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2日,據英文版《中國日報》報道:繼國家出臺政策限制稀土產量、出口配額之后,工信部和發改委日前已經選定幾家國有骨干企業,對我國稀土產業進行有戰略意義的整合,防止過度開采。
2010年4月20日,我國專門針對稀土工業制定的污染物排放標準《稀土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在環保部科技標準司的主持下通過審議。
學會專家認為:整合稀土資源惠及行業
“由于過度開采,同時缺乏適當的管理來保護這些稀有資源,稀土價格已經被嚴重低估了。正因如此,國家對這些資源進行整合是非常關鍵的,將會惠及整個行業。”中國稀土學會副秘書長張安文表示。
對于稀土的爭端由來已久,根據2009年商務部網站公布的礦石報告,2009年6月下旬以來,美國、歐盟和墨西哥等WTO成員,針對中國9中工業原材料的出口限制申訴WTO爭端解決機制。同年8月,歐美又對中國稀土生產和出口的相關規劃表達了強烈擔憂。
有學者認為,現在國家從宏觀上考慮,除了淘汰落后產能與保護環境之外,還有規范稀土出口、獲得稀缺資源定價權的原因。從內蒙的“北稀土”到中國南方的“南稀土”,由于其在信息、生物、新材料、西能源、空間和海洋這六大新科技群中都有核心用途,因此十分珍貴。
而中國獲得稀土定價權,也是合理正當的貿易權利,由于珍貴資源不可能長期被賤賣。
“有效控制稀土價格的一個途徑就是控制稀土的出口,給'供’加上一把鎖,而美國等海外買家急'求’中國稀土,邏輯的結果自然是稀土價格的戰略抬頭。”有專家這樣告訴記者。
公司層面認為:整合資源有利上市公司發展
“政府層面很早有想要整合稀土產業的想法,但是一直沒有執行。其原因包括很多方面。”中色建設建設張維國副經理告訴《證券日報》。“我國稀土企業的格局可以分為南北兩部分,北方稀土礦基本上已經被包鋼稀土(600111)'壟斷’。由于白云鄂博的稀土礦工業儲量為3600萬噸,占全世界的36%,白云鄂博的稀土資源儲量占全國的97%,為除中國以外世界總儲量的5倍多,因此被譽為'稀土之鄉’。因為稀土資源儲量豐富,包鋼稀土占了得天獨厚的優勢,基本控制了北方稀土。南方稀土由五礦控制了江西、湖南一部分的開采權。廣東稀土礦資源的開采權,目前還沒有確定,有色建設、廣晟有色(600259)等大型上市公司都會可能獲得。”
張維國還說道:“國家想要整合稀土產業資源的思路,對于稀土企業來講是利好的。對于稀土工業中淘汰落后產能、產業升級都是利大于弊的。同時如果真的能夠由幾家國有骨干企業來控制稀土礦的話,那么對稀土的價格控制也能有所保障。”
近年來,不論北方的包鋼稀土,還是江西的五礦其實都在整合當地的稀土資源。
2008年時,包鋼稀土與包頭市稀土高新區等共同出資,組建了包鋼稀土國際貿易有限公司,包頭市的稀土行業由礦山、采礦和生產統一,進入到了產供銷基本一體的階段。
而建立的國貿公司主要職能,是統一收購、銷售包頭分離企業生產的全部稀土分離及金屬產品,用以控制稀土價格。據記者了解,內蒙古稀土高新區已經有眾多企業入駐,這些企業的任務是為包鋼稀土和包頭市做長稀土產業鏈。
在江西贛州成立了五礦有色不但與當地企業合資的公司用以并購當地稀土相關公司,而且還在當地建立了多家稀土分離企業,目前,或已經牢牢抓緊了江西稀土的控制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