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想一夜暴富的礦工們蜂擁而至,在芬蘭東部地質構造復雜、寒冷徹骨的山脈中,尋找“篩盤里的閃光”。這些淘金者喜歡的方法是用吸泥機把泥土從河床吸上來。他們身穿雨衣,戴上面具,站在水里拿吸管,同伴從管子里流出的水中,用老式的篩盤和鐵鎬,尋找金粒和金塊。如果運氣夠好,他們隨時可能一夜暴富。不過,類似的場景都成了過去時。
從廣袤的露天尾礦壩向下望去,在遮天蔽日的針葉林中,Pampalo金礦只是一排低矮的廠房,你甚至聽不到機器震耳欲聾的轟鳴聲—環保警示牌則提醒這里地處芬蘭生物保護區腹地。長度超過40公里的Pampalo金礦坐落在芬蘭Karelian金礦礦脈上,目前它仍處在工業規模礦石試驗開采階段。這里亦是礦物加工業巨擘美卓的超級試驗場。它的破碎篩分機械源源不斷地在礦山吞吐大量的礦石,類似的工業芭蕾每時每刻都在上演。這些復雜的尖端設備包括顎式破碎機、圓錐式破碎機、振動進給機、球磨機、浮選機、輸送機、不同類型和大小的漿料泵。雖然現在只是試驗開采階段,但即使如此,Pampalo已成為礦業公司Endomines AB的提款機。2013 年,它開采25萬噸礦石,其品位為4克每噸,如此出廠約一噸黃金,芬蘭亦因此超越瑞典成為歐洲最大黃金生產國。倘若2014全面開采后,金粉精煉廠的產能亦將迅速增至42萬噸每年。
采掘黃金并不容易。過去十年,年地質通脹率高達4.5%。加工一枚金戒指所需的礦石數量從40年前的一立方米暴增至當下的七立方米—你必須從貧瘠的礦石中榨干顯微鏡下才能看到的每一粒金子,才能賺錢。Pampalo金礦存在的意義還不限于此。它還證明了小規模的金礦開采仍可以以環保且有利可圖的方式進行—Pampalo金礦包括承包商在內僅有100名員工,產能卻能以30%-50%的速度增加。金砂隱藏在地下深約360米的綠片巖中,利用美卓的重力分選和浮選技術,無需使用氰化物或酸性物質,即可提取黃金。尾礦池中的水質也非常潔凈,甚至達到可飲用標準。

Pampalo金礦的成功之處在于與美卓簽訂小而獨立的各類合同,并由其提供主要的球磨機、浮選機、振動篩、渣漿泵、CT濃密機、真空過濾機等礦物處理系統。如此一來,Pampalo金礦得以成功地在預算和計劃的時間表內,建設礦井,節約金錢,提升效率—兩個月內,其設備就達到90%以上的利用率。“多虧美卓提供的研磨加工技術,我們的黃金產量喜人,黃金回收率也很好,超過85%。”Endomines首席執行官馬庫斯.艾克伯格(Markus Ekberg)對《環球企業家》說。
優勢
獲益于美卓等業內巨擘的技術革命,芬蘭的采礦業持續30年的衰退已經結束。其礦石開采預計將從以往400萬噸攀升至超過7000萬噸,即增長近20倍。冶金業由此成為芬蘭經濟中快速發展的支柱產業之一,金屬精煉行業的出口量占芬蘭總出口量的15%。
這個國家的采礦業傳統可以追溯到數百年前:從16世紀的小型礦山和鋼鐵廠到20 世紀開辦的現代化礦井和金屬加工廠。在過去的半個世紀,芬蘭的礦山、選礦廠和車間發展了技術和開采方法,使采礦的工作變得安全和高效。此外在礦石的準備階段和金屬的進一步處理階段,對礦石的礦物屬性進行了最佳利用。“節約即是新的增長。”美卓礦山與建筑技術管理和研究副總裁杰瑞.里希拉蒂(Jari Riihilahti)對《環球企業家》說。

要知道礦物加工約消耗世界能源的2%至5%,尤其是研磨工藝,如果技術得當,就可以實現10%至15%的節能空間。提高處理復雜、低品位或難以破碎礦石的能力亦擴大了潛在的礦物資源。美卓的優勢即基于此。其礦山破碎機篩分系統即使在嚴酷的環境中亦能表現卓越,它擁有全球最完備的研磨設備、加工特殊礦物所需要的可靠泵機以及熱工解決方案,除此之外,它亦提供可持續發展基礎上的最佳性能服務。以美卓立式磨機為例,它能節約40%的能耗,在工藝末端還能保證良好的回收率。
獲益于此,美卓贏得了諸多引以為傲的訂單。從能夠為公司帶來半數以上收入的北美地區到一望無垠的俄羅斯、蒙古縱深腹地到中國西部的曠野洞穴,甚至是在非洲之角,都能看到美卓的身影。它是礦物加工業舉足輕重的玩家。在哈薩克斯坦Altay Polimetally LLP銅礦,屹立著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移動式破碎站Lokotrack LT200。它重達400 噸,其生產能力為每小時2500 噸。配備完整的移動式系統后,其總重將超過800噸,但這個龐然大物卻仍可在采掘面上自如移動,且能夠在零下35攝氏度的情況下作業。
美卓正改變傳統采掘業。作為美卓重型設備的試驗場,Altay Polimetally LLP每年要采掘數千萬噸銅礦石和金礦石。在新露天礦現場,美卓MAF210型移動式給料機將爆破后的銅礦石送入破碎站,移動式輸送系統和履帶式堆料機將破碎物料運輸至礦山的輸送網絡。如此一來,在現場你幾乎看不到運輸礦石的重型卡車,這不僅為該銅礦節省了一筆開支,還大大降低了出現傷人事故的幾率。
來自芬蘭的工程技術巨人一片欣欣向榮,但其遭遇的競爭與麻煩亦同樣可觀。在礦產從勘探、開發、提取、物料搬運、碎磨、分離、精煉等諸多環節,美卓遭遇特雷克斯(Terex)、山特維克(Sandvik)、阿特拉斯科普柯(Atlas Copco)、史密斯(FLSmidth)、奧圖泰(Outotec),甚至來自中國的中信重工(601608)等勁敵的迎面狙擊,美卓最核心的競爭力局限在物料搬運、碎磨、分選等三個環節。2012年,美卓凈銷售額為75億歐元,但較之上年,其來自于礦山和建筑領域的訂單量驟降17%。而在低端市場,中國軍團勢頭強勁。
更廣闊的產業鏈、更專注的領域細分、更大的營收規模……這些壓力都促使美卓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馬蒂.卡科寧(Matti Khknen)不得不在2014年1月將公司重新拆分為兩家新公司。新的拆分方案將美卓制漿、造紙和電力業務的所有資產、債務與負債轉移給新公司維美德(Valmet),它將專注于為產業內客戶開發和提供生物基原料應用的技術和服務。礦山與建筑和自動化業務則繼續保留在現公司,并繼續以美卓的名稱進行經營,其業務領域集中在為礦山、建筑領域提供破碎篩分設備和為石油與天然氣領域制造閥門及自動化系統(美卓也是世界第五大閥門制造商,占美卓業務量的20%)。“拆分原因在于使得戰略實施以及提高盈利能力。”馬蒂.卡科寧對《環球企業家》解釋說。
馬蒂.卡科寧如此行事的目的在于讓其核心業務更專注,戰略和運營重點更加聚焦。如上所述,采掘業正經歷史無前例的“地質通脹”,這對上游的設備制造商提出了新挑戰。銅、鐵礦石、磷酸鹽等礦石品位下降,它們更硬,體積更大,能源成本大幅上漲。以美國銅礦石為例,1900至2000年其選礦后的平均品位由3.5%跌至0.5%。礦石品位的下降直接推動了礦山設備的長期需求。但隨之而來的是投資者更缺乏耐心,項目延期,開采重心轉移至更偏僻、運輸成本更高的不毛之地。
開采者首先注重成本,其次才是增長。這使得礦業市場的需求更加平緩并轉向以績效為基礎的全壽命周期服務及高效的礦物加工解決方案,由此催生出更綠、更低能耗、更智能化、更低成本的硬需求。“所有的礦藏資源都在減少,理論上一種資源膨脹正在形成。你需要占有更多數量的鐵礦石、銅或者其他金屬。從這一角度來講,采礦公司也不得不為了將來的發展進行一定數額的再次投資。”馬蒂.卡科寧說。“從長遠來看,我預計到2015年,采礦行業會再度迎來新一輪的投資。”
礦物加工裝備制造商必須確保礦主在嚴苛的條件下也能盈利。布利登(Boliden)公司的Aitik礦是歐洲最大的銅礦之一,位于瑞典拉普蘭地區荒野深處,其年礦石產量已增長至3600萬噸。但是雄心勃勃的瑞典人仍未松懈,他們計劃將Aitik的礦石產量達到每年4500萬噸,甚至是5500萬噸。但Aitik出產的礦石品位非常低,含銅量僅為0.22%的,若想盈利,就必須提高產量。這需要達到設備利用率的最大化—從破碎機到過濾設備的運轉率必須達到97%以上。要滿足這一點就意味著每一小時的停機時間均算在內,每年只有不到12天的故障、修理和維護時間。只有在停機前執行的經過嚴密規劃的健康、安全和環境預防程序才能做到—在美卓的幫助下,Aitik成功地做到了這一切。
除了運營效率,馬蒂.卡科寧還需要讓公司變得更綠,更具能效。他已決定讓美卓的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到2015年降低15%,到2020年降低20%,廢物生產和用水量到2020年減少15%。芬蘭拉赫蒂電廠即是這項行動的一部分,它利用固體回收垃圾燃料(SRF) 制造清潔燃氣,迄今為止,世界上尚無與之伯仲的發電廠。作為為綠投資的一部分,美卓為其提供了循環流化床氣化爐和自動化控制系統。垃圾等回收燃料在經過900℃的高溫流化床中燃燒至氣化后,會被導入400℃的環境下冷卻,使氣體中的雜質凝結成顆粒。接著,氣體和顆粒的混合物會被一同輸送至過濾裝置,顆粒物質以及燃燒產生的焦油等有害物質會在此被吸附到過濾裝置之上變成灰狀物質,與氣體產生分離,熱量則被帶走。
拉赫蒂電廠如此一年可消耗25萬噸固體回收垃圾—其熱值相當于3300節鐵路貨車車廂的煤炭。根據測算,焚燒2噸垃圾產生的熱量大約相當于1噸煤,而電廠的轉化率已遠超出這個比例。“在同樣的原料下,我們的發電機能夠提高30%的電力產出和熱能產出。”維美德集團總裁兼CEO(拆分前美卓制漿、造紙和電力總裁)帕斯.萊恩(Pasi Laine)對《環球企業家》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