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煤新集劉莊煤礦加強基礎創新和管理創新,不斷提升礦井發展質量,持續優化生產組織,增強系統安全保障能力,推進技術創新,加強智慧化礦山建設,實施綠色清潔生產,努力建設安全、高效、綠色、智能的“四化”礦井。
增強安全保障能力
劉莊煤礦始終堅持“嚴、狠、細、盯”的安全管理原則,持續進行安全管理創新,健全完善安全運行體制機制,增強安全保障能力。近年來,該礦先后推行了“手指口述”、新班組建設、“六確認一管理”、風險預控等安全管理措施,提升了職工的安全意識;規范了崗位操作流程,讓每個崗位、每個工種、每道工序都有章可循,促進廣大職工上標準崗、干標準活。
該礦積極利用信息技術,建立了雙重預防信息管理系統。該系統具有安全風險分級管控、隱患排查治理、安全決策分析等多種功能,可根據現場情況對風險和隱患進行可視化管理,發生重大變化及時提出預警。
該礦持續加強安全生產質量標準化建設,以創建精品工程為目標,定期檢查、定期考核,并投入數百萬元表彰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多年的扎實管理,礦井形成了“點、線、面結合,多層次覆蓋,人、物、環、管齊抓”的安全監管機制。2018年10月,該礦通過國家一級安全生產標準化礦井驗收。
推進技術創新
劉莊煤礦全面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積極搭建創新平臺,全方位推進技術創新工作。
該礦不斷深化“以注代修”的“淺孔充填注漿+深孔加固注漿”修護工藝,優化注漿參數,降低巷道失修率,不僅提高了安全系數,而且每年可節約上千萬元的巷修成本;針對工作面兩巷回采期間壓力大的問題,成功運用小煤柱注漿技術,日均節省人力資源近40人,預計每個工作面可節約人工成本240萬元,節約支護材料近40萬元;推廣應用“柔性網+無坑木+單軌吊+機械手+柔性掩護式預留回風通道”的快速撤除工藝,大大縮短工作面撤除工期;利用動態平衡法,對主洗系統進行改造,解決了頻繁換倉的問題,實現主井連續提升,每年可創造效益超億元。
該礦始終堅持“經濟技術一體化”,優化采場布置,合理調整采掘接替,實現并保持“一井兩面”生產布局,穩定了生產節奏,保證了煤炭產量;大力推進“四化”建設,建立自動采煤工作面,強力皮帶、主排水、壓風等遠程控制系統實現一鍵啟停操作;加強可視化系統建設,提升自動化水平,實現部分車間硐室無人值守,促進礦井提質創效。
加強智慧礦山建設
該礦全面推行“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基于大數據、互聯網+、物聯網模式,全面升級了智能調度控制平臺,開發了智慧化礦山綜合集成平臺。平臺界面主要采用WEB觸摸版樣式,使用WINDOWS8導航模式,進行系統導航和子系統切換,實現了各個主要生產系統在調度中心的遠程操作控制,促進了工作面現場的無人化和少人化作業。
在該礦151102工作面,單軌吊機車像軌道運輸電機車一樣,吊裝貨物通過直軌、彎軌、道岔等到達運輸網絡范圍內的任何地點,提高了打運效率,消除了斜巷絞車打運大件的安全隱患。在111102工作面,該礦建成首個綜采自動化控制系統,在地面調度集控中心即可對工作面設備進行監測,實現了對井下設備液壓支架、運輸機、轉載機、破碎機、順槽皮帶機系統的一鍵啟停控制和遠程操作,并對設備工況進行監控。
該礦還建立了煤矸分流系統,先后完成東西區運矸系統優化設計及東三采區矸石倉設計,完成西一、西三采區煤倉之間出矸聯巷,實現兩個采區煤倉互用;在地面矸石、運煤棧橋之間搭建輔助運煤棧橋,使矸石井分流提升的低質、劣質煤得以回收;實現了煤矸“共用系統、分時分段、分流提升”,顯著降低了洗選總量,提高了原煤質量和商品煤回收率。
實施綠色清潔生產
劉莊煤礦大力實施清潔生產工程,通過引進節能“四新”技術,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從源頭上減少了廢棄物排放;定期組織開展清潔生產評估驗收,使礦產資源的開發和礦山生態系統融入自然生態系統物質循環過程,形成清潔生產、資源高效回收和廢物資源化循環利用為特征的綠色生態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從而實現資源開發、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和諧統一。
該礦堅持“預防為主、過程控制、嚴格管理”的環保工作思路,從技術、資金、時間、人員、措施和責任等方面,制訂切實可行的工作方案,確保礦井環保守法、合規運營。礦井西區實現了零排矸目標,原矸石山區域進行平整、覆土、綠植,讓矸石山披上綠裝。礦區種植各種植物60多種,形成了“喬、灌、草混合種植”的特色,綠化面積達28萬平方米,綠地面積15萬平方米,逐步形成了綠樹成蔭、鳥語花香、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新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