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港口集團轉型升級啟示錄
6年前,它偏居渤海灣一隅,是以運輸煤炭為主營業務的港口運輸企業;今天,它運營秦唐滄三大港區,深度整合省域港口資源,布局河北、面向世界,并打破“一煤獨大”的產品結構,實現多元發展,成為大型綜合性集團公司;未來,它還要構建集碼頭運營、資源開發、資本運營和綜合物流服務“四商合一”的卓越港口集團,更好服務于京津冀協同發展和“一帶一路”國家戰略。
自2009年7月組建以來,河北港口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河北港口集團”)按照“以港為基、跨區經營、多元發展、轉型升級”的戰略思路,牢牢把握“主業發展快中求強、轉型發展穩中求進”的總基調,在探索中奮進,于實踐中創新,逐漸完成從大變強、由單一到多元的嬗變。
這家企業率先展開美麗中國夢的地方試驗,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能力大幅提高,譜寫出一曲“盛德大業、惠世報國”的藍色樂章,成為中國名企再出發的新典范。
在我國經濟發展進入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的“新常態”以及進口煤炭沖擊、周邊港口競爭日益激烈等不利因素影響下,河北港口集團的主要指標均實現逆勢上揚。數據顯示,該集團已連續6年保持3億噸以上港口吞吐量的高位運行態勢,2014年以3.82億噸問鼎年度新高;實現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分別從2009年的54億元、6.4億元,增至2014年的145億元、22.2億元,分別增長約268%、347%;資產總額從集團成立之初的239億元,到2015年6月底已突破600億元。在做大做強港口傳統主業的同時,積極進軍物流產業、金融領域、綜合服務業,多元產業占集團總收入的比重,由成立之初的14.4%提高到目前的52.2%,占據半壁江山。
這一切是如何發生的?
順勢而為 高起點謀劃“多元發展”
河北港口集團的前身是秦皇島港務集團有限公司,歷史可以追溯到1898年清光緒年間自行開埠的秦皇島港。這家有著117年悠久歷史的企業,寄托了幾代河北港口人向海而生的夙愿和夢想。
作為國家“北煤南運”運輸大通道中的重要節點、我國煤炭裝船港的主體,北方腹地和歐亞“新絲綢之路”的重要出海口,以秦皇島港為首的河北沿海港口,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改革開放后,更是成為該省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更高層次參與經濟全球化的重要戰略資源。
但長久以來,河北沿海港口缺乏統一規劃開發,導致除秦皇島港以外,全省港口經營主體多、小、散、弱,投資分散。進入21世紀,渤海灣及周邊,港口業務同質化競爭日趨白熱化,天津港、大連港、青島港等大型港口虎視眈眈,使得河北沿海港口面臨的形勢更加嚴峻。
“過去在傳統發展模式下,沿海地區的港口更多專注于完成自身業務,思路相對封閉,沒有從區域乃至全球的角度進行布局和規劃,這種做法大大限制了港口的發展。”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博士武紅認為。
地處環渤海中心區域的河北,要趕超沿海經濟隆起帶建設步伐,必須打響港口轉型升級的背水一戰。在原秦皇島港務集團有限公司基礎上,省委、省政府組建了河北港口集團。
組建方案明確河北港口集團職能定位。即“按照全省港口布局規劃,作為港口投資和運營管理主體,不斷提高管理水平,拓展港口的商貿、物流、金融、信息等功能,促進全省沿海港口功能與臨港產業及物流產業的協調發展;充分發揮投融資平臺作用,加快整合省內港口資源,積極運作省內港口資產上市,多渠道籌措港口建設資金,主導全省沿海新增港口建設”。
這意味著,作為集港口建設、開發,國有資產運營、管理以及投融資功能于一身的省屬大型國有企業,河北港口集團不僅要承擔起光大秦皇島港百年基業的歷史重任,還要積極適應省域經濟發展需要,服務產業群、城市群發展,加快培育以第四代港口為標志的全國知名大港,重點建設布局合理、分工明確、優勢互補、綠色環保的現代化綜合性港群體系。
在河北省委、省政府和省國資委領導下,河北港口集團16000名職工奮發有為,二次創業。2011年,邢錄珍出任河北港口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后,更是帶領集團領導班子圍繞轉型升級問題,醞釀了一場涉及企業戰略布局、行動策略等多個方面,主動有為地“自我變革”。河北港口集團也因此迎來歷史上最快發展時期。
“我們既要把傳統港口主業做大做強,也要轉型升級,去搞多元化。集團的港口都是第三代港口,要去升級到第四代、第五代,這個工作量很大,但必須要做。”邢錄珍說,“觀念決定思路,思路決定出路。我們必須立足于早、立足于快、立足于質,加快轉型升級的步伐,把發展方式轉變到提高企業的質量和效益上。”
河北港口集團堅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轉變企業發展方式為主線,確定了“12358”的總體戰略框架,即一條主線、兩個平臺、三大主業、五大板塊和八項業務,力爭在“十二五”末,實現由世界最大干散貨港口運輸企業向碼頭運營商、資源開發商、資本運營商和綜合物流服務商于一體的大型綜合性卓越集團的轉變。
專家對企業轉型升級路徑給予高度肯定。武紅認為,河北港口集團組建后,首先完成了資源整合、統籌規劃的階段性任務,形成多港聯動、錯位發展的戰略布局;其次對其業務進行重新定位,以港口為依托,綜合提升港口能力,不斷開拓新的領域;又以全球化的視野,促進其國內外業務和貿易交往更為頻繁,經濟外向性程度逐步提升。
轉型升級優勢突出核心競爭力顯著增強
“12358”的總體戰略框架一經確定,河北港口集團就開始把握重點,大力深化內部改革。在持續推進管理提升,促進經濟良性運轉,推動集團綠色發展,優化布局結構,推進轉型升級,加強科技創新的基礎上,積極開展國際化經營,讓勞動、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創造集團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讓發展成果更多惠及全體職工。
記者梳理發現,河北港口集團轉型升級成果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轉變發展理念,以市場為導向,以服務為抓手,創新思維,打造品牌,努力搶占港口運輸市場,做大做強港口傳統主業。集團運營的秦皇島、曹妃甸、黃驊三個港區同向發力、共襄大局,在全國港口行業中率先推行港前待泊、合署辦公、重載交接等作業模式,壓縮輔助作業時間,提高裝卸效率;緊盯市場需求,密切客戶關系,開展配煤業務,擴大專用場地,提供個性化服務。曹妃甸港區重點開發貿易礦貨源,成功開展鐵礦石混礦、篩分破碎等業務。黃驊港區積極承攬貨源,探索6+2泊位整合運營模式。面對煤炭、礦石等大宗商品運輸市場低迷,周邊港口競爭加劇,集團港口吞吐量創下年度新高。
二是積極培育多元產業,進軍物流產業、金融領域、綜合服務業,持續不斷創造出來新的優勢,集團業務結構發生實質性變化,發展方式由規模擴張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
集團港口物流產業逐步構建了以三地港區為依托,以大宗散雜貨為基礎,以內陸港、物流園區為節點的現代港口物流體系。組建了全省首家港口金融企業——河北港口集團財務公司,歸集成員企業資金17.3億元,并拓展內部信貸業務,融通內部資金,成功發行18億元中期票據改善集團融資結構,退出了一些效益不佳、前景黯淡的投資企業。港口工程公司、港口機械公司及新組建的餐飲公司、物業公司、旅游公司發展勢頭向好,港口行業縱向產業鏈環節上的綜合服務板塊走向市場,企業盈利能力在不利的宏觀經濟發展環境中持續提升。
三是按照河北省委、省政府推動全省港口轉型、拉動省域經濟發展的一貫方針,大力發展雜貨、集裝箱業務,積極完善港口功能、調整結構,從單一能源港口運輸企業轉變為綜合型港口集團。
目前,在秦唐滄三大港區擁有雜貨泊位33個、年設計通過能力12830萬噸。擁有并經營秦皇島港和黃驊港5個集裝箱泊位,年設計通過能力165萬標準箱。2014年創下了雜貨1.37億噸、集裝箱72.8萬標準箱的歷史新高。雜貨吞吐量已從集團成立之初占總吞吐量的28.7%上升至35.8%,集裝箱吞吐量翻了一番還多。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個過程中,河北港口集團以理念創新推動模式創新,“港產城一體化”開拓臨港經濟發展的新局面,以港城互贏實現河北的城市、港口共同發展。即加快從物流中轉通道向區域資源集配樞紐轉變,真正發揮港產城統籌發展的先導作用,以港口優勢吸引項目落地,以項目建設拉動城市經濟發展,以城市經濟發展推動港口壯大,最終形成“以港興產、以產帶城、港城互動”的良性發展局面。
6年來,河北沿海港口發展迅猛,已經成為沿海強省建設的強大引擎。沿海地區產業規劃格局初步建立,秦皇島大力發展以玻璃、裝備制造、電子、船舶配套等為主導的臨港工業集群,京唐港區和曹妃甸新區積極吸引鋼鐵、化工、裝備制造、高新技術五大類臨港工業企業落戶,滄州渤海新區以冶金裝備、石油化工、電力能源為主導構建產業體系。因其大量的物流需求,帶動了臨港物流業和商貿業的發展,并將持續推動人口聚集,最終形成完整的產業體系和城市功能體系。
四是持續推進跨區域發展,按照集群式、錯位式經營思路,統籌謀劃秦唐滄三大港區發展,內部協調聯動、海陸相互支撐、區域合作共贏、境內外交相輝映的發展格局初步形成。
世界最大的煤炭運輸港,又被稱為“國民經濟的晴雨表”的秦皇島港,在鞏固煤炭運輸主樞紐港的基礎上,穩步推進西港搬遷改造工程,努力向立足能源服務,集雜貨、油品、集裝箱等綜合運輸于一體的現代化港口轉變。在曹妃甸港區,先后建成了礦石碼頭一、二期工程6個泊位,年設計通過能力6550萬噸,正在加快建設年設計通過能力5000萬噸的煤炭碼頭二期工程。在黃驊港區,先后建成了4個通用散雜貨泊位和4個多用途泊位,2個20萬噸級礦石泊位。邯鄲國際陸港物流園區和香港公司,著眼海港陸港協調聯動,開展跨境商貿業務。與天津港集團合資組建了渤海津冀港口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旗下秦港股份控股組建唐山港口投資開發有限公司,抓住國家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機遇,統籌港口資源及航運要素。
今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總體來看,河北港口集團已基本完成“12358”戰略框架構筑,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進一步增強。
2014年各項經營指標在河北省國資委監管企業中名列前茅,港口吞吐量在全國沿海各大港口位居第五,利潤總額在各大港口企業位居第三。除了三港協同發展港口主業外,努力實現集團多元發展,新拓展業務達到或接近同行業先進水平,顯著增強企業抗風險能力。企業的資產負債率低至46.49%,控股、參股上市公司6家,參與了銀行、證券、基金等所有的金融業務,多領域布局、多利潤源支撐格局初步形成。秦港股份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凈資產收益率達到16%,在整個沿海港口名列第一。職工通過職業技能培訓、在職學歷教育等多種提高學歷能力的途徑,培訓率達175%。在全省經濟發展中,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綜合實力和市場競爭力明顯提高,在全國乃至世界的品牌影響力進一步提升。
再出發 再造百年傳奇不辱歷史使命
河北港口集團在服務省域經濟發展時的作用不斷增強。在它的建設、開發下,河北港口在我國沿海港口中的地位大幅提升,有力支撐起全省鋼鐵工業發展,帶動制造業向沿海地區轉移。在保障國家能源運輸中將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提升河北在京津冀協同發展和“一帶一路”國家戰略上區域間經濟合作的話語權。
武紅認為,國有企業轉型升級的路徑,在河北港口集團這里,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企業資源的重組。持續推進港口資源整合,在秦皇島港發展相對成熟的基礎上,陸續將曹妃甸港和黃驊港這兩個新興港口納入其業務管理范圍,此外與天津港集團開展溝通與合作,成立了渤海津冀港口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統籌規劃和利用天津、河北兩地的港口資源。
二是業務領域的拓展。長年承擔國家能源運輸包括東南沿海電煤運輸以及國家外貿煤炭出口等重要任務,目前在穩定原有業務的基礎上,更多地拓展大宗貨物交易包括各類設備、礦產品等,干散貨貿易包括食品、化肥等,發展態勢良好。
三是企業社會責任的增強。建立了一套全方位的社會責任體系,包括:國家、股東、客戶、職工、社會、環境六大責任,建立了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制度,定期發布《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由全社會進行監督。
四是資本利用方式的轉變。秦皇島港股份有限公司和邯鄲國際陸港有限公司分別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和上海股權交易中心中小企業股權報價系統成功掛牌上市后,融資渠道拓寬,可以更加靈活地籌集和利用社會資本。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對于有117年悠久歷史的河北港口集團來說,京津冀協同發展和“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實施,開啟了一個嶄新的時代。邢錄珍說,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機遇,我們一定要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良好機會。一是堅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組建港口集團的正確決策,加快整合省域港口資源步伐,提升河北港口的整體競爭實力。二是加快港口基礎設施建設,為建設沿海經濟強省提供港口支撐。三是依托港口加快發展綜合物流,切實拉動區域經濟發展。
此外,來自政策方面的利好也在不斷加碼。2014年11月,《河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沿海港口轉型升級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提供強力支撐的意見》出臺。2015年8月17日,履新的河北省委書記趙克志,在考察秦皇島港西港搬遷改造工作時指出,秦皇島港要按照“一帶一路”戰略,謀劃新形勢下的走出去戰略,加快河北優勢富余產能走出去步伐,為促進國際產能合作作出積極貢獻。
河北港口集團確定“十三五”的戰略目標:到2020年,“一條主線+兩個平臺”的基礎作用得到充分發揮,“三大主業”日益集中和突出,“五大業務板塊”共同支撐格局形成,依賴資本運作展開的兼并收購成為集團發展橫向拓展的主要手段,集團競爭優勢由港口經營提升至整體物流鏈條的綜合優勢;港口主業外其他業務得到平衡發展,并成為集團發展的重要支撐。集團成為公司制度完善、競爭優勢強勁、經濟效益領先,集資本運營商、資源開發商、碼頭運營商和綜合物流服務商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卓越集團公司。
藍圖已經繪就,只待鏗鏘前行。我們有理由相信,再度揚帆起航的河北港口集團,會繼續創造新業績,續寫新輝煌。
鏈接:河北港口集團“12358”發展戰略——
“1”即按照一條主線,“以港為基、跨區經營、多元發展、轉型升級”,是集團由單一碼頭經營商向綜合物流服務商轉型、實現國際化發展的基礎;
“2”即著力打造兩個平臺,資本和信息服務,是實現集團綜合優勢發揮的重要支撐;
“3”即大力發展三大主業,港口經營、建設及配套服務,港口物流,其他水上運輸輔助服務,構成了保障集團未來發展空間和彈性發展需要;
“5”即努力構建五大板塊,港口經營、物流服務、地產開發、投資金融和綜合服務,有利于減少管理維數,便于有序擴張業務需要、提高系統效應;
“8”即積極開展八項業務,港口經營、港口物流、港口建設、港機制造、港口地產、港口服務、資源開發和資本運作,傾力打造港口產業集群,是集團在戰略期發展的重點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