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三夏”農忙時節。往年,上海金山區漕涇鎮護塘村村民李亦光都要為農忙產生的秸稈、豆藤等農業垃圾發愁:燒了污染環境,扔了影響村容村貌。今年,鎮上在護塘村建起了一座農業垃圾處理站,李亦光再也不用為農業垃圾發愁了:“處理站可以粉碎各類農業垃圾,粉碎后的秸稈、樹枝等不僅能變成有機肥還田,還可以賣給廠家產生一筆經濟效益!”
日前,在護塘村見到了這座4月份建成的農業垃圾處理站。說是處理站,其實是一座安裝了兩臺粉碎機的水泥房。水泥房墻外有兩處預留的洞口,將粉碎機的出口通道連接到墻外,與墻外水泥砌筑的垃圾收集箱連接。
漕涇鎮市容環境事務所所長徐士明在現場告訴記者,這兩臺粉碎機是從浙江引進,一臺功率小的粉碎機可以粉碎秸稈、稻草、豆藤、菜皮、菜葉等體量小的農業垃圾,另一臺功率大點粉碎機可以粉碎樹枝等體量大些的農業垃圾。
“這座農業垃圾處理站能有效破解農業垃圾處理難的難題。” 徐士明介紹,過去漕涇鎮各村產生的農作物垃圾要么被焚燒,要么被扔棄。自從農村禁止焚燒秸稈后,農民就把秸稈等農業垃圾丟棄在路邊、橋洞下、河道中,或者任憑其自行腐爛在田里。不僅不美觀,對環境也造成了一定的破壞。“時間長,腐爛的農業垃圾氣味十分難聞。”
今年以來,金山區環境綜合整治正在各街鎮廣泛開展。針對農村地區的環境短板,漕涇鎮在借鑒其他區縣和周邊省市的經驗基礎上,引進農業垃圾粉碎機,建立農業垃圾處理站,力求破解農業垃圾處理難的困局。
在護塘村的農業垃圾處理站,記者看到李亦光正在嫻熟的使用機器處理各類農業垃圾:運行機器后,只要將豆豉、藤蔓、樹葉等垃圾丟進機器的入口,機器就會自動將其粉碎并排出到墻外的垃圾收集箱里,十分簡單易操作。
值得一提的是,經過粉碎處理后的各類農業垃圾還可以變廢為寶,產生經濟效益。在現場,徐士明特地拿出了兩包處理后的粉末狀農業垃圾樣品,一包是稻草和秸稈粉碎品,一包是樹枝樹葉粉碎品。“秸稈和稻草粉碎后可以還田,改良土壤,是一種清潔的有機肥料;而樹枝樹葉粉碎還田后可以疏松土壤,適合種植鐵皮石斛等名貴植物。此外,還可以用于企業制作清潔的燃料棒。”
徐士明說,目前已經有三家綠化種植企業明確表示想要購買這些“垃圾”的意向。“收購的價格是每噸300元,這個效益可以彌補處理站村民的人工費以及電費等支出,多出來的也能使農民多一筆收益。”
據了解,漕涇鎮垃圾處理站一臺機器一天可處理農業垃圾5噸左右,全鎮各村平均一季產生的農業垃圾在30噸左右。“這樣一來,農業垃圾處理的效率大大提高。” 徐士明說,農民自家的垃圾可免費到處理站進行“變廢為寶”,既處理了垃圾,又得到了肥料,可謂一舉兩得。目前,農業垃圾處理站在漕涇鎮的護塘、金光、水庫等四個村已先行先試,到6月底前,這項措施將覆蓋到全鎮的9個村,未來還將在全區范圍內進行推廣。