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愛琢磨“人”,于是職工的工作勁頭更足了;他愛琢磨“事”,于是產品質量提高了;他愛琢磨“錢”,于是2000多萬的生產成本省下了。
這位愛琢磨的人就是邢臺市“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冀中能源股份東龐礦洗煤廠廠長朱貴戌。
愛琢磨“人”
作為中層管理人員,如何激發職工的工作熱情、盤活人力資源,更好的為生產服務,是朱貴戌琢磨“人”的出發點。
洗煤廠自1985年建廠,至今已經走過30年的歷程。面對廠內不斷有達到退休年齡職工,帶來因自然減員造成人員不足的困難,朱貴戌優化崗位組織,調整職責分配,激勵操作技能優良的員工自由擇優組合,組成巡崗操作生產班,按其績效提高其分配收入。榮譽感和收入的大幅提升,激發了生產班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和責任心,在崗位人員減少的情況下,各項生產指標反而提高了20%。
對于因工作技能和自身體質存在不足的職工,朱貴戌成立衛生班,安排他們進行專責現場文明生產的工作。“看人要不斷發現優點,不能看短期要看長期。”這是朱貴戌的用人“經”。由此,朱貴戌制定了兩種崗位季度考評、競爭轉換機制,既在生產班中季評差的,就會退出本崗位,由在衛生班季評好的職工進入。據悉,目前有12名職工經過努力,從衛生班調到了生產班,其中一名職工由于表現優秀還擔任了班長。獎優罰劣、末尾淘汰,大大激勵了兩種崗位人員的工作積極性,生產高位平穩運行,文明生產、質量標準化等工作水平不斷提高。隨著各項工作的同步提升,洗煤廠被礦定為“精品參觀單位”,多次接待外來團體的參觀。
愛琢磨“事”
產品是企業的生命,科學管控是提升發展質量的有效途徑。如何提高產品質量、科學施措,是朱貴戌經常琢磨的事。
為穩定和提升產品質量,朱貴戌每月定期組織召開一次煤質分析例會和質量分析例會,對煤質管理存在的問題,分析原因,制定改進措施。同時,制定洗煤小指標考核制度,實行全過程質量控制,把質量指標分解落實到車間和班組,嚴把采樣、制樣和化驗關,嚴把原料煤驗收、生產工藝流程和商品煤裝車質量關,并把質量考核結果直接與干部評優和職工工資掛鉤,調動了全員抓質量管理的積極性,確保了外銷商品煤批批、車車質量合格。
隨著東龐礦“一礦四井”格局的形成,東龐本部的洗煤廠已經不能滿足生產的需求,在西龐井籌建洗煤廠應運而生。2011年2月底,西龐洗煤廠進行試運行,時任洗煤廠黨支部書記的朱貴戌同時兼任西龐洗煤廠廠長。新建廠點,總會有新狀況。對于愛琢磨的朱貴戌來說,是困難也是挑戰。面對制約生產的尾煤處理能力、水處理工藝、精煤回收率三大難題,朱貴戌經過多次經現場查看,科學分析,果斷調整尾煤處理環節的關鍵設備工況,使處理能力由原來的30%-35%提高到70%-85%,消除了尾煤濃縮機壓機隱患。對于水處理工藝,朱貴戌經過咨詢專家,進行多種凈水藥劑試驗,針對高硫煤礦井水作為洗煤廠生產用水其水質化學特性,選擇了1200萬分子量的陽離子絮凝劑作為凈水處理藥劑,同時,單一藥劑使用,消耗量僅為0.018kg/t原煤,與東龐礦洗煤廠相比,年節約凈水費用60余萬元。針對浮選柱不同于浮選機工作機理,朱貴戌結合煤質,試用不同類型浮選藥劑,最終調試出效用最優的浮選藥劑,使浮選抽出率達75%,最大限度地將細粒精煤回收,實現了效益最大化。
愛琢磨“錢”
“新購一臺激振器得40萬元,外委維修一臺得12萬元。假如我們自己修,得省多少錢啊!”面對持續下行的煤炭市場,朱貴戌開始琢磨如何“省錢”的問題。
激振器是洗煤生產設備--進口振動篩的核心部件,為了達到省錢的目的,朱貴戌組織技術人員成立專項激振器攻關維修小組,經過反復的拆裝,終于攻克進口激振器維修難關。“除去軸承等材料費用,修一臺激振器就能節約4萬元的外委費用,省大了!”每說起激振器維修項目,主要維修人員吳潤吉很是得意。
通過此次挖“錢”行動,朱貴戌發現不僅是省錢的問題,關鍵是職工的節約意識和創新意識都提高了。這是一場雙贏!朱貴戌以此為基礎,積極引導職工開展自主創新活動。對職工自主發明的先進操作法、創新項目,朱貴戌提出以個人的名義進行命名和推廣,先后有8項先進操作法以職工命名,使職工的集體榮譽感和創新積極性不斷提升。同時,朱貴戌將洗煤廠“職工創新工作室”作為創新的主力,給予技術和管理的最大支持,以召開創新成果年度評審會,邀請股份公司煤質部等專業人員現場點評,對創新項目進行完善和表彰,極大地激發了職工的創新熱情。目前,該“職工創新工作室”已完成創新成果96項,累計增效2000余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