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從中國煤炭工業協會舉辦的新時期煤炭工業安全高效煤礦高質量建設推進會上了解到,目前,我國已建成1238處安全高效煤礦,安全高效煤礦數量占全國煤礦數量的30%左右,貢獻了煤炭行業約50%的城鎮就業崗位、70%的煤炭產量和80%的利潤。
從1993年命名第一批12處高產高效礦井至今,已有30多年。“30多年來,安全高效煤礦蓬勃發展,從規模擴張邁向質量提升,在探索實踐中不斷開辟中國式現代化煤礦建設新路徑。”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會長梁嘉琨說。
會議指出,“十四五”時期是煤炭行業向綠色低碳轉型、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階段,安全高效煤礦建設深入踐行能源安全新戰略,在能源保供關鍵期勇挑重擔,在改革攻堅階段主動作為。
會上發布了《中國煤炭工業安全高效煤礦建設年度報告(2024)》,交流展示了礦工工裝智能洗儲成套裝備、“井、地、云”一體化智能掘進技術、煤礦用動力電纜絕緣故障檢測儀等20項安全高效煤礦新技術、新成果,表彰了2022至2023年度煤炭工業安全高效集團(礦區)、安全高效煤礦,以及原煤工效超100噸/工的安全高效煤礦、千萬噸采煤隊、千米掘進隊。
“當前,我國建成了一批國際先進的現代化大型井工煤礦,形成了全球規模最大的煤炭技術與裝備研發制造體系。”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煤炭科工集團科技委主任康紅普表示,未來,需進一步提高自動化、智能化開采系統的可靠性,實現常態化運行。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副會長孫守仁表示,新時期的安全高效煤礦建設,其評判標準將不再局限于安全、效率、效益等維度,而要堅持“生態優先、綠色低碳、安全智能”的發展原則,堅持“全產業鏈共贏、全生命周期協同、全生產要素融合”的發展目標。這是實現安全高效煤礦高質量建設目標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