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微信朋友圈被柴靜女士的片子《穹頂之下》刷屏,在片子出來之后,先是各種贊美,然后是各種質疑,再到如今的各種扒光、解剖和倒貼,連柴靜概念股都出來了。昨天,一半的環保股漲停,柴女士的能量堪比驚濤駭浪。
3月2日,記者從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獲得一份集體提案,標題是《關于大力推廣清潔高效用煤技術提升我國能源安全的提案》(以下簡稱《提案》)。
全國環境商會認為,目前我國煤炭消費主要集中在電力和工業(包括冶金、建材、化工等)領域,占煤炭消費量的比例超過80%,其中燃煤發電和工業用煤的占比分別是50%和30%。
前不久,國家能源局對在京發電企業的排放情況進行了一次摸底,結果是北京電企污染物排放濃度均符合國家和北京市規定的標準,燃煤發電企業平均排放濃度不僅遠低于國家重點區域排放限值,甚至低于北京新建鍋爐排放限值。
也就是說,目前國內煤電企業在發電過程中采用的“SCR高效脫硝+靜電高效除塵+濕法高效脫硫+濕式靜電深度除塵”技術,已經實現燃煤發電過程高效的除塵、脫硫、脫硝和脫汞,排放標準達到天然氣發電水平。
而在工業領域,大量散煤低效率的粗放燃燒才是當前我國急需提升和治理的重點。環保部的數據顯示,中國現有燃煤工業鍋爐約62萬臺,每年消耗煤炭7億多噸。這7億多噸中,大部分燃燒方式簡單粗暴,缺少末端處理環節,成為導致燃煤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從技術上來說,我國自主研發的循環流化床燃煤氣化技術已經達到國際先進,該技術采用的粉煤氣化工藝,煤利用效率大幅提升15%以上。
那么問題來了,為什么這么好的技術,卻沒有用來改善我們的呼吸環境?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給出的答案是:缺乏相關的管理制度和推動政策,導致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技術推廣應用緩慢,煤炭利用水平仍然落后。
投完了環保設施就死掉,不如關門
科達潔能董事長邊程告訴記者,煤炭并不僅僅是洗的問題,還有一個全流程清潔使用的復雜過程,但是清潔使用要付出成本。“抓了環保肯定要提高成本,但是提高成本之后,壞孩子有利、好孩子要吃虧。”
邊程向記者回憶起兩年前柳傳志答記者問時說的話,來說明前述好孩子和壞孩子的問題。“柳傳志被記者問,聯想這么好的企業為什么不學蘋果搞創新?柳傳志說如果我是蘋果,可能只有萬分之一在活著,剩下的萬分之九千九百九十九已經死了。”
投環保設施就意味著增加成本,這是用腳趾頭都能想得到的。但在邊程看來,抓環保本身就是一個調結構的重要手段,也能帶來好的GDP。“有創新、有生存能力和社會責任的先改,最終還是會獲益的。如果說你不行,你改了就可能死,那就等死。本身抓環保就是在促進優勝劣汰,如果你投完了環保設施就死掉,那還不如關門。”
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會長文一波也表示,環保產業還遠未達到成為支柱性產業的地步。
悲觀來自目前的現實,以煤炭為例。在邊程看來,柴靜《穹頂之下》中有一個誤區,就是煤并不是一洗就干凈了,煤炭洗選加工之后還遠未達到清潔使用的地步。“但煤炭的總量下降是很困難的,這就意味著煤炭的清潔高效利用就變成必須。第二個問題,工業染料改天然氣在我國走不通,因為沒有這么大的量來替代。第三個方面,火力發電技術能夠使排放達到天然氣的標準已經實現而且全球領先。”
因此,邊程認為廣東等發達省份要求國家限制火力發電廠,是錯誤的選擇。
但記者了解到的情況是,由于電力領域沒有市場化,仍然采用計劃經濟模式,百萬千瓦超超臨界機組和小機組發一樣多的電,節能高效機組面臨大量浪費;在火電領域存在的大量補貼,導致了“企業污染、消費者買單”的局面,補貼成為了企業的利潤。消費者錢是出了,但沒有達到實際的減排效果。
處方單:建議制定標準
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分析,造成上述問題難治的原因有,煤炭領域一直都沒有相關技術標準和行業準入標準,用來區分高效用煤技術和非清潔煤技術,導致地方政府在審批項目上難以區分可上項目和限制項目,只能選擇天然氣等燃料從而又加劇了天然氣的供需矛盾。
針對這一問題,他們給出的建議是:環保部科技標準司要加快制訂清潔高效用煤技術標準和行業準入標準、完善認證體系,出臺工業用煤設備強制認證,明確清潔高效用煤技術在我國能源發展中的地位,改變地方政府對煤炭“一刀切”的政策。
在具體實施上,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則建議,國務院在《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中擴大對落后用煤技術的淘汰范圍,例如將所有型號的固定床煤氣發生爐、小規格燃煤鍋爐等列入淘汰類目錄。同時,他們還建議財政部比照合同能源管理項目出臺財政獎勵辦法,對工業園區集中制氣、分散用能項目的節煤量給予財稅上的優惠或者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