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2年煤礦智能化重大進展發布會在京召開。會上,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安全基礎司司長孫慶國介紹,2022年礦山智能化建設速度達到新的高度。全國煤礦智能化采掘工作面從494個增加到1019個,同比增加42%。智能化煤礦由242處增加到572處,產能由8.5億噸增加到19.36億噸,全國智能化煤礦建設投資累計達到1000億元。非煤礦山228處,核心生產環節實現了智能化。
據悉,目前,全國智能化煤礦杜絕了較大以上事故,百萬噸死亡率為0.024,比全國平均數的50%還低。2021年以來,智能化煤礦累計釋放先進產能近6億噸,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供應作出了重要貢獻。
近年來,各地、各相關部門和企業將智能化建設擺上重要日程。內蒙古計劃到2023年生產礦井全部實現智能化,山東計劃2025年全面完成礦山智能化改造,山西提出到2025年大型煤礦、災害嚴重煤礦全部實現智能化、機械化、自動化,陜西將智能化建設納入煤礦安全專項整治三年行動考核。2022年,國家能源集團基本實現煤礦智能化技術及建設100%全覆蓋、采煤作業面100%智能化、掘進工作面100%智能化、選煤廠100%智能化、固定崗位100%無人值守“五個100%”的目標。
同時,國家發改委、應急管理部、國家礦山安監局等部門協同聯動,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尤其是2022年2月八部委印發《關于加快煤礦智能化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來,全國煤礦智能化建設進入快速發展階段。相關統計顯示,截至目前,已有25個省份出臺了財稅等支持保障措施,提前實現了煤礦安全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建設1000個智能化采掘工作面的目標。
同時,一批核心技術裝備研發應用實現了重大突破,超大采高國產成套智能采煤裝備、快速掘進成套裝備等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各類型重載作業機器人、智能感知機器人相繼研發成功。煤礦井下機器人由19種已經增加到31種,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專用操作系統、5G專網等前沿技術得到推廣應用。
此外,50多個創新平臺和產業聯盟相繼成立,匯集了1000余家企業、100多家科研院所、50多所高校和21個院士團隊,合作范圍擴大到通信、航天等11個行業,一批新技術、新裝備、新材料應用于礦山智能化建設,跨界合作嫁接、疊加、倍增的效應持續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