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備制造業的振興離不開信息化的支撐。細數裝備制造業振興規劃內容,我們沒有看到一條明確指出信息化的內容,但是規劃中的這四條,都離不開信息化。”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總工程師楊海成說。作為國家“十五”863計劃
現代集成制造系統技術主題專家組組長、國家“十五”重大科技攻關計劃“制造業信息化工程”總體組組長,楊海成對工業信息化研究還是頗有見地的。他明確指出,目前信息化與工業化兩張皮現象仍然存在,要實現裝備制造業振興規劃的目標,首先要堅持兩化融合。如果脫離信息化,發展裝備制造業,就無法真正實現產業振興,更無法做大做強。如果撇開裝備制造業自身發展需求,為信息化而信息化,那同樣也不能真正振興裝備制造業。
裝備制造業是我國工業支柱產業,裝備制造業的信息化水平反映了我國工業信息化的深度。楊海成認為,兩化融合就是在新型工業化進程中,逐步使用信息技術,使之滲透、融入到工業領域各要素和各環節(工業技術、工業裝備、工業活動、工業產品等)之中,打造新型工業裝備,構筑新型工業體系,大幅提升工業素質和工業能力。信息技術是新型工業化的核心要素。新型工業化是工業化與信息化相互融合、共同發展的過程。信息化可以打造新型的工業裝備,信息技術增強工業硬裝備的自動化、智能化、
網絡化程度。以工業
軟件為代表的信息技術與工業流程、工業技術、管理模式等綜合集成形成的工業軟裝備與工業硬裝備相互融合,成為新型工業體系的核心。
信息技術 全面融入裝備制造業 《裝備制造業振興規劃》指出,裝備制造業是為國民經濟各行業提供技術裝備的戰略性產業,關聯度高,吸納就業能力強,技術資金密集,是產業升級、技術進步的重要保障和國家綜合實力的集中體現。加快振興裝備制造業,必須依托國家重點建設工程,大規模開展重大技術裝備自主化工作;通過加大技術改造投入,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大幅度提高基礎配套件和基礎工藝水平;加快企業兼并重組和產品更新換代,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全面提升產業競爭力。
從這里不難看出,產業升級和技術進步是振興裝備制造業的核心,要實現全面提升產業競爭力的要求,離不開信息技術的支持。楊海成認為,信息技術在工業產品中的應用,提升了工業產品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程度;在工業活動應用中,產生了新型業務處理模式和業務協作方式;在工業裝備中,增強了硬裝備的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程度,構建了軟裝備,形成了新型工業裝備;與工業技術的融合,發展先進工業技術,形成了融合信息技術的工業基礎設施。信息技術與傳統的工業技術中的應用、滲透與融合變革,形成了先進工業技術,如虛擬設計、敏捷制造、精益管理、先進工藝、虛擬試驗、質量與可靠性保障等。可以說,在工業活動的每個環節,都離不開信息技術的應用,所以在裝備制造業信息化建設中,哪個環節都不可以忽視。
通過對中國工業信息化的長期研究,楊海成認為,信息化與工業化未實現深度融合,對工業能力支撐不足,大量軟件仍停留在簡單局部的工具應用階段,與業務結合不緊密;缺乏根據業務需求對業務流程、組織結構進行相應的重構與優化能力,沒有促進業務模式的創新和變革;沒有通過對軟件、業務流程、管理思想、知識、標準規范及信息化基礎等要素的融合,建立業務能力平臺,信息化整體效能發揮不足;工業信息化帶來企業形態、業務模式和協作方式的變革,引發了生產性服務業的出現,但總體來看發展相對滯后,不能滿足工業發展的需要;大量企業仍處于產業鏈或價值鏈低端,基于核心技術或產品的整體
解決方案、運行維護、生命周期管理等高附加值服務模式發展不足,信息化與專業化服務融合不夠,導致物流、
外包生產等專業化服務發展相對滯后,影響我國工業的發展。
新型工業裝備是兩化融合的重要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