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條山腳下,坐落著一座年處理尾礦量750萬噸、鐵精礦品位保持在60%以上、月產量穩定在3500噸水平,并擁有一個自主知識產權的、專業化、規模化、現代化的磁選鐵廠。這樣一個過去僅有20余人作業的小作坊式的磁選鐵車間,如何在短短的幾年時間里,發展成為中條山有色金屬集團有限公司走礦山資源再利用、實現可持續發展道路的成功典范?帶著這樣的疑問,筆者走進了北方銅業銅礦峪礦磁選鐵廠進行實地采訪,探其究竟。
改制創新 攻堅克難
磁選鐵廠始建于1995年,1998年改為個人租賃承包。2008年4月1日,中條山集團改制重組成立了中條山集團磁選鐵廠。自此,磁選鐵廠進入到一個制度完善、管理規范、發展穩步的日漸成熟階段。
磁選鐵廠組建之初,確立了“配套銅主業,延伸銅產業鏈,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尋求經濟增長點”的創新思路,建立健全并逐步完善了各項基礎工作,制定出臺了生產、經營、化驗、檢斤計量、統計等各項管理制度。他們以安全生產為中心,以提高鐵粉質量、穩產、高產為重點,夯實基礎管理,按照滿負荷生產、高技術指標、低成本作業的要求,優化指標、改進工藝、強化設備管理,實施供水系統、粗選精選系統改造,精抓生產工藝流程,實現了產量質量的快速提高、利潤大幅度增長。
有這樣一組統計數據:磁選鐵廠2008年完成精鐵粉6966噸,實現銷售利潤150萬元;2009年完成精鐵粉7690噸,實現銷售利潤40萬元;2010年完成精鐵粉12078噸,實現銷售利潤140萬元;2011年完成精鐵粉16016噸,實現利潤234萬元;2012年完成精鐵粉19130噸,實現利潤359萬元。
從6966噸到19130噸,這絕對不是簡單的數字變化,而是追求卓越的磁選人自強不息、永不停歇的精神的體現。五年來,他們拼搏、創新、攻堅克難,一年一大步,實現了產量年年攀升的奮斗目標,成為中條山集團主要經濟增長點,向建設“優質、高效、低耗”的現代化磁選鐵廠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改造擴建 謀求發展
隨著選礦廠改造擴建主體工程的完善與運行,選礦產能的大幅提升為磁選鐵廠實施改造擴建工程創造了條件。依據改造升級促轉型的整體發展思路,中條山集團在保護環境、提高資源利用率、改善企業的運行效率、提高經濟效益等方面有優異表現。2013年9月16日,與提升產能相匹配的磁選鐵廠改造擴建工程正式啟動,磁選鐵廠進入邊改造邊生產階段。
按照產量最大化、不停產改造的原則,磁選鐵廠全力抓好生產組織,確保實現全年23000噸生產經營目標。他們科學決策,積極調整生產組織,采取了多項措施:一是通過新老溜槽分礦處理,將原三車間11臺Φ2.8打撈機移位,加裝在新溜槽分選,將設備性能發揮到最優。二是在老溜槽末端加裝自制的四層磁鐵Φ1.8打撈機,將舊型打撈機無法打撈的弱磁性鐵粉打撈上來,提高了鐵粉回收率。三是加大了老工藝設備的維護保養,取消了老系統精選作業流程,由粗選直接進入了精選,使粗粉產量穩步提升。四是采取設備點檢、巡檢及日常與專項檢查相結合的方式強化設備管理,減少了設備故障的發生。
一系列措施的有效實施,實現了設備集中管理,優化了勞動力配置,提高了鐵粉回收率,節約了生產成本,為邊改造邊生產創造了條件,也為全年生產任務目標的完成奠定了堅實基礎。2013年回收鐵精礦23969噸,為年計劃的104.2%,實現利潤276.5萬元。
2014年6月12日,新工藝系統帶負荷試車成功,磁選鐵廠改造擴建工程投入試運行,標志著磁選鐵廠的生產發展進入到現代化、規模化的新發展階段。
升級改造 續譜新篇
工藝設備改造是推動產業優化升級、提升競爭力、實現企業轉型升級的基本途徑。2014年6月12日,隨著新系統的試運行,磁選鐵廠改造擴建進入新工藝投產、優化、改造、達標階段。他們充分發揮工藝設備改造技術新、投資省、工期短、見效快、效益好的突出特點,以技術創新為動力,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積極探索,調整核定各項技術參數,加快工藝設備升級改造步伐。
在歷時五個月的試運行過程中,磁選廠干部職工發揚不畏難、不退縮、不等靠的自主創新精神,針對系統存在的問題,展開了多項升級改造攻關活動:提高分級效率指標,完善旋流器運行工藝;對粗精泵池砂泵的泵體、吸漿管進行改造,調整電機的安裝角度,解決了粗精泵池砂泵運行問題;在現有管道加壓泵出口處增加減壓閥、減壓管等,排除陶瓷過濾機系統故障;安裝兩臺精選設備,實現穩定給礦,提升品位指標;抓好備件、材料管理,治理跑冒滴漏,確保設備運轉率;改進球磨溢流管設計,確保礦漿流暢自如;改進皮帶運輸系統,滿足皮帶運輸符合需要;加大新設備的使用和維修培訓,抓好備品備件的籌備、組織和裝配,做好設備系統檢修、潤滑保養等工作,完善設備管理工作。
在改造擴建工程實施的一年半時間里,他們共計開展大小技術攻關項目10余項。其中,由他們自主設計、完成的粗選設備Φ-1800磁選機,將回收率穩定在90%的設計指標,提高了尾礦回收處理能力。該項目成為北方銅業銅礦峪礦首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專利項目,并榮獲2014年度北方銅業銅礦峪礦合理化建議和技術改進項目特等獎。此外,在新系統工藝設備安裝完成后,他們大膽設想,勇于嘗試,順利實現了選礦廠不停產溜槽對接,創造了磁選史上的奇跡,此項目由此獲得2014年度北方銅業銅礦峪礦合理化建議和技術改進項目一等獎。
技術攻關活動的開展,進一步完善、優化了系統工藝,打通了工藝流程,12月4日,經過半年試生產的新系統順利通過竣工驗收。
適應新常態 再圖新作為
隨著鐵金屬市場行情低迷,中條山集團外圍小鐵廠關閉、大鐵廠限產,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磁選鐵廠主動適應新常態,立足新起點,發揮新優勢,強化管理,苦練內功,確保效益大增長,再謀企業新發展。
進入2015年,面對磁性鐵含量持續降低、影響金屬回收率的不利條件下,磁選鐵廠認真落實精細化管理目標,積極探索經濟化管理模式,在穩定指標、完善優化工藝的基礎上,圍繞節能降耗、降低成本等方面拓寬思路,創新創效,做了大量的工作。
面對新工藝、新技術,他們結合實際,因地制宜,做出了積極有益的探索。他們將粗選磁選機抬高1.3米,尾礦管降低2米,形成尾礦自流式循環模式,減少了兩臺功率為30千瓦水泵作業,每年可創效25.92萬元;在粗選環節,他們將選礦廠濃密池溢流水回收使用,并用自制水箱將溢流水進行分步沉淀供精選車間的球磨、旋流器使用,每月可利用回收溢流水10萬噸以上,每年可節約水費252萬元。此外,他們借鑒以往實踐經驗,在每臺打撈機前端安裝翻漿板,使流槽底部的礦漿得到充分的翻動,有效提高了金屬回收率。同時,規范數據指標的管理,建立數據臺賬,對照指標變化查找原因,對供礦條件進行分析,從而找到了指標不穩定的癥結,對癥下藥,通過定時采樣進行球磨濃細度指標分析,完善了工藝參數指標日報表,通過指標數據的變化及時掌握生產動態,及時在解決供礦條件方面進行調整,從旋流器壓力調節、沉沙濃度調節、進礦濃度調節等方面進行了調整。在設備方面,對立磨襯板進行了檢修更換,鋼球重新添加并調節添加量,并通過65泵改造、立磨增加溢流槽等一系列設備改造優化了技術參數,確保了供礦濃度指標的穩定,實現了精礦品位達到60%的目標。
廠區內,四季常綠的冬青見證著建設者們日勞夜作的智慧與汗水;車間里,隆隆運轉的磁選機見證著磁選鐵廠日新月異的發展與變化;每一個角落留下的足跡,見證著新一代磁選人努力拼搏、創新進取的精神風貌和頑強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