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堆積如山、令人頭疼的工業固廢,如今在貴州實現華麗蛻變!磷石膏這個每年全國產量超億噸的“污染難題”,正通過科技賦能變身“綠色寶藏”,可以用作路基材料、礦山充填材料、還能幫助解決水泥能耗高污染大碳排放高等問題!

作為磷化工生產后留下的固體廢棄物,在貴州勝威研究院的實驗室內,實驗人員通過增加神奇的“改性劑”,幫其“改頭換面”。
貴州勝威研究院磷化工資源利用小組組長張明聰:我們把高鎂尾礦作為磷石膏的改性劑,讓改性劑和磷石膏混合均勻。

貴州勝威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施安:磷石膏以前的利用率很低,主要就是大量堆存,不僅占用地方,成本比較高,而且一些重金屬的有害物質滲出,對環境有污染,還具有安全隱患,給磷化工企業可持續綠色發展造成了很大的影響。所以磷石膏的綜合利用,現在是勢在必行。

將改性劑與磷石膏攪拌均勻,接下來經過3天的“熟化”靜養,讓改性劑和磷石膏充分融合。
貴州勝威研究院磷化工資源利用小組組長張明聰:配好之后,用水平振蕩儀振蕩8個小時,靜置16個小時,取它的浸出液,進行雜質檢測,主要是測磷氟、重金屬、PH能不能滿足國家對磷石膏無害化改性的標準。

無害化改性國家相關政策在2025年7月1日施行,而這次貴州依舊走在了前面。經過“熟化”和檢測合格后,磷石膏在實驗室內完成了第一個蛻變,成為修建公路的路基材料。

貴州勝威研究院磷化工資源利用小組組長張明聰:如果我們把凝石膏用作路基材料替代砂石,可以減少石灰石的開采,也可以減少石灰石開采過程中樹木植被的破壞。每用一噸凝石膏,可以減少0.8噸石灰石的開采,同時減少0.4噸二氧化碳的排放。

減少0.4噸二氧化碳的排放,相當于節約401度電的減排量。

貴州勝威研究院粉體材料項目組組長郭溶譽:我們以黃磷渣為主,添加了10%的菱石膏,做出膠凝石塊。之前的礦山充填可能會加一些水泥,但是現在,我們想用它替代水泥。
磷渣基膠凝材料,可以幫助解決水泥行業存在能耗高、污染大、碳排放高等問題。

工程師們把磷石膏作為主要骨料,再搭配其他固廢,研發出了專門用于礦山回填的“綠色充填體”——膠凝材料。

貴州勝威研究院粉體材料項目組組長郭溶譽:它可以滿足礦山充填強度的要求,這樣更加綠色和環保,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用磷石膏做成的礦山充填材料,不僅解決了其堆存問題,還讓其他固廢也找到了好歸宿,真正實現了變廢為寶。當然了,填充材料需要在模擬礦山內部的環境條件下“閉關修煉”,并通過濕度、硬度的雙重測試,才能合格上崗。
貴州勝威研究院粉體材料項目組組長郭溶譽:通常根據國標規定,養護28天之后,把石塊拿出來,再檢測抗壓、抗折的強度。我們后續也會進行優化調整,把它推廣到更多的礦山里去。

貴州作為磷石膏產量前五的大省,以政策與創新雙驅動,給予該項研發很多政策和資金上的幫助,推動著磷石膏的蛻變?,F在,貴州勝威正努力把磷石膏的三種變身推向產業化,助力磷化工企業可持續綠色發展。


貴州勝威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施安:我們正在研發一些項目,其實已經有下一步應用場景合作的方向了,我們想結合上下游,尤其是道路施工的下游單位共同在貴州推廣磷石膏路基材料這個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