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的成績只是完成了階段性任務,西部礦業(6.470, -0.06, -0.92%)應對風險還有不足之處,唯有實現高質量發展才能提升企業抵抗風險的能力。”面對公司近年來在產業規模、降本增效、生態保護等方面取得的出色成績,全國人大代表、西部礦業董事長張永利顯得非常謙遜。

西部礦業董事長 張永利
“目前,有色金屬供應過剩的局面沒有根本扭轉,西部礦業也步入轉型升級的關鍵期。在新的發展時期,堅持科學集約的資源開發,進行產業上下游協同發展,創造企業可持續發展紅利,是公司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全國兩會期間,張永利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西部礦業要做強礦山主業、做精冶煉產業,堅持穩中求進的總原則,緊跟宏觀經濟發展趨勢,做到產業結構更優化、發展更穩定。
建議完善“僵尸企業”出清相關政策
張永利此次參會帶來了多份建議,其中最受關注的是完善“僵尸企業”出清相關優惠政策,解決青海當地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目前,在‘僵尸企業’出清方面,還存在一些瓶頸問題。‘僵尸企業’要徹底出清,就要進行工商注銷,而注銷前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張永利說,以稅務問題為例,‘僵尸企業’一般都有欠款,其中就包括稅務欠款,如果企業已不具備繳納條件,稅務欠款應如何處置?
張永利建議進一步完善“僵尸企業”出清相關優惠政策,“在處置‘僵尸企業’時,可以一事一議,通過政策指導,進行有效化解。”
張永利的第二個建議是解決青海省國有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在張永利看來,青海省國有企業在發展中堅持生態保護優先,部分企業對原來合法取得的一些探礦權、采礦權進行了退出。
“企業退出之后,意味著有些礦山在國家政策沒有明確之下,就處于停滯狀態。企業前期投入資金對當期造成了較大影響,企業財務負擔過重的情況也對企業授信造成一定影響。”為此,張永利建議對青海存在類似情況的企業給予一些政策上的傾斜,同時通過成立區域性資產管理公司等方式,解決企業資金和負債等問題。
向技術密集型轉變
回顧西部礦業近年來的改革發展之路,“穩健”成為關鍵詞。
公司上下按照“做強礦山主業、做精冶煉產業”的戰略部署,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礦山、冶煉、營銷、金融”四大板塊為核心運營主體,通過內部挖潛增效、不斷淘汰落后產能、優化產業結構、發展循環經濟、促進轉型升級等措施改善經營狀況。
“穩中求進是關鍵,雖然過去幾年西部礦業取得了不錯業績,但我們不求快速發展,選擇穩健前行。”張永利說,在穩健的前提下,放慢發展速度,進一步夯實企業基礎,提升發展質量,提升企業應對危機的能力。
張永利認為,高質量發展對于西部礦業意義重大,但要實現這一目標,就需要降低企業的運營成本。為降本增效,公司提升了自動化管理和信息化管理水平,推動公司由勞動密集型向資本技術密集型轉變。
此外,張永利認為讓員工過上高品質生活也是高質量發展的一部分。“高品質生活就要在企業不斷發展的基礎上,建立完善的工資增長機制,使員工有較高的收入和較好的生活,以在西部礦業工作為榮,有更多的幸福感、獲得感和認同感。”張永利說。
打造綠色智慧礦山
以錫鐵山鉛鋅礦起家的西部礦業,可以說資源是公司的“立身之本”和“發展之源”。在張永利看來,公司今后的增長點依然在“做強礦山主業”方面。
“我們的目標是將礦山打造成國內一流礦山,努力讓西部礦業達到一流企業水平。”張永利說,要實現這一目標就要做好現有資源開發工作,當前填充采礦法、選礦新工藝在各大礦山都全面應用。通過智慧礦山建設,全面提高資源回采率、回收率等關鍵指標,最大限度減少資源流失,使所有的資源得到應采盡采,從而創造更大效益。
在資本和實業結合上,公司成立的投資發展處專門負責對外資源拓展業務,收集并調查了大量省內外礦產資源信息,擇機收購有開發利用潛力的礦產資源。“這些措施將不斷擴大公司資源儲備,使公司擁有持續增長機會。”張永利說。
值得一提的是,西部礦業始終把生態保護作為礦產資源開發的首要任務,堅守保護生態優先的底線,做到與周邊環境相協調、相和諧,在保護中不斷挖掘和開發好生態資源價值。這幾年,西部礦業投入約6億元將所有礦山打造成了“綠色礦山”。
“很多人談礦色變,好像礦山就是對環境的污染和破壞。但從西部礦業十座礦山來看,我們都達到了工信部出臺的綠色礦山的標準。”張永利表示,公司已經把生態環保的理念融入到生產活動中。
據介紹,西部礦業每年都會對旗下礦山通過移植草皮、植樹種草等方式進行綠化;投資建設廢水(污水)處理系統,使各類廢水能得到全部回收利用;按照地質恢復治理方案,每年投入一定資金進行礦山環境恢復治理。以會東大梁鉛鋅礦為例,公司出資3000多萬元對礦山歷史采選遺留重金屬污染進行治理,取得了良好效果。
對于未來發展,張永利信心滿滿。“從近幾年整體運轉情況看,已有明顯的進步和變化,希望到2020年末,公司管理、裝備、科技、安全、環保等工作得到全面提升,工廠實現自動化、機械化,經營效益和發展水平再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