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在自然資源部在北京舉行的礦產資源國情調查試點工作推進會上,自然資源部黨組成員、副部長凌月明指出:
每一座城市建設和發展都離不開砂石,隨著城市化發展的加快,對砂石的需求會持續增長;要站在生態文明建設的高度,正確處理礦業開發與生態保護的矛盾,實現砂石資源的綠色開發。
自然資源部將在9省份試點12個重點礦種摸底調查,明年后將在全國范圍全面“體檢”砂石礦。

凌月明指出,礦產資源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物質基礎,直接影響到我國經濟安全和社會可持續發展。開展全國礦產資源國情調查,建立統一規范的礦產資源定期調查評價制度,是履行自然資源管理職能的一項重要基礎性工作。全面摸清礦產資源家底,是確保國家資源安全和經濟安全的重要前提;掌握真實準確的礦產資源基礎數據,是制定國家資源戰略、規劃和政策的重要基礎;開展礦產資源國情調查,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建立統一規范的礦產資源定期調查評價制度,是履行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所有者職責的重要支撐。
凌月明強調,礦產資源國情調查試點工作已列入自然資源部年度重點工作任務,必須周密部署,認真落實。要明確調查試點的主要工作任務,堅持問題導向,為全面調查做好技術準備。要加強組織協調,確保成果質量,按時完成試點任務。
本次試點工作確定了9個試點省份和12個重點礦種。試點工作今年結束后,每年將在全國鋪開,屆時砂石礦種也將迎來一次全面的“體檢”。
當前,機制砂石已經成為我國砂石料供給的絕對主力,占砂石料總量的90%。自然資源部全面摸底檢查砂石礦山有助于砂石產品質量,促進砂石行業發展。
2019年是我國基建“補短板”的重要一年,基建在維持國民經濟增長、保障就業、維護我國社會穩定等方面意義重大,是國家重大決策!作為基礎設施建設用量最大、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原材料,大規模基建必然需要巨量砂石骨料作為支撐!
2019年,全國各地建設規劃也陸續出爐,基建形勢一片大好!據不完全統計,全國有24個省區市公布了2019年交通投資計劃,總額累計超過2萬億。而據《建筑時報》數據統計顯示,2019年全國將開工建設的鐵路、公路、軌道交通、機場項目、水利、保障房共六個大類119個項目,總投資額超3萬億。
從中央到地方,一系列政策的發布實施都是在加快推進基建“補短板”,然而砂石骨料的支撐力量卻令人生疑!
除了部分地區加大河道砂石限采或禁采區域,一些地方政府一味認為砂石開采與保護生態是不可調和的矛盾,而全然不顧中國砂石行業已經進入新時代,中國砂石礦山開采技術完全可以實現綠色開采,砂石礦山按照綠色礦山建設標準要求,可以完全做到邊開采邊治理,閉坑后進行生態恢復,實現了“開采金山,還一片青山”。
自然資源部凌月明副部長要求——“要站在生態文明建設的高度,正確處理礦業開發與生態保護的矛盾,實現砂石資源的綠色開發”——對當前砂石行業的發展具有重大指導意義。
當前,要從根本上解決全國各地出現“砂石荒”,“天價砂”“論斤賣”的現象,就一定要大力發展機制砂石骨料,提高砂石產品供應量,機制砂石需要開采砂石礦山,但是如何打消部分政府對砂石礦山的“嫌棄”呢?
各地政府應當了解砂石行業發展現狀及規律,而不是認為露天開采、山體裸露就是污染環境。露天開采是一項開采技術,其具有安全、成本低、易修復等多種優點,而且,砂石礦山在開采過程中也完全可以實現對粉塵、揚塵的控制。各地砂石礦山企業也應當多與地方政府溝通,建立互信,實現企業與政府雙贏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