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座小山似的粉煤灰堆,堆積了上億噸粉煤灰。灰堆旁,一邊是水磨頭村——田間地頭和院落炕頭都落滿了粉塵,有的房屋根基下沉,墻體開裂;耕地鹽堿化,無法耕種。目前該村已經開始搬遷。另一邊,離灰堆更近的是山西朔州潤臻新技術開發有限公司——在這里,粉煤灰被送進機器,變成平整的板材吐出來;然后,再加工成精美的家具,登堂入室,身價百倍。為這一情景所震撼的不只是國內的廠商,更有美國、德國、英國、日本等許多國家的專家紛至沓來。
污染催生治理需求
山西朔州市是一座資源型城市,在煤炭帶來巨大經濟效益的同時,也產生了大量的工業固體廢棄物。據統計,這里年排放煤矸石4200萬噸、粉煤灰800萬噸、脫硫石膏120萬噸,特別是粉煤灰排量大、堆存多,累計堆存量已達1.8億噸,不僅占用土地,而且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影響人們的生產和生活。
如何讓這些工業固廢綜合利用、變廢為寶?經專家論證,粉煤灰也是一種資源,可廣泛應用于道路工程、生態回填、有價元素提取、農業等領域。朔州市委書記王安龐說:“這對我們來說既是機遇,又是壓力和挑戰。為了讓粉煤灰成為新興綠色產業和新的經濟增長點,我們大力發展煤矸石制建材、煤矸石材料加工、脫硫石膏制建材、粉煤灰制建材、粉煤灰提取氧化鋁等產業。力爭到2020年,煤矸石綜合利用率達到100%,粉煤灰綜合利用率達到80%,建成全國有影響的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示范基地。”
記者了解到,朔州市把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產業作為調結構、轉方式的重要支撐全力推進,規劃建設了固廢綜合利用工業園區。為吸引更多的企業入駐園區,朔州市制定了多項扶持政策,明確凡固廢綜合利用企業全部納入資源綜合利用類企業,享受國家各類優惠政策,包括稅費減免,在土地政策方面實行全征全返等。園區的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全部由政府投資,政府從各大院校和科研機構聘請專家隊伍,免費為企業提供技術和服務。努力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為投資企業提供寬松的生產經營環境。
朔州市固廢綜合利用工業園區,是全國第一家集中發展粉煤灰綜合利用產業的工業園區,也是該市依照循環經濟理念規劃的8個工業園區之一。“利用周邊豐富的粉煤灰資源以及重度鹽堿地,我們規劃建設了固廢工業園區,總面積達2.4萬畝,現在的入園企業已有16家,年消化粉煤灰260萬噸。全部建成以后,最終消化粉煤灰的能力是1千萬噸。”固廢工業園區管委會副主任吳建成說。
自主研發點碳成金
“你看這張辦公桌、我身后的這排書柜,還有你坐的那把椅子……都是我們利用新技術用粉煤灰做成的!”在朔州一家家具店,潤臻公司董事長胡勇對記者說。這些桌椅、門窗看上去沒有什么特別,光滑、細膩、有質感,摸上去與普通家具無異,如果不是特別說明,記者怎么也不會把這些家具與粉煤灰聯系在一起。
潤臻公司研制出以粉煤灰為主要原料的碳金新材料板材,這些板材可以做成各種高檔家具,使粉煤灰的價值提升了幾百倍。“如今,我們公司年消化粉煤灰150萬噸,產值達2.5億元,產品以零甲醛排放、可吸附、能回收等特性蜚聲海內外。”胡勇說:“我給產品起了一個名字叫‘碳金’。”要說這些家具得到國內外專家認可,還得從今年9月在朔州舉行的“2015亞洲粉煤灰及副產石膏處理與利用技術國際交流大會”說起,該公司利用粉煤灰制造出來的家具、地板大放異彩。亞洲粉煤灰協會主席大衛·哈里斯說:“大師在民間,沒想到你們能把粉煤灰做到極致!”
朔州市先后建成4個粉煤灰綜合利用研發中心,并與國內16所高等院校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他們與北京大學合作共建的固廢資源化研究中心,現已成為全國粉煤灰綜合利用技術的示范研發基地。朔州市與中煤平朔共同投資的朔州市高新技術研發中心,集中進行粉煤灰、煤矸石開發利用研究,其中粉煤灰提取二氧化硅和氧化鋁新技術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朔州把工業固廢利用作為新興產業培育,被工信部確認為全國首批十二個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示范基地、全國工業綠色轉型發展試點城市,被國家發改委列為全國資源綜合利用“雙百工程”示范基地之一。2011年,“院士專家行”首站活動在朔州舉行;2013年到2015年,“亞洲粉煤灰及脫硫石膏處理與利用技術國際交流大會”連續3年在朔州召開。朔州發展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產業取得的成就得到了國內外學術界和產業界的高度關注。
循環經濟引領轉型
一排排整齊的現代化廠房,一幢幢拔地而起的辦公大樓,一條條平整寬闊的柏油馬路,在藍天、白云、綠樹、草坪的映襯下,令人心曠神怡、耳目一新。曾經一望無際的鹽堿灘,變成了循環、生態、集約的朔州固廢綜合利用工業園區。
目前,朔州市已有140多家固廢綜合利用企業,形成了煤矸石發電、煤矸石材料、粉煤灰綜合利用、脫硫石膏綜合利用的產業集群,在這四大產業集群的帶動下,全市固體廢棄物年綜合利用量達到3400萬噸,年綜合利用率達到63%。固廢綜合利用產業在朔州市工業經濟中的占比逐年提高,2014年產值達到180億元,占全市工業總產值13%,成為了新的支柱產業。
“我市要大力推進循環經濟發展,不僅是要淘舊引新、技術創新,更是要讓循環經濟的理念在這里生根發芽,為全市人民帶來無窮的物質和生態財富。”朔州市市長李海淵說。
在朔州固廢綜合利用工業園區,記者走訪了生產陶瓷纖維的中源偉業公司,生產蒸汽切塊的晉源粉煤灰公司,還有可以把粉煤灰吃干榨盡、生產氧化鋁和偏硅酸鈉的國能神州公司。隨著隆隆的機器聲,又污染又占地的“煤渣渣”變成了適應市場需求的“香餑餑”,走向世界各地。
目前,朔州市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產業已延伸到建材、飾材、化工、輕工等領域,關鍵技術取得了突破,企業集聚發展,取得了顯著成績。而且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在許多方面可以繼續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