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記者從江西省宜春市科技局獲悉,由宜春鉭鈮礦有限公司、礦冶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江西電信信息產業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大型鉭鈮智能礦山關鍵性技術開發與應用”項目科技成果,通過了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組織的專家評審。以中國工程院院士桂衛華、蔡美峰領銜的專家組成員一致認為,該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建議加快成果推廣應用。
專家組表示,該技術運用5G與工業互聯網技術,解決了礦山不利條件下有線網絡覆蓋難度大、邊遠崗位作業環境差、海量工況數據采集效率低難度大的問題,實現主要生產區域通信網絡暢通高效,關鍵設備關鍵崗位無人化,跨系統數據實時采集匯聚。開發了鉭鈮礦棒磨機負荷智能控制關鍵技術,增強了鉭鈮選別關鍵流程抗擾能力,提高了低品位難選鉭鈮資源回收率;研發了鉭鈮礦搖床智能控制系統,解決了傳統重選工藝自動化程度低、勞動強度大、產品產量及質量(品位)不穩定的問題。開發了多業務融合智能物流運輸系統,有效地解決了產品運輸點多面廣,實時管控難度大的問題,實現了倉儲、銷售、風控、財務等多部門業務一體化。
該技術在鉭鈮原礦品位為0.013%~0.018%的情況下,鉭鈮精礦回收率達41.5%,高于部頒鈮鉭“三率”選礦回收率指標11.5個百分點;鋰云母精礦回收率高達43.27%,相比于部頒鈮鉭“三率”共伴生礦產綜合利用率指標高出15.27個百分點,長石粉回收率超過80%,尾礦排放小于10%,資源綜合利用達到一流水平。
據宜春鉭鈮礦副總工李金鋒介紹,該項目建設內容在鉭鈮礦山領域屬首次實施,也是少有的將5G及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一次性整體投入運行的典型案例。通過項目的建設,已獲得12項軟件著作權登記,4項發明專利和2項實用新型專利的申請受理。
該項目2020年被列為江西省首批“5G+工業互聯網”示范企業,并成功入圍江西省5G+工業互聯網應用創新10大典型案例和江西省數字經濟優秀典型案例等。項目建設經驗能夠較好地為同類礦山建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項目提供借鑒,有助于非煤礦山企業進一步明確建設思路、優化總體架構、節省資金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