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在北京會議中心組織召開2024年煤炭行業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發布會,73家煤炭企業發布了社會責任報告,國家能源投資集團申報的“以ESG治理的‘國能方案’助力能源領域新質生產力發展”等11個案例成為首批煤炭行業社會責任優秀實踐案例。
自2012年起,煤炭行業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發布會已連續舉辦13屆,累計共有400家(次)行業企業通過該平臺發布社會責任報告。在本屆發布會上,國家能源投資集團、中國中煤能源集團、內蒙古伊泰集團、國源電力有限公司(神華神東電力)、上海大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國能神東煤炭集團、江蘇煤炭地質勘探三隊等7家發布企業作了交流發言。
在會上,還發布了《煤炭行業社會責任藍皮書(2024)》(以下簡稱《藍皮書》)。總體來看,煤炭企業在責任實踐、責任管理、責任品牌等方面積極作為、創新探索,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經驗、取得了較大成績。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原煤產量達47.1億噸,年均增長4.5%;煤炭進口量達到4.74億噸,比2020年增加1.7億噸,有力保障了能源安全穩定供應。全國建成安全高效煤礦1146處、百萬噸采煤隊683個,原煤產量占全國的比重超過70%;全國煤礦百萬噸死亡人數0.094人,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在建千萬噸級煤礦24處左右、設計產能3.1億噸/年。7家煤炭企業上榜《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以煤炭各領域數字化、智能化為主業的主板上市公司增加至13家。
《藍皮書》認為,在未來一段時期內,煤炭作為我國主體能源,在保障經濟社會平穩運行、確保國家能源安全和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等方面任務依然艱巨。同時,隨著“雙碳”戰略的深入實施,煤炭行業也將同時承擔繁重的能源保供責任和降碳壓力,建設現代化煤炭產業體系、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煤炭綠色低碳轉型任重道遠,把社會責任理念全面融入企業戰略、重大決策和企業文化建設,與經營管理有機融合,在履行社會責任中凸顯自身特色、行業特色、中國特色,成為煤炭行業有效解決履責問題和挑戰的應有之義、必由之路。
《藍皮書》建議,在環境責任方面內外兼修,著力提高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水平的同時,建立完善的ESG信息披露制度,強化與利益相關方的溝通。在社會責任方面知行并舉,穩固煤炭安全穩定供應能力,強化安全生產責任落實。在公司治理方面強基固本,建立健全ESG治理架構,提升內部治理透明度。
此外,會上還公布了首批煤炭行業社會責任優秀實踐案例,國家能源投資集團申報的“以ESG治理的‘國能方案’助力能源領域新質生產力發展”等11個案例成為首批煤炭行業社會責任優秀實踐案例,這些案例聚焦做優主業、科技創新、綠色低碳、安全生產、公益慈善、應急救援、責任治理等方面,是煤炭行業履責擔當的生動實踐和典型代表。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副會長孫守仁在講話中指出,煤炭行業涌現了一批履責擔當、奉獻價值的優秀企業代表,為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他希望,發布企業要繼續發揮示范引領作用,繼續履行社會責任,勇于創造社會價值,緊跟ESG和可持續發展步伐,加快綠色低碳轉型和高質量發展。
孫守仁就進一步做好煤炭行業社會責任工作,談了三點建議:要處理好“三種關系”,全面推動社會責任管理與ESG理念在煤炭行業落地生根;要加強“四個結合”,持續豐富具有煤炭行業特色的社會責任體系;要做好“五個注重”,不斷打造煤炭行業社會責任開放生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