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省首家生活垃圾分類科普體驗館開館。圖為講解員正在為小學生演示講解。

省內外考察團隊在長治參觀全省規模最大的垃圾處理中心。

正在建設的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將于今年10月投入試運行。

遍布街頭的垃圾分類宣傳。

環保小志愿者給同學們講垃圾分類常識。

垃圾分類處理體驗館開館以來迎來,迎來了一批又一批的參觀者、體驗者。圖為市民正在實地體驗參觀。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對垃圾分類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深刻指出垃圾分類的重要意義,明確提出推行垃圾分類的具體要求,為我們進一步做好垃圾分類工作指明了方向。年初,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召開的全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現場會明確提出,從2019年起,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要全面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垃圾分類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全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現場會精神,我省確立了“強化法治約束、全流程體系建設、科學管理、宣傳教育,創新垃圾分類的運行模式、推進方式、管理機制等,建設干凈文明的美麗家園”的思路和目標。
作為我省唯一的全國文明城市,長治市始終將生態文明建設貫穿于工作和生活的全過程,體現為綠色發展的重要要求,轉化為全體市民的自覺行動,升華為現代生活的文明標尺。早在2018年4月,長治市委、市政府提高政治站位,主動擔當作為,聯系實際,因地制宜,在全省率先開展了垃圾分類處理與循環利用工作,積極為全省垃圾分類探索路徑、提供經驗、打造樣板。一年來,長治市按照“試點先行、注重實效、全民參戰、統籌推進”的工作要求,聚集突出問題,補齊硬件短板,夯實群眾基礎,推動習慣養成,全市生活垃圾分類處理與循環利用工作點線面結合、成體系推進,探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不同處理方式和運行模式,取得階段性成效,為全省開展生活垃圾分類處理與循環利用工作提供了可借鑒、可復制、可推廣的成功經驗。
勇于擔當,主動作為,強力推進垃圾分類工作
6月3日,中央各大新聞媒體紛紛報道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對垃圾分類工作作出重要指示。6月4日,長治市委書記孫大軍深入市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科普體驗館和市生活垃圾分類綜合處理中心進行調研。明確要求全市各級各部門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堅定不移做好垃圾分類工作。要在組織發動群眾方面下更大功夫,把垃圾分類工作持之以恒做細做實,進一步把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和循環利用工作向縱深推進,為全市垃圾分類工作走在全省乃至全國前列作貢獻。
垃圾分類既是基本的民生問題,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題中之義。去年4月,長治市委、市政府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高度,深刻認識垃圾分類的重要意義,強力推進生活垃圾分類處理與循環利用工作。市里專門成立了生活垃圾分類處理與循環利用工作領導組,借鑒全國垃圾分類試點城市的先進經驗,在充分征求各方意見的基礎上,制定印發了全市垃圾分類與循環利用工作方案。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高度重視,多次就做好垃圾分類工作作出批示,經常過問垃圾分類進展情況,強調垃圾分類的重要性,主要領導多次深入終端處置設施、中轉站建設項目、試點小區開展調研,并聯系實際確定了“示范引領、深入推廣”的源頭分類工作原則,形成了試點縣區典型示范、其他縣區同步推進的工作思路。2018年,全市在試點縣區選擇黨政機關、院校、醫院、公共場所、農貿市場、超市、賓館、居民小區、城中村、棚戶區共計79個不同類型場所開展試點示范。2019年4月24日,又召開了全市生活垃圾分類處理與循環利用工作動員部署會,進一步擴大試點覆蓋范圍,在源頭分類示范工作方面實施“6245”工程,即在200所學校、200個機關大院、200個居民小區、200個窗口單位、200個村莊和200個工礦企業完成垃圾分類試點創建,同時,打造50個黨員示范工作站、50個團員示范工作站、50個巾幗示范工作站和50個工人示范工作站,同時要求各縣區以點帶面、深入推進,打造生活垃圾分類示范街和示范片區。
一年多來,市里先后召開安排部署工作動員會、推進工作現場會、研究解決工作難題專題會議達9次之多。無論是試點縣區還是同步推進縣區,在層層壓實垃圾分類主體責任、實行黨員到社區報到引領垃圾分類、充分發揮領導干部帶頭示范作用、堅持入戶精準宣傳和戶外宣傳等方面積累了寶貴經驗,形成了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成立機構安排專人經常抓,思想統一、責任明確、層層落實的工作格局。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對垃圾分類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進一步做好垃圾分類工作,長治市認真總結推廣試點經驗,按照《長治市生活垃圾分類處理與循環利用2019年工作方案》和《長治市生活垃圾分類處理與循環利用2019年工作任務分解》,進一步細化任務,制定路線圖、時間表,明確每項工作的主管責任人、分管負責人、具體承辦人,層層壓實責任,全力推進任務落實。同時,嚴格工作標準,建立獎懲機制,按照《長治市生活垃圾分類處理與循環利用工作考核細則》對市直有關單位工作推進情況進行嚴格考核,對考核結果為優秀、良好的縣(區)和單位進行通報表揚,并適當給予資金獎補;對考核不合格的要在全市通報批評;對責任不落實、進展緩慢、推諉扯皮等問題突出的縣(區)和單位,適時進行約談問責,真正在全市上下形成真抓實干、爭先創優的良好氛圍。
終端先行,統籌推進,著力補齊“硬件短板”
生活垃圾終端處理能力不足、技術落后,特別是分類處理能力是制約生活垃圾分類的主要因素。2016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研究普遍推行垃圾分類制度,強調要加快建立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垃圾處理系統,形成以法治為基礎、政府推動、全民參與、城鄉統籌、因地制宜的垃圾分類制度,努力提高垃圾分類制度覆蓋范圍。長治市委、市政府聚焦突出問題,有的放矢提出了“終端先行、統籌推進”的垃圾分類工作原則,著力補齊終端設施的“硬件短板”,同步建立形成了分類收運體系。
——共建共享,科學布局垃圾分類建設項目。長治市堅持避免重復投資、鼓勵共建共享的原則,不要求每個縣建設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在充分調研、反復論證的基礎上,依托正在建設的主城區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將襄垣縣、上黨區、屯留區、潞城區等周邊縣區的生活垃圾納入處理范圍。在武鄉縣、沁源縣、沁縣等距市區較遠地區規劃建設一座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覆蓋周邊區域。考慮到垃圾數量、運輸距離、環保要求等因素,實行主城區周邊縣區將有害垃圾轉運至市有害垃圾暫存點,統一運送至山西危險廢物處置中心無害化處理。較遠地區則因地制宜建設有害垃圾暫存設施,自行與山西危險廢物處置中心簽訂處置協議。在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上,長治市太行鋸條廠與格林美公司合作建成了全省最大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拆解處理廠,處理能力80萬臺以上,可滿足全市各縣(區)及周邊地區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
同時,各縣(區)主動作為、積極探索,不斷加快項目建設,初步形成了不同的處理方式和運行模式。一是以長子縣為代表的生物降解模式。長子縣餐廚垃圾處理廠,利用黑水虻降解縣城的餐廚、廚余垃圾,產品為肥料和飼料,配套建設了油水分離設施,該廠現已投產,運行良好。二是以屯留區為代表的沼氣處理模式。屯留區在可腐爛垃圾沼氣化處理方面科學布點,全面推進,目前,全區建成或在建的沼氣綜合處理站有16個,其中,300立方米以上的有9個,4個已經建成產氣,300立方米以下的有7個,6個已經建成產氣,全縣形成了“設施覆蓋到位、設備運行正常、減量效果明顯、資源循環利用、群眾全面受益”的可腐爛垃圾處理模式。三是以上黨區和襄垣縣為代表的有機堆肥處理模式。上黨區建成的日處理5噸的南宋有機垃圾處理中心和襄垣縣建設的日處理10噸的餐廚垃圾處理中心,均是將濕垃圾進行有機堆肥,實現循環利用。四是以主城區和黎城縣為代表的微生物化水處理模式。主城區和黎城縣引進上海技術分別建成了日處理20噸、10噸的濕垃圾處理設施,通過微生物將濕垃圾分解為廢水,再對廢水進行處理,達標后排放或者回用,實現循環利用。
——快馬加鞭,加快完善終端處置設施。各級各部門倒排工期、掛圖作戰,全面加快建設與垃圾分類相匹配的終端處理設施。
主城區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預計今年10月可建成投入試運行,壺關縣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二期工程已建成,屯留縣農村生活垃圾填埋場今年可建成,黎城縣、平順縣、沁縣、武鄉縣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滲濾液處理設施已建成投運,潞城區、長子縣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滲濾液處理設施正在加快建設。
生活垃圾分類綜合處理中心投入使用。長治市在城南垃圾中轉站的基礎上,建成一座生活垃圾綜合處理與循壞利用為一體的大型生態環保基地——生活垃圾分類綜合處理中心。他們積極探索,整合國內最先進的生化處理和預分選處理系統、油水分離技術、水處理技術、除臭系統等,實現了八大自主創新功能,集濕垃圾處理、大件垃圾處理、有害垃圾暫存和其他垃圾分類轉運為一體,多項工藝流程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濕垃圾處理和有害垃圾暫存設施從無到有。按照全市垃圾分類工作安排,開展垃圾分類工作的8個縣(區),現已全部建設了濕垃圾(餐廚垃圾)處理設施,其中7個投入運行。總投資1.8億元,項目設計日處理污泥能力300噸、日處理餐廚垃圾50噸的市污泥餐廚垃圾處置廠設備安裝完畢,進入試運行階段,目前,項目一期工程日處理污泥150噸。污泥和餐廚垃圾在處理工藝流程方面采用“預處理+好氧發酵堆肥”的技術路線。污泥和餐廚垃圾由密閉的車輛運到處置廠后,餐廚垃圾將經過擠壓、篩分、提油等預處理實現全綠色作業,分離出來的油脂可用于生產生物柴油。污泥在污泥料倉經過皮帶輸送至混料裝置,與所添加的輔料、菌劑等進行混合均勻,在發酵槽進行有氧發酵及陳化處理后最終生成有機肥和營養土,用于市政綠化、荒山綠化、土壤修復等。同時,在沒有先例的前提下,市區建成建筑面積554平方米、設計存儲量70噸的有害垃圾暫存中心,實現了有害垃圾規范環保存儲。
可回收物處理設施高標準建設。廢品收購一直以來存在不規范、散亂污的問題。長治市垃圾分類工作啟動以來,堅持走規范化處理的途徑,鼓勵回收利用專業企業參與源頭分類,建設符合國家標準規范的可回收物處理設施。襄垣縣、沁源縣建成了可回收物無害化處理交易中心,實現了可回收物的集中規范處置,在規范化的道路上邁出堅實步伐。長治市可回收物無害化處理中心嚴格按照國家規范設計,建成后將實現對紙張、塑料、廢鐵等可回收物進行分揀、消毒、清潔、壓縮、交易等全過程處理,9月份即可建成投運。長治市將循環利用工作作為垃圾分類的重要內容來抓,在工作方案中明確任務,制定資源回收利用目標。主城區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產生的爐渣將作為建筑原材料重復利用,還規劃建設循環利用產業園。污泥餐廚垃圾產生的肥料將用于土壤改良或生態修復,長子縣餐廚垃圾處理后的產品用于養殖企業、餐廚廢油用于提純生物柴油,襄垣縣餐廚垃圾處理產出的有機肥料用作梨樹底肥、污水經過處理后灌溉果園,上黨區和屯留區沼氣處理設施產生的沼氣用于村民取暖做飯、沼液發展生態農業,沁源縣餐廚垃圾處理產生的肥料計劃通過加工處理用于園林施肥,可回收物經無害化處理后直接對接下游再生產企業。
——協同高效,成體系推進分類收運系統。長治市在完善終端設施的同時,同步推進垃圾分類收運體系的建立,加快建設壓縮式垃圾中轉站,做好與焚燒發電廠的對接。主城區2018年建成了14座中轉站,今年將新建8座,同時,對既有中轉站進行分類式改造,提高分類轉運能力。長子縣在縣城周邊鄉鎮建設了高標準的垃圾中轉站,城鄉環境衛生治理走在全省前列,2019年還將建設16座鄉鎮垃圾中轉站,配置收集車,到2020年實現村村配有收集車、鄉鄉建起轉運站。各縣區都購置了濕垃圾專用收集車,組建收運隊伍,實現了對試點小區定時定點收集,逐步完善濕垃圾收運機制。
長治市還積極引入社會資本、培育本土企業,在垃圾分類收運、處置環節推行市場化運作。主城區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采用特許經營模式引入在垃圾焚燒發電行業的佼佼者首鋼環境產業公司、市污泥餐廚垃圾處理項目采用PPP模式引進啟迪桑德環境資源股份有限公司投資建設、市供銷社投資建設可回收物無害化處理交易中心、襄垣縣本土企業林盛果園投資建設了餐廚垃圾處理中心、長子縣采用PPP模式正在建設現代化垃圾綜合處理廠、沁源縣成立山西紅崖綠谷環保產業集團有限公司市場化運作垃圾處理產業循環體系,還有的縣區正在與行業優秀企業洽談構建可回收物的收運體系。
多維互動,精準發力,習慣養成到行動自覺
垃圾分類需要全社會人人動手,一起為改善生活環境作努力,一起為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作貢獻。推進垃圾分類工作,必須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開展廣泛的教育引導工作,讓廣大人民群眾認識到實行垃圾分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過有效的督促引導,讓更多人行動起來,培養垃圾分類的良好習慣,形成垃圾分類的自覺行動。
長治市持續加大對垃圾分類的宣傳教育和培訓引導力度,努力夯實群眾工作基礎,不斷提高群眾的知曉率、參與率以及投放的準確率。他們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新建、改建垃圾分揀房、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暫存點、大件垃圾和建筑垃圾暫存點,積極構建基層垃圾分類宣傳陣地。他們以小區為單位建立分揀員、指導員隊伍,與社區黨員和干部廣泛開展入戶宣傳“敲門行動”“清零行動”和“曝光行動”。采取“站+智能”模式,積極開展濕垃圾和其他垃圾投放積分、二維碼溯源、積分兌換實物和物業費等活動,有效調動居民投放的積極性。社區黨委通過開展“黨員示范戶”帶動“分類達標戶”活動、黨員在主題黨日進居住地社區報到評價踐諾工作等,將生活垃圾分類納入黨員個人年度述職內容。他們牢牢把握“學、分、投、評”4個環節,推動“家戶——樓道——小區聯動”,達到抓好一個樓道、帶動一個小區的分類成效,形成以小區家戶為基礎、樓道為突破口,通過“居干包片、定人包戶,戶戶承諾、人人參與,一戶一檔、星級評優,示范帶動、樓道公示,相互監督、定期交流”的方式,層層疊疊、環環相扣,精準提升分類投放“三率”。同時,在小區組建垃圾分類督導員隊伍,建立了街道、社區、物業分工明確的分類投放管理體系,認真開展桶前督導,安排督導員指導監督居民垃圾正確分類投放,積極改進垃圾收集方式,由全面布置垃圾收集桶變為定時定點設置、由分散收集變為集中收集,初步形成了探索高效的工作機制。
他們堅持實效導向,因地制宜層層制定宣傳教育培訓工作方案。堅持戶外和戶內宣傳相結合,針對不同年齡、不同職業的居民開展精準宣傳。他們結合自身特點,積極探索“黨建+垃圾分類”模式,實行黨員到居住地報到制度,充分發揮黨員干部在垃圾分類工作中的表率作用,積極探索省時、省力、高效的監督管理方式,切實把群眾工作做到實處。鼓勵黨員以身作則、積極參與垃圾分類,主動承擔起垃圾分類中的先鋒員、宣傳員、督導員的責任,帶動和監督親朋好友進行垃圾分類,推動社區垃圾分類工作。他們針對行業特點,有的放矢開展垃圾分類知識宣傳培訓。黨政機關單位和相關企業廣泛開展垃圾分類宣傳,認真組織干部職工進行分類知識培訓。工青婦、少先隊、志愿者等群團組織下實功、出實招,把垃圾分類作為群團工作的重要抓手。賓館、超市、農貿市場、醫院等窗口單位結合自身特點,宣傳垃圾分類知識,展示文明素養。教育系統結合自身特點,深入開展垃圾分類“三進”“三小”“三送”活動,讓垃圾分類成為廣大青少年的必修課。
他們抓住源頭分類這一關鍵,從提高群眾垃圾分類認識、培養垃圾分類習慣著手,投資500萬元建設了全省首家生活垃圾分類科普體驗館,引導市民認識垃圾處置問題的重要性,增強開展垃圾分類的緊迫感,堅定推行垃圾分類的自信心,養成實行垃圾分類的自覺性。該館設4大展廳、18個子板塊、1100平方米的展示區,融科普、趣味、互動性于一體,既可講述垃圾從產生到利用的再生故事,也收集了國內外先進地區破解“垃圾圍城”的他山之石,還展現了長治致力于實現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創新探索。成為全面普及生活垃圾分類知識、生動展示全市垃圾分類成效、強化全民環保意識、培養垃圾分類好習慣的教育基地。6月1日向全市公眾開放以來,得到了市民的積極參與和一致好評。
多維度的宣傳態勢,貼近生活的宣傳內容,使廣大市民垃圾分類的習慣養成逐漸升華為行動自覺,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生態文明建設成為這座文明城市的又一張亮麗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