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雙碳”目標逐步落地,煤炭洗選可以有效減少煤中雜質,提升產品附加值,更重要的是可以降低燃煤過程中的污染物排放量。今年以來,冀中股份從更新洗選設備、優化洗選工藝、提升管理水平入手,不斷強化煤炭洗選,把“烏金”變“黃金”。

馬頭洗選廠(簡稱“馬選廠”),這支選煤戰線“主力軍”,今年計劃精煤產量305萬噸。2月14日,該廠完成了裝運精煤重車80輛、精煤5520噸的好成績,創下今年裝車新紀錄,對于實現首季開門紅來說,這無疑是個振奮人心的好消息。
“我們要利用工業環網整合信息系統,逐步把視頻監控網絡、工控網絡、智能化網絡、無線網絡集中到環網中,充分發揮萬兆環網信息傳輸作用,生產設備和系統互聯互通,促進選煤生產動能轉換。”齊勝軍,馬選廠廠長,在加快智能化選煤廠建設中他向筆者提到。“同時,我們還要把選煤生產智能化改造作為一項重點工作,實現重介和浮選智能化控制,增添企業發展后勁。”

“多洗煤、洗好煤”一直是冀中股份東龐礦洗選戰線的目標。2月16日,在東龐礦洗煤廠廠房內,職工正熱火朝天地安裝新引進的三質體智能高頻脫泥篩。第一臺已經基本安裝完畢,第二臺也正抓緊安裝,預計這兩臺“利器”本月就可以正式投入使用。

“這次引進的脫泥篩主要用于粗精煤的脫泥脫水。它采用三質體復合振動,功率僅為3KW,相較于此前的振動弧形篩,不但開孔率高、振幅大、振動效率高,而且日常維護簡單,定期更換篩網即可,在減少耗能的同時,推進粗精煤分選回收工藝的優化,提高精煤產率。新設備的加入,這將提高我們對精煤質量的把控能力,帶來更多經濟效益。”洗煤廠副廠長信衛坡介紹到。

在云駕嶺礦,他們不斷適應市場環境,從洗選工藝入手,結合生產實際,制訂了一系列技術改造方案,不僅降低了生產成本,還取得了創效千萬余元豐碩的成果。

“我們針對原來2號煤與9號煤在同一盆倉內易污染,影響煤質的實際情況,通過改造原煤轉載運輸線,在盆倉安裝多點落煤裝置,加固增高鋼結構隔墻等工藝,既增加了倉容量,又實現了2號和9號煤的自由切換。”談到這項工藝改造,該廠技術員王工喜形于色。“他不但解決了2號煤和9號煤的頻繁轉換造成精煤污染,以及對跳汰工作參數調整,還為同一洗煤系統入洗2號和9號煤創造了條件,滿足了9號原煤的全入洗。”據王工介紹,這項改造年可創效1926.7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