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鞍山市立山區靈山鐵塔路旁的遼寧海龍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廠房內一片忙碌,工人們正在加班加點裝配公司的新產品——雙動力抓料機。雖然營口港訂制的16臺產品已經進入裝配尾聲,但到車間檢查工作的董事長許會忱并未感到絲毫輕松。 “還有幾十臺訂單沒裝配呢!要貨的一家接著一家,我們的生產線全負荷生產都好幾個月了,“科技創新提升核心競爭力”這話說得太有道理了!”談起黨的十八大召開一年來的感受,許會忱說。

海龍集團是一家綜合性跨國集團企業,擁有數十項國際專利技術、國家專利技術和企業專有技術。海龍重工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主要產品為全液壓履帶式抓料機、拆爐機、清渣機、破碎機等五大系列50余個品種,產品曾獲得遼寧省科技進步獎、遼寧省新產品獎、遼寧省專精特新獎等。
“創新是企業發展的根本動力,只有致力于科技創新,企業的發展空間才會得以不斷拓展。 ”許會忱說,海龍重工在把握核心優勢的基礎上,一直以科技創新引導企業從低附加值的傳統制造領域向高附加值的高端制造領域轉型。
2012年,在省政府提出企業并購戰略提升技術創新能力之時,海龍重工先后成功并購了美國特爾奎普公司和美國菲利普斯公司。2013年伊始,海龍重工通過技術對接實現技術移植,將國外兩家公司先進的技術成功應用到海龍重工研發的新產品上,使產品的性能和技術得到全面升級,步入國際先進水平。
“別小看你眼前的這臺機器,這可是海龍重工的專利產品。這種雙動力抓料機是海龍重工首創的,操作簡便,性能可靠,既節能又環保,使用電動機作業要比柴油機作業節省2/3的能源消耗,而且完全沒有廢氣排放污染。 ”站在正在配裝的雙動力抓料機前,許會忱驕傲地告訴記者,僅這一種新產品2013年就給公司帶來4000萬元的經濟效益。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一年來,鞍山不斷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積極推進企業與清華大學、中科院自動化所等高校開展產學研合作和技術轉移項目537項;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3家;獲評省創新型中小企業54家;完成高新技術產品附加值437.6億元,增長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