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石大江集團有限公司的前身是大冶有色集團下屬的實業公司,1998年,大冶有色按照中央和省市要求,對下屬服務性的公司實行主輔分離,進行民營化改造。2003年獨立法人企業黃石大江集團有限公司應運而生,當時注冊資本金不到3000萬元。經過十多年的市場拼搏和風雨錘煉,黃石大江集團已成為總資產過6億元,2014年產值超過25億元,預計2015年綜合產值將達到28億元的行業翹首。

圖為大江集團先進的冶煉爐渣浮選設備——MQY4060球磨機
從國有大中型企業到民營企業的華麗轉身,背后是難以言盡的失落、迷茫和困惑。沒有了國有企業的金飯碗,職工需要在市場找飯吃,搞不好就沒有飯吃,很多職工還沒有完成心理轉變和市場適應,在“破與立”之間迷茫和徘徊。經歷短暫陣痛之后,大江集團管理層清醒地認識到必須以大冶有色為依托,以大冶有色的廢氣、廢渣、廢液的回收利用作為主攻目標,發展循環經濟,走健康可持續發展道路,這既符合國家的產業轉型發展規劃,也能有效解決大冶有色的“三廢”問題,實現變廢為寶、資源循環利用。特別是近五年來,大江集團在循環經濟領域持續發力,上項目、擴產能,逐步做大做強,使黃石大江集團成為全國首批資源綜合利用“雙百工程”骨干企業。
經錘煉而成 為開拓而生——
優秀企業文化是發展的源動力
文化是一個企業的發展基因。黃石大江集團是大冶有色的下屬單位和關聯企業,大冶有色“經錘煉而成,為開拓而生”的大江文化深深植根于大江集團每一個員工的精神土壤之中,深深地影響著大江集團每一個員工。大江集團雖然從大冶有色獨立出來達十多年之久,但仍然傳承著大冶有色優秀的企業文化,并沿用至今。大冶有色企業文化中“責任、忠誠、學習、進取”的核心價值觀依然是引領大江集團不斷前行的精神力量,是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快速發展的源動力。
傳承優秀企業文化,結合大江集團實際不斷創新是大江集團企業文化的一大亮點。“從大江集團核心經營理念的變化就可看出特色和內涵,集體領導、合法經營、尊重科學、規范管理、改革創新、公平公正、走健康可持續發展道路”。“從大江集團核心經營理念的確立到成為每一個員工的職業遵守,是經歷了一個長期迷茫乃至慘痛教訓的,刻骨銘心。”黃石大江集團董事長、總經理諶宏海如是說。
采訪中,諶宏海還詳細闡釋了這些核心經營理念豐富的內涵和難以忘卻的傷痛。他說為什么要強調“集體領導”?就是要改變過去集團決策“一言堂”的局面,形成集團重大決策集體討論,充分發揮領導集體的智慧,避免由于決策失誤給集團造成重大損失。“合法經營”就是遵紀守法、照章納稅,集團每一項經營活動必須做到合法合規,法有禁不可為,員工在工作和生活中要合規合矩,敬畏法律,始終把紀律挺在前面,徹底改變民營企業的社會形象。
談到“尊重科學”,諶宏海感觸頗深。大江集團成立之初,熱衷于盲目上項目擴大產能,由于沒有進行充分的市場調研和項目論證,很多項目無疾而終,損失慘重,教訓深刻。“尊重科學”就是要嚴格遵循市場規律、經濟規律,新上項目要進行充分的市場論證和可行性分析,不打沒有把握之仗,規避投資風險。“規范管理”就是雖然是民營企業,但要長遠發展必須建立規范的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用制度管理實現長效管理,企業管理規范了才能吸引更多的投資者,也才能在資本市場有所作為。
對于“改革創新”。諶宏海笑談這個經營理念最好理解,市場瞬息萬變,如果還是在抱殘守缺或墨守成規,不在勞動、人事、分配三項制度上改革,不在技術改造、產品設計和工藝流程上進行改革創新,企業就沒有任何競爭和比較優勢,這樣企業就不會有大的發展。“公平公正”是對于所有員工而言,就是要保證每一個員工有一個相對公平和諧的工作和生活環境,公平公正地享受大江集團發展的成果和紅利。這是企業發展的終極目標,也是企業和諧發展、健康發展的基礎。
“只有解決了企業怎樣發展、為誰發展的問題,企業才能健康可持續發展。”諶宏海說,這就好比一個數學題,企業的核心經營理念就是一個個獨立的數字,獨立數字之間只能做加法,不能做減法。核心經營理念每一個要素之間都是互相依存、互相支持的,缺一不可,更不可偏廢,這樣才能共同推動企業走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充分發揮企業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以企業黨建促文化建設在每一個職工、每一個崗位生根發芽。大江集團各級黨組織結合實際,將黨組織活動寓于“四好”班子創建、“黨員示范崗”、“黨員身邊無事故”、“黨員服務承諾”等形式多樣、效果實在的活動之中,使黨建工作在基層各個單位結合實際,生動活潑,富有特色,效果突出。集團各級黨組織緊密圍繞生產經營中心,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先后開展了“求生存、找市場、保飯碗”、“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民營改制,我們怎么辦?”、“怎樣建立民營企業機制”為主題的大討論活動,確保了集團民營改制的順利實施和集團大局的和諧穩定。廣泛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宣傳教育月活動和效能監察活動,不斷加大黨風廉政建設工作力度,切實轉變工作作風。全面推行黨務公開和廠務公開,開展星級文明單位創建活動,促進大江集團兩個文明建設和諧發展。
大江集團企業文化的根本宗旨是“一切發展為了職工,一切發展依靠職工”。為此,大江集團將“全心全意依靠員工辦企業”寫在集團不斷發展的大旗上,讓員工的主人翁意識和首創精神始終成為這面大旗上永恒的主題。大江集團每年按期完成董事會確定的經營目標,員工收益得到保障,確保了員工每年新增工資與有色集團公司職工同步增長。大江集團建立了扶貧救困基金,對特困戶定期定額予以救濟,對一般困難戶逢年過節上門慰問,發放補助金和節日物資,對生病住院員工進行看望慰問,對員工考上大學的子女發放800-1000元獎學金。
在基本解決員工就業的同時,大江集團克服困難,加大投入,注重改善員工的勞動環境和工作條件,降低員工的勞動強度,加強員工勞動保護,保護員工合法權益。大江集團還為員工辦理了各類保險,基本做到應保盡保,堅持為特殊工種員工安排體檢及療休養。努力做好殘疾人的安置就業和為殘疾人服務工作,大江集團形成了“扶殘助殘”的濃厚氛圍,殘疾員工與其他員工一樣同工同酬,共享企業的發展成果,受到上級組織和殘疾員工家屬的高度肯定。集團工會大力開展各種勞動競賽和技術比武活動,舉辦各種文體活動,部分文藝節目在省、市比賽中獲獎。
在優秀企業文化的浸染和熏陶下,大江集團員工努力踐行“責任、忠誠、學習、進取”核心價值觀,形成了精誠團結、頑強拼搏、和諧奮進的良好氛圍。
變廢為寶 循環利用——
循環經濟是快速發展的引擎
剛剛成立之初的大江集團有一半以上是不良資產,沒有主導產業,更無“拳頭產品”,可以形象地概括為“單位四分五裂、資產破銅爛鐵”,“員工群情激奮、領導焦頭爛額”。在這種困境下,企業的生存問題、員工的生存問題成為困擾集團管理層的首要問題。
大江集團出路在哪里?主攻方向又在哪里?在經過反復的市場分析后,集團管理層決定以大冶有色集團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渣、廢氣、廢液”作為主攻方向,為大冶有色配套服務,發展循環經濟,實現廢物回收綜合利用,變廢為寶,大江集團走出了一片新天地。
十多年來,大江集團先后投入循環經濟和新項目開發資金3億多元,先后建成了110萬噸銅冶煉爐渣選銅生產線、3萬噸煙灰綜合利用生產線、5000噸電積銅擴容,形成年可處理110萬噸銅冶煉爐渣、3萬噸銅冶煉煙灰、電解廢液20萬方,年綜合回收2萬噸(含銅)銅精礦、5000噸電解鉛、3000噸電積銅、300噸粗鉍(含鉍)、6噸銦錠的生產能力。在資本運作上邁出了新步伐,已與大冶有色公司共同出資組建了大冶有色金生銅業公司,促進了再生金屬的綜合利用和循環經濟的發展。
大江集團主要從事有色金屬冶煉廢渣、廢液、煙道灰等“三廢”資源的綜合利用,本著走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道路的理念,以創建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企業為目標,以科技創新為推力,以“三廢”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為核心,大力推進清潔生產,努力實現冶煉“三廢”的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集團依托大專院校,通過科技攻關和技術改造,先后投資3億多元,建成了國內第一家銅冶煉爐渣無尾砂壩選礦廠、國內同行業規模最大、綜合回收最全的煙灰綜合回收系統和電解廢液凈化回收系統。集團擁有19項國家專利,2010年《含銅爐渣晶相調控清潔浮選新技術及應用》獲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學技術獎一等獎,2011年《低品位諾蘭達爐銅渣分步回收及綜合利用技術》獲湖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蜂窩型導電玻璃鋼電除霧器獲得“第十二屆發明展覽會優秀產品金獎”、《大冶諾蘭達爐渣選礦廠工程》和《大冶諾蘭達爐渣選礦廠工程選礦工藝和環境工程設計》分別獲得中國有色金屬建設協會頒發的2003年度中國有色金屬工業部級優秀工程設計二等獎。
大江集團總資產達6.20億元,凈資產2.26億元,2014年營業收入達25.65億元,實現利潤1406萬元,上繳稅金3149萬元,納稅總額在黃石市民營企業中排名位居前列。集團能源總消耗量12248噸標煤,工業總產值90247.5萬元,萬元產值能耗0.142噸標煤/萬元,較2013年萬元產值能耗0.143噸標煤/萬元有明顯下降,節約90.2噸標煤。
大江集團秉承“責任、忠誠、學習、進取”的核心價值觀,堅持“集體領導、合法經營、尊重科學、規范管理、改革創新、公平公正”的核心經營理念,走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企業文化,樹立了良好的企業形象。大江集團在黃石市工商銀行、交通銀行都獲得AA+信用等級,連續多年獲省、市“重合同守信用”單位稱號;2003年獲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全國守合同重信用企業”稱號;2005年取得《湖北省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同年底獲黃石市“十佳和諧企業”和“十佳環境友好企業”稱號;“20萬噸渣選項目”被推薦為“國家環境友好工程”;連續8年被黃石市政府授予環境保護先進單位;2010年被列入湖北省重點行業第二批循環經濟試點企業;2011年被評為省級高新技術企業;2012年110萬噸銅冶煉爐渣選礦資源綜合利用擴建項目列入國家發改委2012年中央預算內投資備選項目;2012年被國家發改委列為國家首批資源綜合利用“雙百工程”骨干企業;2013年集團榮獲全國優秀民營企業和湖北省民營經濟十大杰出創新企業等榮譽稱號;2015年獲“湖北省重點產業創新團隊”稱號。
循環經濟主要項目情況簡介
1.110萬噸銅冶煉爐渣資源綜合利用擴建項目
以銅冶煉爐渣為原料,在現有基礎上進行擴能改造,建設廠房及配套設施,新增各類設備儀器36臺(套),項目總投資11600萬元,其中固定資產投資8767萬元。該項目建成后,可實現年處理銅冶煉爐渣110萬噸,年產銅精礦6萬噸(其中銅金屬量1.5萬噸、黃金0.5噸、白銀5噸),40萬噸鐵精礦砂,10萬噸選煤用重介質,54萬噸水泥生料原料。項目投產后可新增加350人就業,年增加銷售收入26400萬元,新增利潤3432萬元,新增稅金1130萬元。
2.多金屬濕法分離梯級回收項目
該項目主要回收銅、鉛、鋅、銦、碲、鉍、鎳、鈷等多種稀散有價金屬,項目生產所需原料一部分為冶煉企業收塵煙灰經煙化揮發產生的次氧化鋅,生產工藝采用株洲冶煉廠濕法分離技術,主要生產鋅錠、銦錠、粗碲,副產品含鉛酸浸渣、鎳鈷渣;一部分為銅冶煉企業的電收塵煙灰,生產工藝采用公司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一種銅轉爐煙灰礦渣成團冶煉鉛的新工藝及其成團配方》,主要生產工藝為:煙灰水洗浸出—凈化除雜—蒸發濃縮生產硫酸鋅、副產銅渣經萃取生產五水硫酸銅(也可生產電積銅)、含鉛酸浸渣經脫水干燥制團—豎爐熔煉(側吹)生產鉛鉍合金、鉛鉍合金—電解—精煉生產電解鉛、精鉍、粗錫。該項目固定資產總投資3798萬元,項目投產后可實現新增就業人員108名,新增銷售收入22128萬元,新增利稅總額1450萬元。
3.3萬噸有色金屬冶煉廢物綜合利用改擴建項目
該項目計劃總投資8000萬元,其中固定資產投資5800萬元(其中環保整改2260萬元)。主要技改內容為:(1)新建煉銅煙灰管道輸送系統。(2)新建制團系統。(3)改建4.8m2側吹爐,新建1.2m2豎爐。(4)新建收塵、脫硫系統。(5)、新建水處理系統。(6)完善廠房封閉及危廢存儲系統及相關輔助工程等。預計達產后可實現新增1個億銷售收入。
全面預算精益化——
長效管理機制是持續健康發展的根本保障
改革人事制度,釋放生產活力。企業改制后,內部改革進一步深化,大江集團提出以產權制度改革為突破口,帶動勞動、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激活生產力第一要素。此外,還進行了內部資源配置市場化改革,根據部分單位的現狀和特點,結合市場經濟形勢,實行內部資產重組,給集團帶來了新的活力。在干部人事制度方面,改革干部聘用方式,完善干部競爭機制,建立起干部能上能下的競爭機制。在分配制度方面,改變單一的分配模式,形成按勞分配和按其他要素參與分配相結合的多元化分配格局,逐步完善了工資能高能低、收入能增能減的激勵約束機制。經過多方面的改革探索,進一步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
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大江集團董事會、監事會、經營層按照各自的分工履行職責,確保了集團生產經營及各項工作的有序進行。這種新的內部運行管理模式,充分發揮了經營層成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工作成效明顯。建立和完善了出資人代表會制度、股東會制度和職工代表大會制度,組建了出資人代表理事會,進一步健全了由出資人代表參與的民主決策機制。大江集團堅持每月的經濟承包考評和全面預算管理制度,嚴格控制成本及各項費用,嚴格承包考核,實施獎懲兌現。近年來,兩級經營者圍繞生產經營抓管理、出效益,大江集團面貌一年一個樣,年年上臺階,企業步入良性循環發展軌道。通過開展5S精益管理、對標管理、TPM管理、績效考核管理、全面預算管理、安全標準化管理進行企業管理升級,企業各項管理工作得到全面加強。
實施全面預算和精益化管理。大江集團在建立健全、加強完善企業各項管理的同時,始終不忘以市場為導向、向市場要效益。堅持對下屬各單位實行“以成本為中心”的經濟承包,實施全面預算管理和精益化管理,率先推行黨政工作百分制考核制度。對承包單位經營班子確定了六項考核指標,即完成目標利潤、經濟技術指標、安全環保、5S管理、黨建工作目標和精神文明建設,分別確定不同的分值,全年總分1200分,經營者按實際得分獲取報酬。在承包指標中,還將降低可變成本費用納入利潤范疇進行考核,促使各單位不亂提工資,濫擠成本,確保員工工資。同時,對各單位金屬回收率、產品能耗、成品率、產品合格率提出量化指標,逐月考核并與責任人收入掛鉤,依據這些指標完成的好壞,實行重獎重罰。大江集團堅持每月的經濟考評會和每季度的經濟活動運行分析會,及時掌握生產經營中存在的問題,調整生產經營策略,指導生產經營活動順利開展。在考核上,加大對經營者的績效考核力度,嚴格考核兌現,對完成任務好的,該獎的獎;沒有完成任務的,該罰的罰;對承包指標完成不好的,扣減分值,并對應扣減經營者的收益。在抓生產經營的同時,大江集團堅持人與環境的和諧,注重安全環保責任制的落實,實現了安全環保指標“七為零”,環保指標達到上級標準,各項工作向制度化、標準化、規范化邁進,大江集團年年超額完成董事會下達的經營任務。
走過風雨,大江集團同舟共濟;搏擊風浪,大江集團合力同心?;赝蠼?,潮平海天闊,風正好揚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