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鋁特羅莫克銅礦以及中國五礦-中信金屬秘魯拉斯班巴斯銅礦已經成為保障中國實現“中國2025制造”的強有力支撐。
早晨5點,從秘魯首都利馬沿中央公路向東行駛140多公里,五個半小時后到達特羅莫克調研中鋁秘魯銅礦。
中央公路盤山而行于崇山峻嶺之中,兩旁矗立著懸崖峭壁。項目坐落于4500-5000米的超高海拔地區,沿途可見生活在高原地帶的羊駝。一個巨大的礦工帽是特羅莫克礦區的入口標識。手機軟件顯示,這里的海拔為4957米。特羅莫克銅礦是秘魯最高海拔的銅礦,這里的空氣氧氣含量只有海平面的1/2。難以想象,1000多名一線職工在如此嚴苛自然條件下工作,該有多么艱難。

與中鋁秘魯礦業公司總裁欒書偉第二次相見,是12月11日早晨八點,在距離礦區大概50公里的一家路邊小餐館共進早餐。雖然利馬有遠程視頻系統,但欒總親自帶領他的團隊到礦區召開年終生產經營工作會。

欒書偉總裁介紹說,中鋁公司2001年響應國家“走出去”戰略,先后在巴西、幾內亞、澳大利亞、老撾等收購鋁土礦,并于2007年以8.6億美元收購秘魯銅業公司。中鋁特羅莫克銅礦是秘魯20年來第一個建成的綠地礦業項目,一期總投資36.5億美元。目前正在興建二期工程,投資額為13.5億美元,該項目收購、投資總額為58.6億美元。
欒總打開一張地圖向我介紹,特羅莫克銅礦擁有7300公頃地表權,包括5000公頃礦權,目前資源量為15.2億噸銅礦,將可開發37年。

我在中鋁秘魯辦公室郝柳原及采廠生產總管達爾文與的陪同下走進礦場,低頭俯視長1500米、寬1000米、深315米的礦坑,看到礦坑內有三臺電鏟,多輛370噸運輸車正運送礦石。站在坑邊觀看,礦車如黃豆大小,實際上它的輪胎就有兩人高。副總裁王紅緒說,數年后該礦坑將成為長寬均為2.5公里、深720米的巨大礦坑。如果可能,我真希望在20年后再訪特羅莫克銅礦。



欒總介紹說,特羅莫克銅礦于2013年建成,2014年試生產。2017年實現利潤1.3億美元,2018年利潤與2017年相比將會有大幅提升。根據該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報告,項目回收期為十年。
選廠高級工程師Ivan Poma帶我們訪問了初碎站。第一眼的感受是,初碎站就像一座小山矗立在眼前,它的設計破碎能力為17萬噸/日。之后我們在一座橋上遠眺了翻山越嶺的運輸皮帶,場景蔚為壯觀。更令人驚奇的是選礦廠的潔凈程度無出其右——長期以來特羅莫克礦區一直倡導清潔生產。選礦廠擁有一臺半自磨機和兩臺球磨機,設備均來自FL Smith。在選礦廠的旁邊,正在建設的二期擴建工程已經完成地基建設,將進入設備安裝階段。副總裁王紅緒介紹說,二期工程將增加45%的選礦能力。


在海拔4500米的選礦工作營地,我采訪了中鋁秘魯礦業公司的生產運營副總裁Patrick,他畢業于蒙大拿技術大學礦業學院,并曾在多家美國、加拿大銅業公司工作。他拿出72頁的12月生產運營周報,詳細地介紹了特羅莫克銅礦生產(采礦、破碎、選礦)、尾礦處理、環境監測、安全、檢修以及生產計劃完成的詳細情況。我感嘆作為一個生產副總裁,在高原地區負責整個一線生產實屬不易,他則重點介紹說,2018年他們將實現生產100萬噸銅精礦、可提煉銅金屬20.5萬噸的目標。目前銅金屬國際市場價格顯示,每噸為6100美元。

2001年,我曾訪問過美國猶他州的賓漢銅礦,該礦號稱是世界最大的露天銅礦,直徑5000米,深2000米,人工開鑿面積為1900英畝。從1906年開采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年產銅32萬噸。據文獻記載,那里的礦石含銅量為0.6%,該礦供應了美國大約40%的用銅量。
而中鋁特羅莫克銅礦正式生產僅有三年,年產銅20.5萬噸,設計原礦含銅平均品位為0.47%,礦權面積5000公頃。目前僅特羅莫克生產的銅精礦含銅占到國內年生產量的1/9(銅資源對外依存度高達70%)。中鋁特羅莫克銅礦以及中國五礦-中信金屬秘魯拉斯班巴斯銅礦(2017年銅精礦含銅產量為45.37萬噸),已經成為保障中國實現“中國2025制造”的強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