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爐礦渣是鋼鐵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在鞍鋼,隨著企業綠色轉型升級不斷加快,這些廢棄物不但被轉化為綠色建材原料,還被研制出一種叫“礦渣微粉”的“網紅”產品,如今在市場上供不應求。將其以一定配比代替熟料摻入水泥,能顯著改善水泥性能,降低生產成本。據統計,每摻入一噸礦渣粉,可降碳0.815噸。
目前,鞍鋼已建成5條微粉生產線,鞍鋼綠色資源科技有限公司微粉分公司副經理劉麗娜始終擔任生產線調試總指揮,身上擔負的重擔可想而知。工作23年來,她以頑強的毅力、高度的敬業精神、出色的工作能力帶領調試團隊攻克技術難關,使生產線快速達產達標。鞍鋼從而擁有了年產460萬噸冶金渣粉磨大型基地,走在全國鋼鐵行業前列,成為冶金渣處理行業的排頭兵。
世紀之交是鞍鋼技改項目進行的如火如荼時期。2001年8月,大學畢業實習期滿的劉麗娜被鞍鋼選拔到礦渣60萬噸微粉工程籌備組分管軟件編程。由于礦渣微粉是新生事物,負責編程的自動化人員傷透腦筋,編程工作一度陷入僵局。劉麗娜查閱大量專業資料,虛心請教工藝技術人員并到現場實地勘察,帶領大家從研究圖紙為突破口,經過十幾個不眠之夜的攻關,終于理順了控制理念。
2002年8月,工程進入調試階段。調試人員不僅應具備極強的組織協調能力,還要對現場設備及控制程序相當熟悉,這對沒參加過任何工程會戰的劉麗娜來說是嚴峻考驗。劉麗娜每天都要工作到晚上十一二點,常常做夢都是在組織調試。功夫不負有心人,2002年8月28日,隨著她按下主機啟動按鈕,生產線一次性熱負荷試車成功。
2007年初,生產線小時產量最高只能達到80噸左右,保產形勢十分嚴峻。劉麗娜深入現場實際調查研究摸索,提出調整大袋收塵器導風閥開度的建議,取得非常好的效果,使全年微粉生產小時產量提高到91噸,全年多創產值1000多萬元。為使生產線更穩產高產,兼任工藝工程師的她和同事們一起經過不斷的努力和摸索,總結出了在不同料源、不同季節、不同設備運轉周期的情況下都能使磨機高效運轉的操作法,使得近幾年生產線的小時產量都呈節節攀升的勢態。
“礦渣粉市場競爭非常激烈,‘大路貨’很難有競爭力,我們的新品研發刻不容緩。要時刻保持創新意識,讓技術創造更多價值,大家加班加點開展攻關都是奔著一個目標,那就是讓咱們‘鞍鋼牌’礦渣粉名揚海內外。”劉麗娜對記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