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山地形復雜、開采難度高、安全隱患大、公路運輸量小……浙江省三門縣其頭山綠色礦山項目建設初期就面臨著諸多難點。
用腳丈量礦山的每一寸土地,修改設計方案十余次,現場踏勘四十余次……浙江交通集團旗下交通資源集團浙東礦業公司為砂石骨料修建出一條專用的“高速公路”。
寬8米,深212米
礦石“電梯”直達山底

三門礦石料破碎車間
浙東礦業公司負責建設運營的三門其頭山礦資源儲量2億多噸,是目前浙江省內最大的建筑用石料單體礦,屬省市重點建設項目。2022年5月開始基建以來,公司堅持黨建引領,搭建“雙百攻堅”“基建攻堅破難”等勞動立功競賽平臺,充分發揮黨員和“鐵鉗”青年突擊隊先鋒模范作用,帶領廣大職工掛圖作戰、壓茬推進,破解了基建施工緊、工程量大面廣等難題,快速推動林地審批、廊道線路用地等政策處理,助力項目基建跑出“加速跑”,于2023年下半年順利完成基建并試生產。近日,浙東礦業公司榮獲浙江省2022年—2023年度“忠實踐行‘八八戰略’、奮力打造‘重要窗口’”立功競賽先進集體稱號。
近日,記者實地走訪了礦山現場,沿著寬闊平坦水泥礦山道路,一路蜿蜒著盤旋而上,行車十幾分鐘到達307米高的山頂溜井平臺。“如果采用傳統公路運輸方式,運輸道路從山頂到山腳一共有5公里,會經過11個回頭彎,不僅所需運輸車輛多、時間長,也存在安全隱患。”分管基建、安全等工作的浙東礦業公司有關負責人向記者吐露道。
據了解,三門其頭山礦儲量大,礦山地形復雜,高差有350多米,開采難度大。在項目初期,采用何種開拓方式成了一大急需攻克的難點。
面對礦山基建時間緊、任務重的要求,浙東礦業公司緊抓基建關鍵節點任務,組織技術團隊多次赴行業內優秀企業考察學習,與省市縣三級應急管理部門、設計單位多次進行方案論證,最終確定以平硐溜井方式進行開拓,是省內首個采用溜井平硐開拓工藝的大型露天礦山項目。

溜井平硐作業示意圖
“溜井平硐”通俗地說,就是從山頂打一口直徑8米、井深212米的豎井,開采出來的石料直接填入井中,當豎井快被填滿時,井底的石料破碎機開始運轉分解大塊礦石,在這樣“滿井運行”的狀態下能夠很大程度緩解石料垂直掉落井底的勢能,實現“運輸+加工”一體化建設。
建成后車輛僅需在山頂進行水平運輸,通過溜井對礦石進行豎直運輸。相比公路運輸的傳統開拓方式,溜井平硐開拓系統在安全生產、降本增效、環保保護、低碳運行等方面都能得到較大提升。
連接礦山與港口
32分鐘石料抵達港口
三門其頭山礦地處中國東部黃金海岸線三門灣南側入海口,海運優勢明顯。如何安全、環保、高效地將砂石骨料從礦區運至碼頭?具有運量大、低排放、智能化、綠色化及安全可靠性等特點的長皮帶廊道成為首選。

長皮帶廊道跨越坑塘水面
從礦區通往碼頭要建一條長皮帶廊道,沿線途經或跨越坑塘水面、大棚種植、G228國道、田地、柏樹苗園、海堤、蟹塘、甬莞高速等多種復雜地形,如何選出一條最佳線路成為擺在公司面前的一道難題。
建設前期多次聯合設計單位研究探討,規劃廊道路線7條,修改設計方案十余次,現場踏勘四十余次,與涉及的十多個部門、鎮村單獨對接,召開廊道定線會議......經過4個多月的多方努力,公司通過開展“雙百攻堅”專項活動,充分發揮“其頭共富”黨建聯建作用等方式,強力推進項目開展,最終確定了一條長6.3公里、寬4米的廊道,也是農田占地少、施工和運行成本低、穿越蝦蟹塘數量最少、整體線路最佳的線路。

長皮帶廊道路線示意圖
記者從礦區驅車沿著長皮帶廊道前行,看到有的廊道下穿高速,有的修建在泄洪溝上方,有的上跨國道。“項目建設中面臨政策處理難、施工環境復雜等諸多挑戰,為加快進度,將其分為8個區段進行施工。”“泄洪溝施工受外海漲落潮影響較大,建立實時潮汐表,委派專人跟蹤動圖調整施工時間。施工中為保證沿線蝦、蟹塘正?;厮?,與屬地村委通力協作,構建并暢通‘溝通網絡’,成立每日回排水溝通群。”......在長皮帶廊道項目主管工程師的講述中,我們了解了項目建設背后的一個個“小故事”。
“砂石骨料通過長皮帶廊道直達碼頭海運,不僅速度快、運量大,還能減少車輛運輸成本,緩解周邊的交通壓力,同時避免交通運輸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主管工程師告訴記者,公路單日運輸量約3萬噸,而長皮帶廊道帶速3.15m/s,僅需32分鐘就能將石料運至港口,單日最大運輸能力可達10萬多噸。
打造智能綠色礦山
推進建筑石料行業高質量發展
由自然資源部發布的《砂石行業綠色礦山建設規范》(下文簡稱“規范”)于2018年10月1日起正式實施。規范中對砂石行業綠色礦山礦區環境、資源開發方式、資源綜合利用、節能減排、科技創新與數字化礦山等方面作出了明確的要求。

港口石料運輸設備
浙東礦業有限公司以“礦、廊、港”一體化的建設模式,深入貫徹落實浙交礦業“打造綠色示范‘五型礦山’,推進建筑石料礦業高質量發展”的品牌使命。
記者實地參觀走訪智能數控中心、生產線、長皮帶廊道、碼頭等地后,近距離感受了公司在智慧管控、綠色低碳等方面的做法。
在智能數控中心的大屏幕上,通過“安全生產數字化管控系統”,生產作業、人員定位、礦山邊坡變化等情況一目了然。據了解,浙東礦業錨定力爭建成為國內砂石骨料行業一流的智能化綠色礦山這一目標,按照數字化建設要求制定相關方案,穩步推進數字化礦山建設。數字賦能讓礦山“智慧”起來,實現生產全過程智能可視化、標準化、管理過程精細化、作業過程可回溯化,為安全生產保駕護航。

智能數控中心
生產線引進美卓、山特等國內外一流智能化、大型化石料加工設備,采用三段破碎、閉路篩分的加工工藝,有效降低單位產品能耗;長皮帶廊道以半包封和全包封的形式搭建桁架,內置隔音材料,還配備以巡檢機器人為主的智能化系統,可實現無人化管理模式……
這些僅是浙東礦業建設智能化綠色礦山的縮影。浙東礦業在推進礦山建設的同時,積極履行國企社會責任,以黨建結對、資金幫扶、產業幫扶為路徑,通過結對幫扶、志愿服務、修筑“共富路”等方式,竭力為三門縣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先行縣貢獻“交投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