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談到減少污染物排放,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時,廣東企業不再是“被動執行”,而是主動進行技術研發,謀求綠色轉型,這是綠色稅收帶來的“綠色效應”。

圖文無關
據統計,自2018年環境保護稅開征以來,廣東稅務部門一系列鼓勵節能環保的稅收優惠政策,讓企業開始“主動治污”,截至2021年上半年,累計減免環保稅超過23億元。
此外,自2020年9月1日資源稅法施行以來,廣東稅務部門提升資源稅管理質效,編寫《支持節能環保、綠色發展稅費政策指引匯編》,鼓勵企業綠色發展,發揮綠色稅種在促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方面的稅收杠桿作用。
作為綠色稅制的重要組成部分,環保稅自2018年1月1日實施以來,“多排多繳、少排少繳、不排不繳”的正向激勵作用日益凸顯,在推動砂石資源開發利用方面發揮了有力作用。
為緩解目前砂石資源供應緊張的局面,廣東計劃自2020年起連續3年每年開采利用6000萬至7000萬立方米的海砂資源。
然而,海砂的開采難度大,前期設備投入大,淡化處理等加工工序多、要求高,給海砂資源的開發利用造成了不小的困難。廣東稅務部門在稅務層面規范海砂行業開采、運輸、處理等產業鏈條秩序,保障大灣區重大項目建設海砂供應。
按照資源稅法的規定,廣東對砂石實行差別化稅率。企業開采原礦直接銷售采用3%的稅率,原礦洗選加工成選礦銷售采用2%的稅率。資源稅法實施前,無論廣東的企業銷售原礦還是選礦,都要按照開采量繳納相同金額的資源稅。
“資源稅本身就是國家鼓勵企業綠色開發的稅種,選礦2%的稅率較原礦3%的稅率減輕了企業稅收負擔,可以讓我們投入更多資金到新技術和新工藝,同時也減少環境污染。”廣東省廣業環境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珠海萬山分公司財務負責人徐勇說。
徐勇表示,珠海萬山分公司于去年12月成立,公司一直使用的是選礦的工藝,對開采出來的海砂進行篩選和清洗等,這需要投入一定的成本。
“資源稅法實施后,預計每年可為我們企業節省3000萬元,使公司在生產過程中以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環境保護為導向,加大創新力度,促進海砂產品的洗選加工。”徐勇說。
在南海之濱,湛江正在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加快打造現代化沿海經濟帶重要發展極,一批投資百億美元的重大項目正在建設投產,對海砂這一重要建筑材料的需求迅猛增長。
為支持重大項目建設,合理利用自然資源,降低外運砂石的經濟成本,湛江公開招標徐聞部分海域的海砂開采權,徐聞綠色建材有限公司近日競得其中一區塊海域的海砂開采權。
該公司財務人員表示,公司開采的海砂按2%選礦申報資源稅,將有效減輕稅收負擔。此外,資源稅作為“綠色”稅收,將有助于引導和鼓勵采砂企業按照規定的采砂船舶規模、開采用量和強度、工藝控制要求等進行開采,保護海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