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銅陵有色銅冠建安新型環保建材公司成功實現“尾砂+膠凝材料”為主要材料在建筑上的應用,替代砂、石、水穩層材料,水穩層厚度達350毫米,每平方米降低成本20元。“尾礦砂制作道路、地面基層已在試驗室、現場試驗,效果良好,現全面推廣應用。我公司將實施的基地搬遷中使用10萬平方米,可節約成本200萬元,同時減少3.2萬噸砂、3萬噸石,從水木沖尾礦資源化利用6萬噸,實現社會效益和企業經濟效益雙贏。”銅冠建安公司經理查全鋼說。
在風景秀麗的銅陵市烏木山,周邊住宅林立,地處山半腰的水木沖尾沙庫就像城市中的“瘡疤”。查全鋼介紹,這是銅陵市多年來想方設法減量化綜合利用的重點。銅陵有色像水木沖尾礦庫中庫存的尾礦砂約有5000萬立方,每年冶煉化工企業產生的渣尾礦、中和渣及石膏等約有800萬噸。
截止今年5月末,建安新型環保建材公司,現年產充填膠凝材料提高到50萬噸。與建安新型環保建材公司僅隔一條公路的金冠銅業分公司,是全國第一大單體礦銅冶煉工廠,每年產生近200萬噸的二次尾渣、水淬渣等固廢。建安新型環保建材公司變廢為寶,對此進行科技攻關,取得了積極成效。“我們不僅建設自動生產線和調度指揮中心,還建成了一座3層科技研發中心,各種化驗、檢測、試驗設備等一應俱全。”該公司高級技術主管陳貴斌說,公司與重慶大學簽訂銅尾礦砂行業標準制訂的合作協議,與北京礦冶研究總院簽訂銅尾礦礦綜合利用協議,均制定產品標準及工藝標準,完成產品的鑒定、認可,并在市及周邊地區進行推廣應用。
在月山銅礦、安徽銅冠(廬江)銅業公司,高聳的充填站塔罐成為礦山地標建筑,在自動化生產線上,該公司選礦排出的尾砂與膠凝材料配比混合充填到井下采空區。“通過將礦粉、水泥熟料、石灰、激發劑配方后替代水泥,不僅降低充填生產成本30%多,而且充填抗壓強度高出許多。”陳貴斌介紹。
不僅如此,銅陵有色銅陽極泥綜合利用、有色二次資源回收、銅礦井下矸石綜合利用項目建成投產,銅延伸加工廢料循環利用,銅產業全產業鏈減廢模式基本形成。
現如今,銅冠建安新型環保建材公司已經對粉煤灰、工業副產石膏、尾砂、冶煉廢渣綜合利用產品結構日趨多元化,形成了紙面石膏板、水泥緩凝劑、預拌砂漿、蒸壓加氣砼砌塊(板材)、多孔磚、粉煤灰陶粒、膠凝材料等系列產品。申報的“資源型城市大宗銅尾礦規模化增值消納關鍵技術開發與示范”被列為安徽省科技重大專項項目,并獲得國家資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