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煤炭市場去產能是重點
近日發布的《國務院關于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意見》提出,在近年來淘汰落后煤炭產能的基礎上,從2016年開始,用3年至5年的時間,煤炭行業再退出產能5億噸左右、減量重組5億噸左右。
在供需失衡,需求不斷走低,整個煤炭價格不斷走低,煤炭市場低迷當下,去產能成為2016年煤炭市場繞不開的重中之重。
關于2016年如何落實煤炭市場去產能任務,工信部副部長馮飛表示,工信部將按照國務院出臺的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指導意見落實決策部署,總的思路是要通過法律、標準和經濟的手段來加快過剩產能的退出,主要有九個方式:
一是通過加強環保執法來壓減產能;二是通過能耗標準的嚴格實施來壓減產能;三是加嚴質量標準的實施壓減產能;四是對于安全標準加強實施和監管,對不達到強制性標準的要立即停產整改;五是技術方面,比如說對于煉鐵的高爐不足400立方米,煉鋼電爐、轉爐不足30噸的要予以退出。
此外,相關部委還將采取措施促進企業主動壓減產能,通過兼并重組壓減產能,通過轉產搬遷來壓減產能;最后一個渠道是,通過國際產能合作壓減轉移產能。“通過法律、標準嚴格實施,通過經濟激勵手段,來利用市場倒逼機制使得過剩產能加速退出。”馮飛說。
煤炭需求下降,偏弱格局不變
從經濟基本面看,拉動煤炭需求的基本動力偏弱。首先,經濟減速,供應側改革步伐加快。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2015年GDP增長6.8%,2014年增長7.3%。其中,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0.0%,2014年增長15.7%;原材料重工業投資增速下降0.6%,2014年增長8.5%。經濟增速下滑,高耗能行業產能過剩嚴重,去產能成為2016年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供給側改革將引發經濟增長要素比例的重新分配,針對高耗能行業的投資將必然下降。
第二,房地產投資增速下滑。根據統計局數據分析,2015年四季度房地產開發投資、房屋新開工面積同比分別下降3.2%、17.9%,相較于三季度(-0.5%、7.6%),降幅分別擴大2.7、10.2個百分點。當前房屋建設量對房地產投資增長的支持力度不足,房地產開發商仍以回籠現金為主。另外,去年土地購置面積同比下降31.7%,開發企業總體拿地熱情不高,對后續市場預期并不樂觀。數據顯示,2015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積7億多平方米,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去庫存”列為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五大任務之一,意味著目前房地產去庫存壓力巨大。2016年房地產投資將繼續受制于經濟的低迷和高企的庫存,增速仍將不斷下滑。
第三,基礎設施建設投資保持較快增長。據中國煤炭市場網監測數據顯示,2015年四季度全國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15.6%,前三個季度的增幅分別是22.83%,17.57%、16.55%,增速小幅下滑,但仍保持較快水平。第四季度新開工項目計劃投資額同比增長13.8%,前三個季度的增幅分別是6.1%,-0.2%、5%,這意味近兩年國家出臺的各種穩增長政策和措施將在逐漸發揮作用。從趨勢上看,2016年重大項目投資方向已經明確,基礎設施建設將獲得明確的資金和政策支持,成為穩增長的重要引擎之一,基建投資仍將保持較快增長,但短期內,由于資金短缺的問題的解決不可能一步到位,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增速會受到制約,對沖投資整體下滑力度有限。總之,在房地產投資受制于高庫存壓力、制造業投資受產能過剩和通縮壓力的背景下,基建投資是穩增長政策發力的主要著力點。對于主要由投資建設拉動的重工業、煤炭等產業而言,目前正是中、短周期波動的低谷期,總體判斷經濟基本面對煤炭需求的拉動力度偏弱。
2016年煤炭市場港口同質化競爭加劇
據港口生產快報,2015年,我國北方11個運煤港口累計發運煤炭6.17億噸,同比減少達4099萬噸,預示著沿海地區去年從北方港口煤炭采購量減少了4099萬噸,加上減少的大量進口煤炭;去年,南方沿海地區一共減少煤炭需求1.2億噸。今年,煤炭市場需求更加低迷,預計北方11個港口合計發運煤炭降到5.6億噸,同比繼續呈5000萬噸左右的大幅下降。
今年,受宏觀經濟增速放緩、能源結構優化等因素影響,沿海地區煤炭需求繼續呈減少態勢;與此同時,運煤鐵路運力不斷擴張,北方港口運能大幅增加,而后續煤碼頭繼續加快建設。需求的萎靡、供應的減少與不斷擴大的鐵路、港口能力之間形成鮮明的對照,將造成我國運煤鐵路和港口出現明顯的能力過剩。前一階段的煤企降價促銷將擴散到港口、鐵路降價促銷,環渤海運煤港口之間、運煤鐵路之間以及鐵路與公路之間,對有限的優質資源和不斷萎縮的用戶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尤其國家治理霧霾、加大環保整治力度的情況下,內蒙西部地區優質低硫煤炭成為北方港口和運煤鐵路爭搶的重點。
今年,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沿海煤炭運輸形勢依然不樂觀,各港口對優質資源的競爭將日趨白熱化。準池線和蒙冀線投產后,“西煤東調”鐵路的運輸瓶頸逐漸被打開,需求持續低迷與競爭對手增多的影響下,大秦線失去上升空間,運量逐年下降已經不可避免。此外,原本依靠大秦線供應煤炭的港口,因部分資源轉到其他鐵路,大秦線配套港口的煤炭運量也出現下降,部分設備、設施閑置不可避免。而依靠準池-朔黃線以及蒙冀線供應煤炭的港口,因得到鐵路運力的支持,優質煤下水更加暢通,黃驊港、曹妃甸港煤炭運量有望出現上升。
今年,國際金融危機深層次影響依然存在,新興經濟體動蕩加劇,歐洲和日本經濟復蘇乏力。我國宏觀經濟仍將持續探底,固定資產投資持續回落,我國大多數基礎性工業產品產能過剩,有效需求不足。煤炭等傳統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重繼續下降,可再生能源比重提高,水電、核電、特高壓快速發展,可燃冰開發等技術演進加快,能源結構進入多元化時代。在需求低迷的情況下,北方港口部分碼頭泊位閑置,空泊現象增多。為擴大碼頭煤炭吞吐量,增加利潤收入,保住市場份額,環渤海各港開展量大優惠和適度降價等措施,大打“價格戰”,港口之間競爭已經到了白熱化程度。同時,鐵路運輸通道增多,港口貨源分流,個別港口煤炭發運量將出現大幅下降。
今年,我國沿海煤炭運輸形勢不樂觀,北方11個港口煤炭吞吐量將總體上呈下降走勢。據中國市場網監測,去年,環渤海六大港口煤炭設計通過能力為7.43億噸,實際下水量僅為5.6億噸,設計能力遠高于運輸數量,而鐵路運力同樣高于下游需求,僅設計能力達4.5億噸的大秦線今年完成煤炭發運量去年完成不足4億噸,今年預計能保持在3.7億噸左右;設計能力為3.5億噸的朔黃線資源方面得到保證,今年有望達產;蒙冀線設計能力為2億噸,今年計劃2000萬噸,達產尚需時日,煤炭運輸市場呈供大于求態勢。此外,我國電力需求進入慢增長階段,經濟結構調整之下,廣東、浙江等沿海大省電煤需求開始逐年減少。大秦線的配套港口-秦皇島港、曹妃甸港、國投京唐港煤炭運量將很難達到碼頭設計能力,港口空泊現象增多,很可能繼續保持進煤、發運以及庫存三低現象。
今年,在下游需求不斷萎縮的情況下,環渤海地區港口同質化競爭非常激烈。各大運煤港口均面臨貨源不足的壓力,預計環渤海各大運煤港口均將采取更靈活的經營策略,積極推進港口、鐵路之間的協調聯動,降低煤炭物流成本,吸引發煤企業來港中轉,港口之間同質化競爭更加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