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信重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簡稱:中信重工,股票代碼:601608)發布了2018年度報,公司在報告期內各項指標保持行業領先。公司實現營業收入約52.01億元,比上一年同期增加12.55%;實現凈利潤約為1.51 億元,同比增長129.0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為1.06億元,比上一年同期增加238.93% 。
中信重工作為一家重型裝備制造企業,主要從事重型裝備、工程成套、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節能環保裝備及軍民融合等領域的大型設備、大型成套技術裝備及關鍵基礎件的開發、研制及銷售,并提供相關配套服務和整體解決方案。
2018年,面對國內外極為復雜而深刻的形勢變化,中信重工以堅守做強做優做精先進裝備制造業的戰略定位,堅持“傳統動能+新動能”雙輪驅動,堅持實施“5+1”產業化經營,高度聚焦三大核心工作,深入推進三項改革,全面啟動三大工程,在推動經濟建設和黨的建設兩個高質量發展的征程中,取得了新的突破,創造了新的業績。

持續深化改革
2018 年中信重工全面啟動創新工程、人才工程、機制創新“三大工程”。“三大工程”是公司近年來持續推進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要舉措,是公司在全面深化改革領域作出的長期性、制度性、系統性安排部署。通過上述深化改革舉措,公司形成了較為系統的改革方案和路徑,進一步堅定了戰略自信、改革自信、發展自信和文化自信。
2018年,該公司新增生效訂貨較上年增長27%。批量簽訂塔牌萬噸水泥線成套主機設備,中標內蒙古華拓礦業36臺套主機設備,實現了大型旋回破碎機、圓錐破碎機、溢流型球磨機的主機全套和批量化訂貨;發力石化加氫等高附加值鑄鍛件,批量簽訂卡特彼勒公司(CAT)鏟斗鑄件合同;特種機器人持續爆發式增長,產業基地建設取得新突破。依托總部服務團隊,與海外備件服務中心緊密協作,大力拓展海外備件服務市場,初步形成了澳礦、首鋼秘魯、智利國家銅業等備件大客戶批量訂貨的新格局,海外備件產品新增生效訂貨同比增長 33%。
在去庫存方面,公司通過庫存舊設備、原輔材料處置、積壓品再利用、低效無效資產處置等措施,實現了庫存的下降,其中產成品庫存下降了30%;去杠桿方面,加強有息負債總體策劃,控制融資成本,同比降低有息負債2.8億元。降成本方面,完成設計優化降本、降低可比采購成本、節約動能及各項費用等合計 1.43億元。補短板方面,啟動三大工程,推動市場營銷突破天花板,成立信息技術管理中心(大數據中心)。
一帶一路,軍民融合
中信重工按照“核心技術+核心制造+產業經營+資本運作”發展思路,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加強創新能力建設,強化技術創新引領,持續保持特種機器人產業爆發式增長態勢,面向 30 余個細分應用領域,力爭 3-5 年達到百余種特種機器人產品,形成全新的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板塊。
該公司積極參與國際市場競爭,與“一帶一路”沿線有資源優勢的企業合作,擴大產品出口量。另外尋求在技術、人才、市場等層面上的合作,打造機器人產業服務體系,助力機器人產業發展,充分釋放機器人產業價值。
目前,中信重工以取得“軍工四證”為契機,有效發揮中信重工軍品配套能力,加快推動軍品市場業務拓展。依托科佳信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平臺,打造中信重工軍民融合領域新平臺,打造成中國高端超級電容和超級電源研發實驗和產業基地。
以中信成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為載體,加快工業 CT 領域技術研發、成果轉化和產業化進程。依托洛陽市先進制造與軍民融合科創園建設,圍繞國家戰略、行業痛點、前沿技術、新技術應用打造新產業、挖掘新市場,不斷通過“技術創新+資本運作”做強做大軍民融合產業。
核心制造鑄就品牌
中信重工以世界規格最大、技術最先進的18500 噸自由鍛造油壓機為核心,構建了包括重型冶鑄、重型鍛造、重型熱處理、重型機械加工等六大工部在內的全流程的重型裝備制造工藝體系,形成了國內領先、全球稀缺的高端重型機械加工制造能力。
公司產品與服務覆蓋基礎工業多個領域,可以為客戶提供高端的核心主機設備和成套設備的工業整體解決方案。擁有可實現精煉鋼水900噸、最大鑄鋼件 600 噸,最大鋼錠 600噸、最大鍛件 400 噸、最大鑄鐵件200噸的關鍵基礎件制造能力,形成了國內乃至世界稀缺的高端重型機械加工制造能力,并成為國內外同行業領軍企業。
中信重工是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興建的 156 項重點工程之一。經過 60 多年的建設與發展,公司已成為國家級創新型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世界最大的礦業裝備和水泥裝備制造商,中國最大的重型機械制造企業之一,中國低速重載齒輪加工基地,中國大型鑄鍛和熱處理中心。截至2018年12月31日,中信重工擁有有效專利 892 項,被譽為“中國工業的脊梁,重大裝備的搖籃”。
資料顯示,中信重工實際控制人中信集團系一家國有大型綜合性跨國企業集團,位列 2018 年世界500強排行榜第149位。2018年4月,中信集團發布了“共生共享”的品牌定位和“共創新可能”的品牌主張,將發揮產業資源豐富的獨特優勢,不斷深化“大協同”的商業模式和推進“互聯網+轉型”戰略,積極打造有中信特色的多元生態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