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國家“十二五”發展規劃的出臺,對一些行業進行了不斷調整,尤其對于煤炭、礦業企業的重組與兼并,加速資源整合,淘汰落后產能,促進規模化、集約化發展,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客觀上增大了對大型高端篩分設備的需求。同時隨著近年來國家基本建設投資的加大,有色金屬、化工、電力、公路、冶金等部門新建項目和技術改造項目不斷增加,大幅推動了機械工業的發展,也加大了對篩分機械的大量需求,為篩分機械企業提供了良好的機遇與發展平臺。
企業發展的不足
我國篩分設備企業發展的不足也是今后面臨的主要問題,主要表現:
(1)企業生產能力低,生產設備落后。雖然國內篩分設備制造企業眾多,但主要為中小型企業,而大型篩分設備制造企業相對較少,大多數企業的設備還處于以前的水平,很少引進先進的生產與加工設備;
(2)企業的開發機構不健全。雖然國內篩分設備制造企業擁有一些技術開發機構,但具備一定水平的開發機構較少,大多數企業仍是生產常規產品,與國外差距較大;
(3)研究投入不足,企業開發能力薄弱,科研開發費用占銷售額比重太低。一般企業實際投入僅為1%,而國外工業發達國家為5%以上,有的高達10%;
(4)研發技術力量不足。我國企業開發人員占職工人數比例僅為1%,而發達國家大多在10%以上;
(5)企業對社會的科研開發能力利用不夠,社會開發與企業生產脫節、科研成果商品化率低;
(6)企業很少有自身的特色產品。國內篩分設備制造業從仿制、自行研制發展到今天的提高階段,但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后基本處于消化吸收的階段,缺乏自主品牌產品。
國外內競爭的加劇
隨著市場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以及國際與國內競爭的日趨激烈;我國篩分企業的競爭不僅表現為國內篩分設備制造企業的競爭,也表現為已經進入或即將進入國內市場的篩分設備企業之間的競爭,而且后者將會日益突出。統計資料表明,除申克、約翰芬雷、優斯特躍獅等公司,近年來,德國JOEST、杰弗朗機械、美卓礦機、耐納特等企業相繼進入我國市場,他們不僅具有先進的制造技術,也具有企業管理經驗的優勢,使我國篩分設備制造企業不僅處于內部競爭壓力的同時,也面臨外部強有力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