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超級工程”——廣西桂平市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有著“天下第一門”美譽的船閘下閘首人字門啟動安裝。中信重工參與研制的關鍵部件門軸底樞“蘑菇頭”,成功扛起這個千噸級的“天下第一門”,再次彰顯國之重器的實力和擔當。
船閘工程是整個大騰峽工程項目中技術含量最高、組織設計最難的關卡工程,也是國內水頭最高的單級船閘。其閘門門體面積相當于兩個多籃球場,單扇門葉重量1295噸,門體高47.25米,寬20.2米,超越三峽大壩的人字閘門10多米高,是目前世界上已建及在建水工金屬結構中最大的人字閘門。
在這樣的“超級工程”中,其關鍵部件門軸“蘑菇頭”直徑1.2米,是三峽閘門的1.2倍,為世界之最,選用高碳高鉻不銹鋼材質鑄鍛,在國內乃至國際均屬首次。由于材料特殊、尺寸大且無成功經驗借鑒,設備制造難度極高。
2018年3月至10月,大藤峽公司委托當前行業內鑄鍛經驗較為豐富的廠家連續兩次進行制造,但均以失敗告終,為提高供貨保證率,確保工程進度,大藤峽公司結合水利水電設計規劃總院專家咨詢會意見,及時決策,委托中信重工與其同時鑄鍛,互為備用。
中信重工深刻認識大藤峽工程的重要意義和底樞蘑菇頭制造對工程工期的重要性,迅速部署落實,將其作為“綠色通道”重點項目,迅速研究討論技術難點,科學提出項目解決方案。在制造過程中,中信重工發揮技術和裝備優勢,通過采用電渣重溶技術、大噸位壓力機快速鍛壓技術及合并鑄鍛新技術,有效解決了毛坯內部組織疏松和單個蘑菇頭鑄鍛細長比不夠的技術難題,同時巧妙保證了鍛造材質最優部分分布于蘑菇頭主要受力部位,成功制造2個底樞蘑菇頭毛坯。各工序緊密銜接、安排科學,24小時不間斷加工,最終提前33天完成鑄鍛,以探傷可檢測到6次回波的優異品質,順利通過水利部水工金屬結構質量檢驗測試中心檢測,為工程按節點進度如期完成和船閘后期順利運行提供了保障,也為國內乃至國際同類鑄鍛生產提供了參考借鑒。
作為中國重型裝備制造的排頭兵企業,近年來,中信重工不斷優化提升大型鑄鍛件技術,持續加強在冶煉、鑄造、鍛造、熱處理等領域的大型鋼錠模優化設計、大型鋼錠真空鑄錠、冶煉工藝優化、造型合澆等多項創新研究,實現了大型鑄鍛件制造工藝的重大系統突破。依靠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技術,中信重工持續有效緩解我國航空航天、國防、礦山、建材、冶金、船舶、水利、電力、石化等行業對大型鑄鍛件的急需,叫響我國裝備制造業的“金字招牌”。
大藤峽工程是國務院確定的172項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也是廣西建設西江億噸黃金水道的關鍵節點和打造珠江——西江經濟帶標志性工程,集防洪、航運、發電、補水、灌溉等五大綜合功能,被喻為珠江上的“三峽工程”。工程計劃2019年11月實現大江截流,2023年全線竣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