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鋼協常務副會長羅冰生3日稱,目前進口鐵礦石談判仍處于膠著狀態,三大礦山沒有一家宣布談判終止,所有鋼鐵企業與礦山的談判也在繼續進行。
對于三大礦山強行改變長協機制,單方面推行指數定價的做法,羅冰生說,國內鋼企普遍表示反對。并且,他指出,國際鐵礦石價格人為的大幅提高,礦山只顧追求短期暴利,其做法破壞了礦山企業和鋼企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加劇了國際鐵礦石海運市場的動蕩。
推進鐵礦石進口代理制度
針對三大礦山強行改變鐵礦石貿易模式的行為,羅冰生介紹,我國將從三個方面建立鐵礦石保障體系,包括對進口鐵礦石企業資質的調整,近期將公布具備資質企業的名單;全面推行進口鐵礦石的代理制;對進口鐵礦石的流向進行審查。
對于進口鐵礦石企業資質的調整,羅冰生透露了兩個思路,一是企業必須符合國家產業政策,要更加注重節能環保;二是進口企業要保障資金充裕,以滿足進口的需要。“具備資格的進口企業總量會有所下降。”他說。
羅冰生表示,中鋼協在中國市場全面推行進口鐵礦石代理制,旨在加強行業自律,規范進口鐵礦石貿易和國內市場秩序。他說,代理制是行業公約而非政府行政命令,歐盟和日本也實行鐵礦石進口代理制,并不違背WTO自由貿易原則。
供需態勢發生變化
羅冰生表示,雖然談判仍在繼續,但是供需形勢已發生變化。
羅冰生說,目前的鐵礦石供需形勢已發生不同于以往的變化。上半年我國進口30928萬噸鐵礦石,比2009年上半年進口量下跌25.14%,進口跌勢持續了整個二季度,其中6月同比降幅最大,達14.72%;而上半年我國國產鐵礦石產量達48503萬噸,同比增幅達28.1%,二季度更是比一季度增長了37.61%,2009年上半年的情況則是同比下降4.82%,這是今年上半年鐵礦石進口下降的主要原因。
“鐵礦石的供需關系和年初相比,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中國對進口鐵礦石的依存度在不斷下降。”羅冰生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