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永銅牢牢抓住提質增效工作不放松,選礦經濟技術指標再創新高。上半年選銅回收率、選硫回收率、銅精礦品位均保持歷史高位。
永銅選礦廠1985年建成投產,30年的發展史,也是一部工藝改進、流程改造的歷史。生產初期,因為原礦含泥量大,經常造成流程堵塞不暢。為解決這一問題,通過增加旁路系統,暢通了流程。2010年后,隨著凹陷開采以及露坑聯采時代的到來,原礦含泥量逐漸減少,流程堵塞問題逐漸消失,但礦石硬度增加帶來碎礦作業能力下降,難以滿足生產需求。為增加處理能力,永銅將原來的單系統運行改為雙系統運行。然而雙系統運行又帶來無法滿負荷生產,以及皮帶消耗大、生產成本高等問題。
碎礦生產能力和選礦經濟技術指標之間的矛盾問題,一直困擾著永銅生產技術人員。近年來,永銅堅持從源頭抓起,想盡一切辦法優化破碎工藝。3月份,該礦創造性對雙系統運行的咽喉——189皮帶進行改造。改造前,兩個系統都依賴189皮帶這一咽喉;改造后兩套皮帶運行系統獨立生產。碎礦生產能力大幅度增加,每小時處理量基本能達到原來的1.5倍。
“多碎少磨”是降低選礦成本、提高選礦效率的基本規律。碎礦生產能力的提升,為“多碎”創造了條件。而縮小閉路篩篩孔尺寸,則是“少磨”的有效辦法。上半年,永銅選礦廠持續降低篩孔尺寸,篩孔尺寸縮小了一半。與此同時,在1#球磨機使用自動加球機,進一步提升了球磨機臺效。
從2011年開始,永銅選礦經濟技術指標逐步呈上升趨勢。據了解,從2011年-2018年,永銅選銅回收率上升了5個百分點,硫回收率上升近10個百分點,處于國內先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