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消息 6月起,國土資源部開始為期半年的稀土等礦產開發秩序專項整治行動。稀土礦開采權有望只歸屬于國有企業這一建議據稱也在政策考慮中。 這也是2009年11月工信部通過《2009—2015年稀土工業發展規劃》之后,對稀土行業重組進行的大普查。包鋼稀土、五礦有色、江西銅業三家主導的稀土產業整合正在形成合力。 半年多的時間,已讓國內外的專業人士看到了稀土定價權正慢慢掌握到中國巨型企業的手里。“稀土不是土,卻賣了個泥土的價格,”這一飽受詬病的現象有望成為歷史。 譚志禮最近一直為自己企業的未來糾結著。 作為包頭市達茂稀土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總經理,他希望將公司做大做好,但他面臨的問題是,繼續做稀土,只能跟包鋼合作,因為只有后者才有稀土精礦供應,但是用了包鋼的精礦,達茂所生產的鐠釹產品必須賣給包鋼。 達茂賣給包鋼的產品價格每噸10萬元左右,市場價約為20萬元每噸。 “包鋼給的材料生產完,只夠給工人發工資、交電費。不跟包鋼合作便沒有原料,企業只能餓死。包頭紅天宇、和發、華美幾家稀土企業都是這樣的情況。”譚志禮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