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我國礦山機械發展迅速,規模不斷壯大,所生產設備不僅在國內基礎設施工程建設、礦山建設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而且遠銷國外,在國際市場上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地位。與此同時,重型礦山機械行業生產制造體系已經具備了規模宏大、裝備較為精良的特點。
但是過快的行業發展,有優點也有缺點。一些小廠家在快速發展的市場環境中,受利益驅使,以次充好,混跡于行業內,造成礦山機械市場魚龍混雜的局面。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礦山設備一直以低價優勢占領市場,但隨著國際礦山機械巨頭紛紛將產業轉移到亞洲、拉美等地區,他們與我國一樣享有勞動力資源,工人工資低的成本優勢,使我國礦山設備在國際上的價格優勢也逐漸縮水。
內憂外患,我國礦山機械發展壓力越來越大,這緊緊靠政府的刺激是遠遠不夠的,解決問題的關鍵還是靠企業自身走出去,提高核心技術,提升競爭力。
其實,我國的礦山設備制造業也正在不斷的探索自己的核心技術改進的方式。但之前,我們總是模仿國外的先進產品,同樣的產品,我國只是將外形和結構稍微變化,而內部的部件都是從國外進口,使用的技術當然也是國外的技術。我國企業只是起到組合整裝的作用,算不上自主創新,如今我們正是要提高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自主掌握核心技術。
真正的掌握先進的技術,才是提高我國礦山機械行業核心競爭力的根本。專家總結,礦山機械制造行業應盡快建立和完善優勢專業的應用試驗室,進行產品、制造工藝的應用技術研究。試驗室應高起步,立足實用;包括試驗理論和方法、試驗設備和規模、以及控制與檢測技術,必要時應該引進國外先進技術。
國內外相關高等院校,不僅是礦山機械技術人才的培養基地,而且是礦山機械基礎理論與試驗技術研究的淵源,必須借助其力量,與他們采取不同形式的聯合與合作。包括組建集團、聯合體、引進技術、引進人才等,采用協同發展的模式,先引進后改進,實現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