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內蒙古自治區政府新聞辦近日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工作進展情況。
內蒙古作為國家重要能源和戰略資源基地,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不斷加強地質勘查投入力度。2024年,內蒙古公益性地質勘查工作成果顯著,充分發揮先行引領作用;商業勘查市場持續升溫,多個礦山實現大幅增儲。在央地企的協同下,新一輪找礦突破行動取得階段性成果。
2024年,內蒙古戰略性礦產資源增儲工作再創佳績,鐵礦石新增資源5.91億噸、金新增資源80.6噸、鉬新增資源5.24萬噸、螢石新增資源1189.13萬噸。此外,優勢性礦產中,煤炭新增資源127.59億噸、銀新增資源513.27噸、鉛新增資源22.21萬噸、鋅新增資源70.71萬噸、銦新增資源397噸、葉臘石新增資源177.2萬噸、芒硝新增資源218.8萬噸,礦產資源增儲態勢良好。
2024年,內蒙古自治區來自中央、地方和商業性地質勘查投入超16億元。其中,中央財政投入的找礦工作發現大型規模金礦資源,呼和浩特自然資源綜合調查中心開展的包頭市哈達門溝礦區大壩溝礦段100號脈群巖金礦普查成功完成儲量評審,新增金資源31.86噸;自治區、盟市財政出資礦產調查和勘查項目成果顯著,基礎地質工作共圈定綜合異常540處、新發現礦(化)點85處、初步圈定找礦靶區46處;礦產勘查新發現24處礦產地潛力區,提交區塊建議254個。商業勘查工作不斷實現增儲,克什克騰旗維拉斯托鋰錫礦通過開展進一步的勘探工作,累計發現鋰資源超200萬噸。烏拉特中旗圖古日格礦區巖金礦、卓資縣大蘇計鉬礦等多個礦山通過開展深部外圍的“就礦找礦”、精查細查,實現找礦突破,增儲規模均達到了大中型,找礦工作實現新突破。
在推進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中,為加快構建統籌生態環境保護與找礦突破現代化裝備體系,實現找礦突破高質量發展與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相結合的目標,內蒙古自治區自然資源廳、林業和草原局聯合印發了《關于全面實施綠色勘查的通知》,聚焦內蒙古沙漠戈壁、草原濕地、森林覆蓋區等不同場景,推廣地球物理、地球化學、遙感、鉆探等成熟的自主研發設備。鼓勵地勘單位抓住國家推進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兩新”行動的新機遇,加強綠色勘查裝備的更新、升級和應用。圍繞能耗、污染和安全隱患等問題,改造升級一批仍具有使用價值的裝備,淘汰報廢一批閑置損壞、污染重的陳舊設備,更新一批節能環保、綠色高效的先進設備。同時,內蒙古自治區財政出資的地質勘查項目也積極開展綠色勘查裝備技術的示范工作,先后在包頭市、通遼市等地引入航空遙感、航空高光譜測量以及高精度重力測量等對生態環境無擾動的物化探方法。通過廣泛的示范宣傳和加強新技術、新方法、新設備的培訓力度,推進全區地勘隊伍找礦裝備更新換代,切實提升裝備保障現代化水平。
2025年,內蒙古自治區財政繼續投入專項資金7.5億元,用于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共部署地質勘查項目342個。其中,新開106個項目,續做236個項目。
下一步,內蒙古將持續深入開展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加強“十五五”地質勘查的部署研究,編制工作實施方案,優化調整戰略性礦產增儲任務和重點區域部署,加強政策引領、強化資金投入,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的戰略資源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