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自然資源部和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2023(第十二屆)中國—東盟礦業合作論壇暨推介展示會已經圓滿結束,會議上有哪些礦業新風向值得關注?

中國—東盟礦業合作論壇以“攜手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共謀綠色礦業可持續發展”為主題,圍繞地學合作機制與信息化服務、礦業轉型與綠色發展、國家礦業專場推介與合作、跨境對比研究與找礦勘查、新技術開發與應用服務等議題展開探討交流,并舉辦了柬埔寨、老撾、馬來西亞國家礦業專場推介及國際礦業人才交流培訓班、礦業展覽等活動。
領導致辭:共謀綠色礦業可持續發展

中國自然資源部黨組成員、中國地質調查局局長李金發致辭。 俞靖 攝
中國自然資源部黨組成員、中國地質調查局局長李金發在開幕式致辭時表示,近年來,中國與東盟各國在礦業勘查、開發、加工、貿易、下游產業園等全產業領域的合作持續深入,在礦業科研、能力建設、人才培養等領域的合作日益頻繁,礦業合作已成為中國與東盟最為成功和最具活力的合作領域之一。
李金發希望中國和東盟國家能夠進一步加強合作,推動建立減碳、治污、增綠的礦業協同發展機制;通過技術創新,優化工藝流程,淘汰落后產能,加快礦產資源探、采、選、冶全過程綠色低碳轉型;通過礦山環境治理和生態修復,實現環境擾動最小化和生態再造最優化;大力發展“互聯網+礦業”,建設數字礦山、智慧礦山,全面構建綠色礦山發展新模式。
柬埔寨礦產能源部國務秘書索·哈瓦那表示,得益于中國—東盟礦業合作論壇,柬埔寨國家地質實驗室等合作項目順利實施。2018年,柬埔寨通過了《國家礦產資源政策(2018-2028)》,旨在通過高質量的治理實現礦產資源開發持續性。因此,環境修復也是柬埔寨具有潛力的合作領域。
印度尼西亞地質局局長蘇庚·穆吉延托說,印度尼西亞大力支持能源轉型,研究如何增加礦產資源的附加值,并開始勘探可作為綠色能源生產主要原材料的礦產。
地球物理勘探技術應用合作

5月19日,由廣西地礦局主辦的“中國—東盟地球物理勘探技術應用與合作研討會”成功舉行,該研討會是2023(第十二屆)中國—東盟礦業合作論壇暨推介展示會的分論壇之一,旨在促進和保障中國和東盟在礦業合作中提供有力的地球物理勘探技術支撐。
廣西地礦局黨組成員、總工程師徐初來主持會議并致辭。徐初來表示,希望通過對中國與東盟國家地球物理勘探技術應用的比較研究,以及項目案例分析,探索各國間的地球物理勘探技術的現狀,尋求彼此今后合作的契機,共同提升地球物理勘探技術水平,共同探索建立一套符合國際慣例,平等、互利共贏的地球物理礦業勘查開發服務體系,構建多層次、立體化、相互配合、良性互動的地球物理勘探技術合作格局,加快各國礦業合作的可持續性發展步伐。
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副秘書長薛國強在致辭中表示,礦業作為主導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是引領社會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的風向標,特別是對發展中國家來說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中國和東盟在礦業領域的合作有著較為扎實的基礎,更有著廣泛的前景,將地球物理勘探技術應用與合作融入其中,建立良好的合作機制,推動地球物理勘探技術能夠在“上天入地下海”的找礦工作中迸發出無限潛力。
隨后薛國強分享了“瞬變電磁近源探測新方法技術”,泰國自然資源與環境部礦產資源局巖土工程處地質師蘇帕維特?亞桑格特分享了“地球物理在泰國的最新應用”,越南科學院海洋地質和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長杜輝強分享了“越南北部深部地質構造重力場資料與地磁資料的聯合處理研究”,山東大學教授柳尚斌分享了“無人機載半航空電磁探測新方法與應用”等內容。
東盟國家礦業法律政策交流

5月19日,作為2023(第十二屆)中國-東盟礦業合作論壇暨推介展示會的分論壇之一的“中國-東盟礦業法律政策研討會”亦成功舉行,廣西地礦局副局長黎四龍出席研討會并致辭。
黎四龍表示,中國-東盟礦業合作論壇已經連續成功舉辦11屆,依托論壇這一平合,中國-東盟在地學領域建立了穩定的多邊和雙邊合作機制,并在基礎地質填圖、成礦規律研究、實驗室建設等領域開展了深入合作。中國與東盟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礦業合作共識不斷增強、合作領域不斷擴大、合作機制不斷完善,中國-東盟礦業法律政策研討會在促進和保障礦業合作提供有力法律保障和服務。通過對中國與東盟國家礦業投資法律制度比較研究、實際投資案例分析,探索各國間礦業投資政策、法律制度各自的特點,尋求彼此協調的結合點及對策,凝聚共識,提升合作水平,共同探索建立一套符合國際慣例、平等互利共贏礦業投資法律服務體系,構建多層次、立體化、相互配合、良性互動的法律合作格局,加快各國礦業合作的可持續發展步伐,進一步加強各國之間的溝通聯系,深化各國在礦業領域的合作,實現優勢互補,成果共享,互惠發展。
據悉,2023 年(第十二屆)中國一東盟礦業合作論壇以“攜手融入“ 一帶一路”建設,共謀綠色礦業可持續發展”為主題,將進一步夯實和拓展中國與東盟、“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礦業領域合作。目前,《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 (RCEP)正式生效實施,為疫情沖擊下的世界礦業經濟帶來前進的曙光,也是中國與東盟互相擴大全方位開放合作的新契機,有助于雙方在平等互惠的基礎上共同探討調整礦業法律政策,求同存異,構建開放信任、合作共贏的綠色礦業可持續發展環境。
柬埔寨礦產能源部國際合作與東盟事務部主任先占榮,中國地質調查局國際礦業研究中心首席研究院張偉波,以及柬埔寨、馬來西亞等國家法律界代表就東盟國家法律、礦業投資法律風險防范、礦業投資環境熱點與趨勢進行詳細介紹。
礦業專場推介會:簽約意向金額達20億元
2023(第十二屆)中國—東盟礦業合作論壇暨推介展示會礦業項目簽約推介洽談會成功舉行。此次礦業項目簽約推介洽談會得到中國和東盟礦業企業、地勘單位的大力支持,共收到推介洽談項目近百個。通過審核、篩選,40個推介洽談項目被確定并印制成冊,活動現場由11位嘉賓推介17個項目,包括印度尼西亞礦業項目、馬來西亞吉打洲稀土、墨西哥巴霍拉齊銅礦、南非巴古邦鉑礦等項目。共有12個項目參加現場簽約,簽約意向金額達20億元。
其中,廣西地礦局與柳州市人民政府、貴港市人民政府、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與國家地質實驗測試中心、廣西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光大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南寧分行、自然資源部多金屬礦綜合利用評價重點實驗室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與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廣西區分行簽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中國—東盟地學合作中心(南寧)與柏威夏—沙密鐵路港口項目公司簽署《柬埔寨柏威夏省羅文縣鐵礦項目合作框架協議》,廣西第六地質隊與緬甸金山礦業有限公司簽署《合作勘查框架協議》,廣西第四地質隊與緬甸黃金山礦業有限公司簽署《緬甸礦業項目合作勘查開發框架協議》。

其中,柬埔寨國家礦業專場推介會亦成功舉行。自治區地礦局局長、中國-東盟地學合作中心(南寧)主任唐善茂,中國地質調查局國家地質實驗測試中心副主任劉大文,柬埔寨礦產能源部國務秘書索·哈瓦那,柬埔寨礦產能源部礦產資源總局局長翁·迪坡拉出席推介會,自治區地礦局二級巡視員江坤樹主持推介會。
唐善茂在講話中表示,中柬兩國傳統友誼源遠流長、歷久彌堅,雙方在礦業領域的合作成果豐碩,并不斷煥發新的生機活力。為更全面、更深入推動中柬礦業領域務實合作,他提出三點倡議。一是加強頂層設計,深入對接合作規劃,打造更高水平的合作關系。二是發揮中國-東盟礦業合作論壇、中國-東盟地學合作中心等平臺作用,推動礦業合作走深走實,實現互利共贏。三是共建礦業信息服務平臺,共享地學大數據成果,為礦業企業提供精準數據服務,為雙方經濟社會發展培育更多新動能。
據了解,此次柬埔寨國家礦業專場推介會由廣西壯族自治區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柬埔寨礦產能源部礦產資源總局主辦,中國-東盟地學合作中心(南寧)承辦,廣西海外礦業產業聯合會協辦。
推介會主要介紹了柬埔寨礦業基本情況,柬埔寨地質研究、中柬地學合作新進展,并重點推介了柬埔寨鐵礦、金礦等項目。

圖片柬埔寨國家“和平勛章”獲獎代表合影(杜小品攝)
此次推介會還舉行了柬埔寨國家“和平勛章”頒獎儀式,為主要參與柬埔寨國家地質實驗室建設的16名中方人員代表授予柬埔寨國家“和平勛章”。
據悉,中國—東盟礦業合作論壇是中國與東盟國家級別最高、規模最大的國際礦業盛會,自2010年以來已成功舉辦11屆,累計參展參會企業約3400家,推介洽談項目1390多個,簽約項目160多個,簽約金額660多億元。在論壇支撐和催化下,先后成立中國—東盟地學合作中心和衛星遙感應用中心;由中國援建的柬埔寨國家地質實驗室,成為雙方礦業合作的標志性項目;中國與東盟國家簽訂多個礦業項目合同,取得良好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