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細的砂子,眼下竟讓基建行業從上到下感到前所未有的無奈”。砂石價格暴漲,且供應緊張,已經成為影響項目建設的重要因素之一。
小小砂石,牽動著方方面面。22日,在省發改委12樓會議室,來自省發改委、省國土廳、省環保廳、省交通廳、省水利廳、省物價局以及武漢市、荊州市等部門和地方的有關負責人,就如何破解項目建設“用砂難”問題,提出對策和建議。
增加供應 及時轉運
投資,保增長的定海神針;重點工程,發展的頂梁柱。
“砂石料供應,事關全省重點項目建設,事關全年目標任務的完成,馬虎不得。”省發改委負責人表示。
當前砂石轉運、裝卸遇到一定困難。主要是部分砂石集并中心前期工作進展較為緩慢。
省港航局局長王陽紅建議,可臨時利用長江干線、漢江沿線的各類散貨碼頭,執行砂不落地、封閉運營、場地硬化、防塵降噪等要求,以保障砂石料的轉運、裝卸。
他還建議,拓寬砂石料市場供貨渠道。一方面由地方政府組織環保復查,對符合安全、環保要求,且具有合法手續的礦點、河段,盡快恢復生產。另一方面由省直部門牽頭,按照相關法規標準,制定規范的砂石料開采、利用規劃,合理布局采砂點、采石點,增加砂石供應。“對重點工程,就近設置臨時砂石集并點。”
據了解,省水利廳已經印發文件,要求在今年年底前完成所有河道的采砂規劃編制修訂,為采砂許可管理提供基礎依據。
用好航道疏浚棄砂
今年9月,省發改委印發《關于加強重大項目建設砂石料供應保障有關事項的通知》,為緩解“用砂難”提出了13條措施。包括增加合法許可區采砂采石供應規模、加快砂石集并中心建設、做好廢棄砂石綜合利用等。該通知印發后,獲得積極響應。
利用航道疏浚棄砂,成為共識。
省水利廳協同長江委、長航局,已全面啟動長江荊州江段太平口航道疏浚棄砂綜合利用試點。湖北國際物流樞紐項目已初步確定,利用長江航道疏浚棄料回填。
秭歸縣探索“國企采砂”和河道清淤相結合,實現“一舉多贏”。
該縣試點探索將河道采砂權授予縣屬國營企業,將原來的私企隨意性開采轉為國企控制性經營,將清淤閑置廢砂加工后用于縣內重點項目建設。通過保本經營,控價銷售,控制住砂價高線。
實施“國企采砂”后,當地砂價漲勢得到抑制,緩解了砂石供應緊張狀況。此外,原砂銷售收入與清淤所需費用幾乎可以“相抵”,財政無需另外預算經費用于河道清淤,減輕了財政負擔。
除了河道疏浚砂,還可在人工機制砂上做文章。省水利廳介紹,人工機制砂在我國三峽、小浪底等重大工程建設項目中廣泛使用。相關人士建議,加快研究推進人工機制砂相關政策,拓寬建筑材料來源,緩解砂石供需矛盾。
堅決防止非法采砂死灰復燃
“17個市州每個地方創造一個經驗,我們就有17盤菜。”曹松表示,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當前重點要抓好相關工作。
首先是科學編制和修訂規劃。按照采砂分級管理的規定,再次摸清砂石資源的儲量和分布,拿出管長遠管用的采砂規劃。同時,增加合法供應的規模。增加綠色審批通道,優化審批流程,創造良好營商環境。
此外,加快停產整頓企業整改,盡快恢復生產。“大力支持合法砂石料企業的建設和生產經營,能開的開起來。”
集并中心建設進度將加快。2018年底,確保每個沿江縣市區至少有一個砂石集并中心。同時,鼓勵現有手續齊全的碼頭經營砂石。“做好棄砂石的綜合利用,積極開辟新砂源,精準分類施策,加強市場監管監測。”曹松表示,鞏固長江大保護專項成果、非法采砂成果寸土不讓,堅決讓其不能死灰復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