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創、國內唯一,世界先進。
這樣高大上的字眼,用在安徽皖北小縣城一家企業身上,似乎不太讓人相信。
但事實正是如此,安徽太平洋特種網業有限公司擁有當前世界最先進、能織出世界上最寬幅的濾網。
公司生產的制漿、造紙、工業過濾產品廣泛使用于各大造紙、化工、石油、發電、洗煤、環保、食品、建筑等行業企業。整體技術水平、生產能力、市場聲譽等綜合實力居于國內造紙網行業前列。尤其是致力于高端造紙用網的研發和生產,技術已達到國際同行業先進水平。
現在,該公司又緊緊抓住國家對環保政策更嚴的趨勢,積極開發火力電廠煙氣排放除硫所需要的電廠煙氣脫硫濾布,各種金屬礦尾礦庫處理所需要的尾礦濾布,這兩項產品已經在市場使用,為企業增加了新的利潤增長點。
其實,這樣的企業在太和縣城關鎮工業園并不足為奇。
“從歷史上看,城關以商立鎮、歷史悠久,經商人才遍布城鄉,上世紀80年代就在北關一帶形成了織售篩網的集中區域。隨著生產工藝的成熟的市場的擴張,經過家庭作坊升級、鄉鎮企業改制、聯辦廠整合,壯大了一些民營企業,城關的篩網產業也逐漸形成規模。”城關鎮相關負責人介紹。
1995年前后篩網企業自發向城區周邊集中,2003年城關工業園區建立以來,重點扶持篩網產業,引導企業集聚發展,通過技術改造、設備更新,又促使了部分民營企業升級換代,現代企業初具雛形。
多年來,城關鎮黨委政府依托縣城的區位優勢,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優化一產,強化二產,繁榮三產,經濟總量一直保持在全縣前列。
工業發展勢頭強勁,城關鎮工業園區初步形成了“篩網、發制品、彩印、保健品、食品加工”等五大產業支柱。
其中,篩網業是城關鎮最大的支柱產業,是一個集高科技設備和精密紡織技術為一體的現代化產業。
有以安徽太平洋特種網業有限公司為龍頭的36家篩網企業;篩網企業在全省處于領跑者地位。2013年園區城關鎮被省批準為“省級篩網專業集群鎮”。
篩網品種繁多,用途廣泛,主要是指采用蠶絲、金屬絲或合成纖維等原料織制、表面有均勻而穩定的透氣孔、具有篩選和過濾作用的織物。
“篩網應用遍布工業、農業、科技、國防各領域,上至科技尖端,高新產業,下至衣食住行,文化生活,與國民經濟同步發展,與國計民生休戚相關,在航天、航空、印刷、印染、電子、制藥、化工、采礦、建筑、糧食各方面都能找到篩網的存在。”
太和縣經信委主任洪保榮對產業發展進行了詳細介紹。
太和縣工業濾布產業大體起源于20世紀80年代初,發展于80年代中后期,興盛于90年代中期,先后經過家庭作坊升級、企業改制整合,近幾年呈快速膨脹發展。
為深入實施工業強縣戰略,突出工業主導地位,太和縣強力推進工業集聚發展,提升產業活力,結合實際,制定政策支持鄉鎮工業聚集區加快建設。在年度綜合評比中,對財政貢獻排位第一、二、三名的鄉鎮工業聚集區分別獎勵50萬、40萬、30萬元;對鄉鎮工業聚集區每新增一家規模企業,即按該企業當年實繳稅收地方留成部分的80%給予一次性獎勵。獎金用于工業聚集區基礎設施建設。同時,切實激勵金融機構加大對工業企業支持力度,并支持企業上市融資。
2014年全縣篩網生產企業60多家,產值30億元左右,規模以上企業24家,城關鎮的發展正是縣政府對工業聚集區的政策支持的典型。
據了解,僅城關工業園篩網從業人員達3200余人,足跡遍布全國各地,年人均純收入5萬多元。
近年來,城關鎮黨委政府依托地處縣城區位優勢,精心打造一流的投資環境,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工作,著力打造五個“一”工程,促進了園區健康、快速發展。
2015年1-7月份園區實現工業產值377497萬元,同比增長35%;工業增加值120166萬元,同比增長28%;截至6月份底,累計進出口總額達10412萬美元,同比增長39%。
“今后我們還會繼續通過加大扶持,依靠龍頭帶動,不斷提高產業集聚效應,增強產業配套能力,不斷延長產業鏈條,加大產業集聚度,有力地促進全鎮經濟發展。”該鎮負責人信心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