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兩會的關注民生的一場申論考試,保障房建設就是其中的附加題,答對了,就是一張滿意的答卷,一旦變成了噱頭,則會民怨四起。因此,如何使保障房落到真正需要的百姓手里?成為兩會上較熱的議題。
陽臺護欄竟然是用鐵皮做的,用手一碰,銹屑就灑落一地,新購的房屋沒多久就出現裂縫和滲水……隨著房屋質量問題的層出不窮,人們越來越關注房屋的質量問題。保障房的房屋質量是否可靠,也是民生所關注的。
根據現有規定,新建商品房的竣工質量驗收實行由開發商自行進行、工程監理資料備案制度,開發商只要出具《建設工程竣工驗收備案表》就可以交付,質檢部門的職責也從過去直接核驗工程質量轉變為對工程進行竣工驗收備案。這一規定實際上在弱化政府部門房屋監管的力度。
與一般的商品房建設不同,保障房質量的監管有著嚴格的驗收備案制度,所謂的把問題消滅在源頭上指的是從保障房屋質量的三大支柱——鋼筋、水泥、混凝土入手,嚴格控制這三大支柱的質量和用量才能杜絕偷工減料的發生,讓老百姓真正住上放心房。
有關資料表明,當前多數房屋建筑的骨料都不能達到國家要求,我國砂石行業專家指出,反擊式破碎機生產出的骨料呈立方體、棱體表面積最大,與水泥結合面最強,是高樓大廈建筑最好的骨料。建議保障房建設骨料生產設備的選取,要選取像鄭州鼎盛工程技術有限公司這樣專業生產反擊式破碎機的廠家,同時,對于使用鄂破等破碎設備生產出來的骨料建造保障房的做法必須強加制止,這也不得不引起我們對保障房質量的深思。
近年來,我國相繼出臺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和管理的若干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法規,從而加強和規范保障性住房的分配管理。各地逐步建立并將繼續完善申請、審核、輪候、公示等制度,從而保障房建設的順利進行。
2011年,我國保障性住房建設實際開工1043萬套,基本建成432萬套,中央財政先后下達專項資金1500多億元,完成了全年目標。2012年我國又提出新開工建設保障性住房和棚戶區改造住房700萬套以上、基本建成500萬套以上的目標。
盡管新開工目標下調但在建規模仍強勁增長。這是群眾的期待,也是政府對民生更加關注的表現。2012,有你有我,一起期待更多政策的出臺,從根本上確保保障房質量,讓老百姓住上放心房就是最好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