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生態環境部、國家發改委、交通運輸部、中國氣象局等15部門聯合印發《深入打好重污染天氣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攻堅戰行動方案》(下稱《行動方案》),聚焦重點地區、重點時段、重點領域開展集中攻堅,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標志性戰役。
《行動方案》明確到2025年,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地區、汾渭平原等重點地區基本消除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氣;重點推進鋼鐵、建材(含砂石骨料)等重點行業企業運輸方式升級,清潔運輸比例2025年要達到70%左右,重點區域達到80%左右,全國新能源和國六排放標準貨車保有量占比力爭超過40%。
重點推進砂石骨料企業運輸清潔運輸 建立貨車白名單
《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攻堅行動方案》(下稱《柴油貨車污染攻堅方案》)明確到2025年,全國柴油貨車排放檢測合格率超過90%,全國柴油貨車氮氧化物排放量下降12%,新能源和國六排放標準貨車保有量占比力爭超過40%,鐵路貨運量占比提升0.5個百分點。
《柴油貨車污染攻堅方案》從5方面措施著手,開展推動柴油貨車運輸結構調整和車船清潔化,加強柴油貨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監管,尤其是貨運量較大的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地區、汾渭平原相關省(市)以及內蒙古自治區中西部城市。
一是推進“公轉鐵”“公轉水”行動,持續提升鐵路干線貨運能力,加快鐵路專用線建設,精準補齊工礦企業、港口、物流園區鐵路專用線短板。重點推進唐山京唐、天津東 疆、青島董家口、寧波舟山北侖和梅山、上海外高橋、蘇州太倉、 深圳鹽田等重要港區進港鐵路建設,實現鐵路裝卸線與碼頭堆場無 縫銜接、能力匹配,建設軌道貨運京津冀、軌道貨運長三角。
二是柴油貨車清潔化行動,推動傳統汽車清潔化和全面達標排放,加快推動汽車新能源化發展,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研究開展零排放貨車通道試點。
三是非道路移動源綜合治理行動,推進非道路移動機械清潔發展,實施非道路移動柴油機械第四階段排放標準,強化排放監管,推動港口船舶綠色發展。具體包括:因地制宜加快推進鐵路貨場、物流園區、港口、機場,以及鋼鐵、建材、礦山等工礦企業新增或更新的作業車輛和機械新能源化。
四是重點用車企業強化監管行動,重點推進鋼鐵、建材(含砂石骨料)等重點行業企業清潔運輸比例達到70%左右,重點區域達到80%左右;強化重點工礦企業移動源應急管控,尤其是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東北地區、天山北坡城市群,還應建立建立用車大戶清單和貨車白名單,以實現動態管理。
五是柴油貨車聯合執法行動。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內蒙古自治區中西部城市加強礦石、砂石骨料等運輸的聯合管控。珠三角、成渝地區、長江中游城市群等貨車保有量大、貨運量大的地區加大聯合監管力度。建設重型柴油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遠程在線監控平臺,探索超標識別、定位、取證和執法的數字化監管模式,推進數據信息共享和應用。
依法退出重點落后產業 水泥行業持續錯峰生產
《重污染天氣消除攻堅行動方案》(下稱《重污染天氣攻堅方案》)明確到2025年,基本消除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氣,全國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比率控制在1%以內,70%以上的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消除重污染天氣,京津冀等重點區域人為因素導致的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減少30%以上。
《重污染天氣攻堅方案》提出,將以鋼鐵、建材等行業以及柴油貨車等領域為重點攻堅對象,開展傳統產業集群升級改造,推動產業結構和布局優化調整,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堅決叫停不符合要求的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依法依規退出重點落后產業,水泥行業持續錯峰生產。尤其是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東北地區、天山北坡城市群等重點區域。
精準監督幫扶水泥等建材行業 開展超低排放改造
《臭氧污染防治攻堅行動方案》(下稱《臭氧污染攻堅方案》)《臭氧污染攻堅方案》提出,以臭氧污染較為突出的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地區、汾渭平原為國家臭氧污染防治攻堅的重點區域,珠三角地區、成渝地區、長江中游城市群及其他臭氧超標城市在國家指導下開展攻堅。
其中,在重點區域開展車輛燃油蒸發排放控制檢測以及水泥等重點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增設背景觀測站點,建設公路、港口、機場和鐵路貨場等交通污染監測網絡,優化傳輸通道站點設置。在珠三角地區開展區域臭氧長期預測及聯合應對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