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更新換代,裝修建筑所產生的大件垃圾該如何處理?這不僅是市民的困擾,也一直是城市管理部門頭疼的事情。
日前,記者在空港市政環衛所采訪獲悉,以后該所對大件垃圾的處理不再犯愁了——渝北區首臺固體大件垃圾破碎機在空港大件垃圾處理場正式投入使用。
“以往,諸如沙發、床墊等大件垃圾很難處理。主要是采取歸口收集后,按照傳統的一般生活垃圾的二次轉運方式,即先壓縮再轉運后直接掩埋或焚燒,結果一些大件垃圾根本無法壓縮,掩埋效果也非常差,浪費了大量的人力、油料和運力,而且非常不環保。”空港市政環衛所所長周進告訴記者。
據介紹,為提升工作效率,減輕工人裝運勞力,該所在現有的運輸模式上積極創新,引進一臺固體大件垃圾破碎機,將撿拾到的大件垃圾先進行破碎處理后,再轉運到垃圾處理場,極大地提高了大件垃圾的處理率,運輸更便捷,處理更高效。
記者在空港大件垃圾處理場看到,一臺3米多高的機器轟隆運行著,環衛工人把一張破舊的席夢思床墊放在履帶上,履帶把床墊運送到機器的“大口”中,只聽“幾噶幾噶”一陣粉碎的聲響,機器另一頭的出口處便不停地“吐”出大小10厘米見方的海綿、碎布、彈簧等碎粒垃圾。經由出口處的履帶,垃圾粒被送入停在旁邊的卡車車廂內……
“這是我區第一臺固體大件垃圾破碎機。”周進表示,相比于機械式處理方式,液壓式只需要通過液壓泵就可以完成破碎刀片的正向、反向轉換工作,不需人工處理,更加方便安全。
除了更加安全外,液壓式固廢破碎機的效率也有明顯提高。周進表示,按照目前的情況,固廢破碎機每小時最多可以將重達8噸左右且體積較大的舊家具破碎成小片。按照過去的垃圾運送能力,每次一輛垃圾車最多只能運送2噸大件固體廢物,每天需要往返跑十多個來回;但經過破碎、壓縮后,一次可以運送十幾噸的固體廢物進行掩埋,只需要跑兩個來回,僅在油料上就可以節約近8成的運輸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