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砂石骨料的發展是伴隨建筑和基礎設施建設技術的發展以及砂石骨料生產設備技術的進步而不斷發展的過程。砂石骨料也因天然砂石的減少和禁采而逐漸向機制砂石發展。在砂石骨料的生產中,其核心技術是“破碎和篩分”,其生產過程可概括為“精破細篩”。
砂石骨料是由早期的江河湖泊人工開采——天然砂石機械開采——機制砂石規模化生產——最終發展成為礦山開采、加工、物料儲運高度集成化、自動化、規模化的現代產業。在環保方面,城市建筑廢棄混凝土、道路廢棄瀝青混凝土得到再生重復利用。在節能方面,輸送石料發電得到普遍應用。在礦山恢復方面,達到綠色礦山、和諧礦區的要求。
砂石骨料產業的概況
2014年全國砂石骨料的產量150多億噸,不含瀝青混凝土、鐵路道渣和自來水處理用量。2014年1~9月份,受房地產下行的影響,砂石骨料用量減少,2014年7~9月影響最大,裝備企業也受到一定影響。2014年10~12月砂石骨料市場用量回升。2015年1~5月,市場用量減少,但與其他建材產品相比,產量下降要小得多,其主要原因是,為了保護資源和環境,各地政府加大了整頓和關閉傳統的落后小型礦山的力度,淘汰了落后產能,為新型、高效、環保的機制砂石留出了市場空間。
目前國內砂石骨料產品的質量差別較大,參差不齊,但總的趨勢是向高質量、高性能方向發展。在開采秩序方面,有的地區管理很好,合理規劃,有序開采;有的地方政府規劃管理不到位,不規范;有些地區仍存在無序開采的現象。
在對環境的影響方面,長期采砂,對河道、山等景觀有一定影響。但有的地方把環境污染和霧霾等的責任歸于砂石產業是不全面的,據了解,煤炭、鋼鐵、銅、金等大型礦山的開采對環境的影響較大。一般情況下,砂石骨料所開采的石礦距城市較近,在人們日常生活視線內,容易引起人們的關注。為了治理環境,“一刀切”地關閉砂石企業,將造成市場供應不足。目前北京、河北、西安等地已出現砂石供應不足問題。
隨著國家對資源和環境保護越來越嚴格,砂石行業已引起有關政府、企業的高度關注。多地政府在積極想辦法治理,砂石協會正在與工信部、國土部等協商制定有關辦法。福建省及河南輝縣市、安徽六安、潛山縣等地管理較好,使當地產業向合理規劃、合理布局、合理開采、保護環境方向發展。
近十年來,我國房地產和基礎設施的快速發展,砂石骨料用量的快速增長,砂石骨料工業技術也快速發展和進步,轉型升級、淘汰落后、節能減排的步伐明顯加快。近年來,砂石骨料破碎裝備企業不斷提升裝備技術水平,各地陸續新建年產萬噸級規模的機制砂石生產線,采取了先進的技術和裝備,堅持生態優先、環保措施同步到位,砂石骨料工業技術的發展和邁向現代化的步伐明顯加快,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引領作用。
砂石骨料產業發生的重大變化
砂石骨料是依附于天然石礦資源的產業,長期以來以傳統的生產方式為主。隨著資源和生態環境約束日趨強化,對資源開采利用和環境保護要求越來越嚴格,傳統砂石產業賴以生存的基礎條件發生了重大的變化。
1.可開采的資源發生了變化
在以前,砂石多數是在江、河、湖、海和古河道開采天然資源。近年來,保護天然砂石資源、治理河道景觀、保護環境的要求越來越嚴格,各地政府已下令禁采或限采天然砂石。砂石企業必須轉向石礦開采,通過加工制造,傳統砂石產業賴以生存的源頭發生了重大變化。企業要根據各地政府對砂石資源的重新規劃和布局,尋找新的石礦資源進行開采。
2.開采方式、生產方式發生了變化
以前是采集天然砂石資源直接用于工程建設,砂石加工量很少;現在需要開采石礦,通過機械裝備來制造。原來幾臺簡單的設備、幾艘采砂船和幾輛運輸車就能滿足生產,是簡單的、游離的、分散的人工或半機械化的生產方式。現在要對整個生產系統進行設計,需要成套先進的、高效的、節能環保的機械裝備,要建設生產線,同時要建設集開采、加工、運輸集成化、自動化、規模化、綠色環保的現代化工廠。
3.經營模式、投資規模發生了變化
以前是小規模、分散、多家企業經營,在未來將是大規模、集中、幾家大企業經營。
以前小企業投資幾十萬就能生產,規模大的企業投資幾百萬到上千萬。現在礦山采用拍賣方式,需要成套的生產裝備,需要上億或十多億的資金。
由于大規模的生產,生產效率大大提高,企業的數量將會急劇減少。一些設備簡單、規模小、能耗高、粗放式經營的企業將會被淘汰。目前各地在不斷整頓和關閉企業,在幾個月內,一個城市所屬的一條江或一條河道流域的幾百家家企業就變成了幾家,甚至全部關閉。今年以來,僅九龍江、富春江、長江沿線、渭河流域等近半年時間,就關閉了2000多家砂石企業,北京及周邊關閉600多家,山東、安徽、湖南、湖北、西南等地區都在關閉。據統計,2014年全國關閉的小型砂石企業達上萬家,各地政府不斷加大對礦山進行整合的力度,將陸續關閉和淘汰落后的、環保不達標的企業。
4.競爭對象發生了變化
我國砂石骨料進入了大礦時代,受到了各界前所未有的高度關注,企業跨界涌入,其發展日新月異。中國建材集團、中材集團、冀東集團、海螺集團、華新集團、中建集團、長江三峽集團及其他水泥、混凝土、工程建設等上下游企業已經進入,有色、非礦、水利、水電等企業正在進入。在各地相繼投資幾億到十多億元建成了年產千萬噸規模的先進機制砂石生產線,具有很強的競爭力。一些咨詢、設計、投資公司等都在進入。
5.競爭區域發生了變化
砂石骨料是典型的區域資源和區域使用的產品。由于產品重量大、價值低,受運輸成本的限制,幾十年來是在小區域內生產和使用,其競爭也是在小區域內。一些地區禁采或限釆后,將轉為更大區域或范圍的競爭。從生產到使用地域的擴大,運輸距離增加,汽車長途運輸明顯處于劣勢,靠近水運的企業將有明顯的優勢。
6.成本和價格發生了變化
由于采用大型機械裝備開采和制造,設備投資增加;環保標準的提升,環保投資相應增加;石礦采用拍賣方式,購買石礦費用增加。生產要素的成本上升,產品價格上漲。沒有石礦可開采的禁采地區,砂石價格會持續上漲。目前有些地區砂石價格上漲了40%或更多,以后價格還將繼續上升。
7.環保要求發生了變化
新《環境保護法》自2015年起施行。國家在環保方面的要求越來越嚴格,企業環保不達標,就要整改或關閉。涉及到砂石產業的主要有:粉塵、廢水、噪音等。相比化工等企業,治理要容易。國辦日前公布《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強力要求加強環境監管執法。《意見》提出,嚴守環境質量底線,將大氣、水、土壤等環境質量“只能更好、不能變壞”作為地方各級政府環保責任紅線。對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工作不力的,要及時誡勉談話;對不顧資源和生態環境盲目決策、造成嚴重后果的,要嚴肅追究有關人員的領導責任。這些政策的出臺,強有力地推動了砂石骨料產業向節能環保方向發展。
8.工程建設質量要求發生了變化
住建部、工信部去年8月份出臺了《關于推廣應用高性能混凝土若干指導意見》。推廣應用高性能混凝土不僅會給建筑業帶來進步,也會給砂石產業帶來深刻變化。要達到高性能混凝土的要求,就要提高砂石骨料的質量。機制砂石的質量取決于石礦的品位和制造的水平,各企業都在積極想辦法提高產品的質量。
以上所述為我國砂石骨料產業源頭、生產方式、生產規模、產品質量、經營方式、節能環保等的重大變化。傳統的砂石骨料產業必須轉型升級、科學發展,同時要建立新的發展模式和新的產業體系。
砂石骨料及裝備企業應建立的新模式
長期以來,砂石是傳統產業。根據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砂石骨料行業當前主要的任務和目標是:第一步,調整結構,轉型升級,加快工業化進程;第二步,實現工業化生產,包括儲運、物流等;第三步,成為現代化產業,包括廢棄物再生利用、勢能發電、綠色礦山和“和諧礦區”。
1.建立科學的管理體系
政府有關管理部門,應對當地石礦資源的開采重新規劃和布局,完善開采的相關法規,制定合理的政策,建立科學的管理體系,加強規劃引導和政策支持。既不能“竭澤而漁”,也不能“緣木求魚”,拋開基礎設施建設的發展來抓環境保護。要通過有效的機制來規范砂石骨料市場,解決建設市場需求。采取“一刀切式”的關停政策,將導致砂石骨料供給不足。有些地方全面禁止,已出現建筑工程無砂石骨料可用的情況。
2.制定發展戰略和規劃
在砂石骨料產業外部環境急劇變化的情況下,企業要根據產業發展的新階段、新特征,及時調整發展戰略,做好規劃。要將自身狀況與外界形勢很好的融為一體,通過充分有效的市場調研,找準企業的定位,發揮獨特優勢,才能生存和發展壯大。
3.采用先進的機械裝備
基礎設施建設質量要求不斷提高,砂石骨料的質量也要不斷提高。要打破傳統砂石骨料產業長期以來形成的既有運行模式。增加投入,采用“新工藝、低耗能、高環保”的新型先進裝備;建立產品質檢和研發部門,加強產品質量檢測,不斷提高產品質量。
4.增強企業實力
對于限采或禁采地區的企業,要尋找新的石礦資源,根據政府對砂石資源的重新規劃和布局,取得新石礦的開采權。小區域內的企業,要重組聯合,集中資源、人才、資金和技術,形成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集團,增強企業的競爭力。當地石礦資源儲量較小的企業,要積極尋找入股其他企業,擴大生產規模的機會。對于老企業,要采用新技術、新工藝和先進的經濟技術標準進行改造,提高產品質量,提高生產率和環保指標,依靠科技進步提升競爭力。技術較為先進的企業,可到外地取得開采權,新建企業或復制企業,提高市場占有率和經濟效益。有條件的企業可考慮延長產業鏈。
對于裝備制造企業,要重視關鍵核心技術的研發,為生產企業提供技術先進、生產效率高、能耗低、環保指標高的設備。根據市場需要,不斷推出新的服務方式,邁出單純制造設備的環節,為砂石企業提供“制造+服務”的整體解決方案。
5.推進“兩化”融合
“兩化”融合的成果已在新建的大型機制砂石骨料企業得到了應用,效果良好。要積極開展推廣和應用“兩化”融合的成果,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現代化的工業道路。
6.重視環境保護和礦山生態恢復
砂石骨料產業對環境的影響主要有噪聲、粉塵和泥水,其治理相對容易。要對生產中的石粉和廢水進行有效的控制,做好回收再利用,達到排放標準。對生產過程中的噪音進行控制,使噪聲達標。按照國家綠色礦山和“和諧礦區”要求來建設生產基地。對開采后的石礦,要按照國家的要求對礦山生態恢復。機械裝備企業要不斷降低設備的能耗指標,提升環保指標。
7.向環保產業發展
砂石骨料企業在對廢棄混凝土回收再利用和輸送石料發電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利用現有設備,對城市建筑、道路瀝青混凝土廢棄物進行處理,使資源再生利用。有條件的企業可采用皮帶輸送石料,利用輸送物料的勢能來發電,以節約能源。用機制砂石的副產物——石粉制作環保透水磚。對開采后的礦山,通過建成博物館、礦山公園或其他休閑場所等,實現廢棄礦山的再利用。
目前,砂石骨料產業處于大發展時期,對行業和企業來說是嚴峻的挑戰,也是良好的機遇。挑戰是,裝備落后、能耗高、規模小、環保不達標、粗放式經營的企業將會被淘汰。機遇是,裝備先進、環保達標、能耗低、生產效率高、產品質量好的企業,能得到更大的發展。
砂石骨料是房地產、基礎設施建設、城鎮化建設、軌道交通、公路、鐵路、京津冀一體化、長江經濟帶、“一帶一路”等的基礎設施建設用量最大的材料。從國家發布的一系列建設等計劃來看,未來幾年砂石骨料的用量將呈現平穩增長趨勢。
我們相信,通過政府和砂石骨料行業同仁的共同努力,砂石骨料工業技術水平的提升和工業化的發展進程會很快,最終將發展成為集石礦開采、加工、儲運高度集成化、自動化、規模化、綠色環保、節能減排和廢棄物回收再利用的現代化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