關心和待遇,激發干事創業的激情與熱情。而給干部職工較好的干事創業平臺,給予較高的收入和良好的發展環境,則是西部礦業集團黨委長期抓的重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